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巧红,朱敏,彭涯利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佛山 528000)
特需医疗中心担负着医院特需医疗工作的组织、策划、协调、督导、培训及考核等工作,作为帮助患者恢复身心健康的重要机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多数患者在此接受健康锻炼,以提升特需医疗质量,多数患者于康复或病情稳定后出院,但临床研究发现部分患者会因多种原因导致短期(小于15天)内非计划再次入院,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及健康状况,同时还会加重医疗负担,耗费医疗资源[1]。调查显示,患者心理状况及遵医率均会影响其再入院率,本研究选取94例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表1 两组患者SAS和SDS评分比较(Mean±SD)
1.1 一般资料 于2013年8月-2015年2月于我院特需医疗中心出院且于15天内非计划再入院患者中选取47例归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出院后未出现再入院问题的4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本研究经医学伦理会审核,所有入选患者均同意参与研究,排除精神交流障碍、重大癌症及不良入院记录者。研究组男29例,女18例;平均年龄(64.23±3.16)岁;大专及以上学历14例、高中19例、初中8例、小学6例。对照组男28例,女19例;平均年龄(64.18±3.22)岁;大专及以上学历13例、高中21例、初中7例、小学6例。患者均因疾病复发或病情恶化入院,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选择善于沟通、理论知识扎实、专业技能强的工作人员组建专业调研团队,组织所有两组患者进行心理状态(焦虑、抑郁)自评和遵医率评估,结合患者家属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总结,整理患者病例资料,所有评估与调研均由同一工作团队,2名-3名工作人员共同参与完成,事先告知患者此次调研的意义,同时在调研结束后为患者传授情绪调节技巧,细心观察,纠正其不良生活习惯。
1.3 观察指标 运用SAS焦虑量化自评表(轻度焦虑50分-59分,中度焦虑60分-69分,重度焦虑>69分)和SDS抑郁量化自评表(无抑郁症状<40分,轻度抑郁40分-49分,中度抑郁50分-55分,重度抑郁>55分);自制遵医率调查问卷表(服药、饮食、作息、卫生、康复锻炼),评估患者遵医率。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处理数据信息,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2 两组患者遵医率比较[n(%)]
2.1 两组患者SAS和SDS评分的比较 研究组患者SAS和SD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遵医率比较 研究组患者遵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近年来,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康复医疗工作越发完善,因民众健康意识及法律意识的提升,对康复护理工作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以便最大程度发挥医疗资源与人力资源的价值,当前特需医疗中心工作人员愈发重视健康护理工作,严格按规定操作,所有医护人员均秉承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求真务实的作风,细化工作内容,组织患者进行康复锻炼,以便其早日恢复健康身心,因医疗卫生资源有限,多数患者于病情稳定时出院,护理人员会于患者出院时组织其进行健康检查,根据病情、体质、精神状态及检查结果制定护理方案,告知患者及家属护理要点,以便其出院自行注意,该工作模式虽能缩短病程,减轻患者医疗负担,提高病房周转率,但临床调查发现,部分患者会出现出院15天内非计划再入院问题,医者多认为与患者治疗依从性、病情和体质存在相关性,随着研究的深入,部分医者提出患者短期非计划再次入院与其心理状态有关[2,3]。
本文就出院15天内非计划再入院病人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SAS和SD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出院后15天内非计划再入院患者多受困于负面情绪,此外本研究就两组患者遵医率进行分析,发现研究组患者遵医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再入院患者多伴有焦虑抑郁情绪,且未严格按照医嘱规范自身行为致使疾病复发、病情反复或恶化。调查显示,神经科、呼吸内科、骨科患者均为非计划再入院高发群体,护理人员应结合患者病情及症状开展康复治疗工作,待患者病情稳定后方可出院,忌为提高病房周转率盲目为患者办理出院手续,同时针对经济条件较差的患者,护士应重视再教育工作,可借助以往病例进行讲解,免除其再次入院的困扰,规避疾病复发、病情恶化等风险[4,5]。因此,护理人员可与社区医疗工作者或下级医护人员进行对接,保证其后续康复治疗,重视患者及家属的健康宣讲工作,组织患者及家属开展健康教育,便于患者正视疾病,培养其自我保健意识,同时可发挥家属的作用,从旁督促患者服药检查,弥补常规医疗工作的不足,将院内医疗延伸至家庭[6]。开展护理工作时需兼顾患者生理和心理双重需求,必要时配备专业心理医生给予针对性治疗,根据患者病种、病情、症状、家境、文化程度及精神状况选择适宜的方式(安慰、劝说、解释、疏泄)为其排解疑惑,缓解其负面情绪,告知家属患者承受的生理和心理压力,便于其多给予患者鼓励与支持,利于患者重拾信心,积极应对病魔[7]。此外,应重视随访工作,可与社区医疗工作者进行对接,准确把握患者身体状况,借助移动网络实施远程医学指导,完善护理工作,以降低再次入院率。
综上所述,出院15天内非计划再入院病人多伴有负面情绪,开展心理干预缓解其负面情绪,改善生活质量,最大程度发挥医疗资源和卫生资源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冯金华, 杨婕, 胡艳杰, 等. 外科患者出院30 d内非计划性再入院研究现状及进展[J]. 重庆医学, 2015, 44(26): 3704-3707.
2 杨婕, 冯金华, 李卡. 结直肠癌患者术后1年内非计划性再入院影响因素分析[J]. 护士进修杂志, 2015, 30(6): 551-552.
3 周少玲, 吕鹏, 王淑艳, 等. 出院31天内非计划再入院的管理实践[J]. 中国医疗管理科学, 2015, 2(5): 24-26.
4 王小成, 马洪升, 李志超, 等. 日间手术患者术后非计划再入院原因分析[J]. 四川医学, 2016, 37(2): 121-123.
5 周燕, 孟红君. 团队延续性护理在脑卒中出院患者中的应用[J]. 护理与康复, 2016, 15(2): 179-181.
6 刘俊纯. 2012年某院出院患者再入院病例的统计分析[J]. 中国医院统计, 2015, 22(1): 68-69.
7 陈晓, 董凯琴, 张融, 等. 0-14岁儿童31 d反复再入院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 21(9): 215-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