“互联网+”时代下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的路径研究

2018-05-18 10:47张营营
考试周刊 2018年45期
关键词:大学生教育诚信教育教育策略

摘 要:“互联网+”时代的全面到来正在改变人们日常生活的原有状态,而大学生作为社会当中接受新事物较早、较快的群体,受到这种影响最为直接。但是互联网在带给大学生各种关于讯息、知识的新鲜感同时,其潜在的隐患与弊端亦在大学生身上日益凸显,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诚信道德的失范问题。换言之,在“互联网+”时代这一宏观背景下,身为大学教育工作者,该如何推动高校诚信教育的发展,已经脱离教育本身的范畴,更成为伦理、心理甚至信息科学等各个领域共同关注的重要话题。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生教育;诚信教育;教育策略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普及,网络在大学生中的覆盖面愈发广泛,这一方面促使大学生能够依托互联网接触新鲜、前卫与世界接轨的信息,另一方面也影响到其日常行为。纵观近年来的新闻热点,大学生就业、在校信贷过程中所暴露出的诚信缺失问题屡见不鲜,这无疑为高校诚信教育敲响警钟。

一、 互联网+时代下当代大学生诚信问题的特征

(一) 互联网世界中的道德缺失

多数大学生在网络上的交流、下载、评论行为都是“匿名式”,且与现实生活中的行为存在着“非统一性”,因此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他们意识不到互联网中的道德约束,会将网络视作完全割裂现实生活的“自由空间”,甚至于口无遮拦、无所顾忌,将人性中自私、自利的缺点完全暴露出来。

(二) 互联网世界中自我约束能力的弱化

普遍意义上来说,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时期,其自我约束能力普遍性较弱,尤其是当网络环境无法对其行为上的管控,让大学生将互联网视为自由自在的空间时,大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会变得更加薄弱,甚至出现无法遏制的冲动和不负责任的行为,而这也是导致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诚信问题日渐突起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 互联网世界中的网络违法行为的日渐沉重

作为互联网的主要使用者,大学生对于网络环境亦习以为常,但是当大学生主观性地认为互联网不存在法律约束时,其就会增生互联网行为不会产生道德责任的意识,从侧面增加了互联网违法行为的可能。可以说,互联网违法是融合违法犯罪和网络技术的行为,目前主要包括网络金融诈骗、网络资源窃取、不法商品交易等,因网络诚信的丧失所导致的违法犯罪行为,已经超出校园道德建设领域,甚至“升华”为社会安全问题,相关教育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以免产生更为恶劣的影响。

二、 互联网+时代下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有效路径

基于目前大学生在“互联网+”这一时代背景下呈现出的诚信问题,笔者认为当前高校诚信教育问题应从以下几个角度展开。

(一) 建立健全当代大学生网络信用机制

笔者在前文中提到的大学生诚信问题案例主要涉及经济方面,但事实上目前高校中存在较为普遍的另一类诚信缺失问题反映在学术方面,如论文资料剽窃、考试作弊等。而建立健全的高校网络信用制度,有助于适度提升大学生在“互联网+”环境中的诚信水平。具体来说该制度主要包括这样几部分内容。

第一,建立学生作业与论文管理检测系统,提高学生日常作业与论文的原创性。利用互联网内部的审核机制与网络技术,将学生的作业、论文与网络资源进行对比,检测其中的粘贴复制、同时亦检测学生彼此之间内容的相似性,有效遏制抄袭和作弊状况的发生。

第二,建立校园诚信一卡通,将图书借阅、学费缴纳、助学贷款等进行统一绑定,综合评估。大学生日常借阅图书、保管和及时归还,学费定期缴纳等可以进行诚信积分,积分可以作为大学生在校表现的一项成绩纳入个人信用档案当中;同时积分还可以作为校内诚信助学贷款的评判标准,作为学校内部判断是否发放助学贷款的参考对象。

(二) 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诚信教育实践活动

随着当前我国高校课外活动的逐步推广与落实,将诚信教育纳入到课外活动当中也逐渐得到教育工作者的认可和重视。例如,传统以“诚信”为主题的展览、班会、社交、阅读等活动,在高校内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普及。但除此之外,在网络环境下,高校内可以将诚信教育活动与网络科技展开有效结合,同时将大学生纳入其中,提高其自主诚信意识,例如建设网络考场,无人图书馆等。

(三) 完善大学生校园网络文化管理制度

对于任何人而言,网络都是一把双刃剑,因此构建有效的校园网络文化管理机制,促使其能够沿着健康、良性的方向发展,生成民主、法制和科学化的校园网络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明确校园网络文化管理领导机构,完善内部工作机制,落实相关责任人。高校需要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清晰掌握校内网络文化发展形势,通过有效研究和总结,分析得出适于本地的文化管理制度,通过建立网络文化管理队伍,来落实文化管理工作。

其次,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管理制度,要促使大学生在校园内充分意识到在校期间的诚信行為与个人的信誉度息息相关,是日后走向社会应聘的重要档案资料。学校内部可以将学生的自然情况,每年评优情况及入学后的信用历史(包括图书借阅、学费缴纳、助学借款等)纳入信用档案当中,通过有效的计分规则,将学生的信用状况进行评估,并以合法途径向校内公开。

最后,建立校园内部网络信息筛选系统。通过网络信息审核系统,确保大学生在校内所能接收到的网络信息全部健康、有益身心,针对校内有意发布不良信息的学生,要及时进行批评教育,甚至必要的惩罚。

三、 结论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给大学生成长的方方面面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身为高校教育工作者要格外重视网络环境下的高校诚信教育问题,注重利用互联网构建高校信用机制,提高大学生的诚信水平。就目前我国高校已经生成的诚信教育形式来看,结合互联网的诚信教育面临创新、面临丰富,丰富校园网络诚信教育形式、完善大学生的校园网络文化管理形式,是时代所需,更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1]陈达.论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诚信教育[J].人力资源管理,2017(11):323-324.

[2]王曦.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诚信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5:21-25.

[3]陈婧.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的三维构建[J].市场周刊,2016(10):90-91.

作者简介:

张营营,助教,浙江省宁波市,宁波大红鹰学院。

猜你喜欢
大学生教育诚信教育教育策略
论“中国梦”引领下的高校传统文化教育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模式构建
探析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面临的挑战
当代大学生国防教育面临困境与突围路径
谈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及教育策略探析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诚信教育中的困境
浅谈高职大学生考试诚信的养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