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儿童哲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2018-05-18 10:49曾锦霞
考试周刊 2018年47期
关键词:可行性渗透小学语文

摘 要:在教育教学改革中,语文教学是重要的内容之一。而儿童哲学又是训练学生思维技能的重要课程,现阶段儿童哲学正以创造性的教育方法、现代的课程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对世界各地的儿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引入儿童哲学,对于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与核心能力的发展,现实意义凸显。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儿童哲学,进行了探究,以其促进儿童思维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儿童哲学;可行性;渗透

儿童哲学能对学生思维技能进行有效训练,并对学生思维发展,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它结合学生在不同阶段的认知能力和心理发展的内在规律,以对话的形式,语言通俗易懂、故事富有哲理而又深入浅出。诱发孩子们提出问题,促进孩子们深层次思考。最后,通过交流讨论和集体探究,创设教育情境,对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而语文教材中哲学教育资源极其丰富,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是语文课程承担的任务。在语文学习中,首要任务就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将儿童哲学渗透在语文教学中,能更好的发展学生的智力。

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儿童哲学的意义

1. 语文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哲学教育资源

在语文教材中,教学资源极其丰富,有《做什么事最快乐》《抬驴》《谁的本领大》等引人深思、生趣盎然的哲理性课文;有《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等具有极高哲学内容含量、趣味隽远的成语故事和俗语等;有《大海》《小树》等意蕴无穷的诗歌、童谣;有《乌鸦喝水》等篇章,由此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推理能力。但因为受制约于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等,他们还不能对自己的观点清晰、准确的表达,有待于慢慢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通过实践证实,儿童哲学教育融入语文课堂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对发展学生思维的促进作用

发展学生思维,是儿童哲学这门课程的学习目标。通过研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和儿童哲学教育,可以看出,目前教师已经树立了“教育应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一教育理念。通过引入儿童哲学教育的理念,能更好的发展学生的思維,为实施《语文课程标准》开辟道路。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是语文课程承担的任务。在语文学习中,首要任务就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突破传统教学中只强调听说读写的局限性。

二、 儿童哲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途径

1. 捕捉学生思维信息,对教材资源充分利用

作为应用哲学的分支,儿童哲学主要是在教育方面的应用。长期的教学实践证实,儿童需要哲学,儿童能够理解哲学,并在哲学中,对自身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小学语文教材中,所蕴含的儿童哲学教育内容极其丰富,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意义重大。教师应有效挖掘教材中的资源,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例如,与课文的思维方式、内容和类型相结合,合理的谋篇布局。深入挖掘课文所对应的哲学问题,对儿童哲学教学目标进行制定。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应善于捕捉学生的思维信息。通过有效引导,循循善诱,进一步打开学生的思维,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途径,就是借助教材内容是渗透哲学教育,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学生接受真善美的熏陶。

2. 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师在教学中,渗透儿童哲学也不能千篇一律,应采用以下教学策略:首先,重视群体探究,开展合作学习方式。探究是学生学习的活动,而“群体”是一种教育氛围和教学情境。探究方面能将学生自我矫正的思维能力激发出来,而群体方面则培养学生的共同目标、信任和关怀等。通过开展合作学习,学生之间能优势互补,互相学习、互相切磋,将自身的思维空间不断拓展。

其次,提倡学生“别出心裁”,鼓励学生不断反思经验,发表对问题的独到见解。如果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要求学生绝对服从课堂纪律和日常行为规范,导致孩子的思维模式循规蹈矩。为了做一个老师眼中的好孩子,与老师的标准相符合,很多孩子不敢做一些与众不同的事情,最终使孩子的从众心理严重,并制约了孩子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所以,教师应鼓励学生求异,提倡自由发言,尽量减少课堂上的统一。

最后,培养“问题意识”。一切发明创造都起源于“问”,正如爱因斯坦所言:“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没有“问”,就没有发明,也就没有创造。学生能提出问题,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儿童哲学教学模式,就是让学生“主动参与,提出问题”,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3. 运用激励评价机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激励、唤醒、鼓舞,是教学的艺术所在。教师的一个眼神,一声赞许,都能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使学生情不自禁地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中。为此,教师在课堂上,应运用激励评价机制。对于学生的求异想法,给予充分的肯定,通过运用激励性评价,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积极思考。

将儿童哲学引入到语文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拥有较高的综合素养,能对相关学科和基本哲学知识掌握。教师只有知识储备丰富,才能充分发挥在教学中的引领作用。同时,对新型的师生关系进行构建,增强师生在课堂上的互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交流讨论和集体探究,创设教育情境,对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廖伟玲.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教育观察(中下旬刊),2014(01).

[2]王海燕.怎样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2(11).

[3]罗会玲.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思考[J].成功(教育),2012(02).

[4]陈建芳.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J].学周刊,2011(32).

[5]李祝岑.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考试周刊,2011(68).

[6]伊志坚.中国传统文化——国学的当代价值[N].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5).

[7]范剑南.播下一粒种,收获一份情——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知识[J].考试周刊,2013(75).

作者简介:

曾锦霞,福建省泉州市,泉州市丰泽区第二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可行性渗透小学语文
PET/CT配置的可行性分析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PPP物有所值论证(VFM)的可行性思考
自由选择医保可行性多大?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
HDL-C,LDL-C,CK-MB和RBP使用朗道质控品作为室内质控品的可行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