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青源
[摘要]弗洛姆继承并发扬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其中对性格结构理论提出了不一样的看法。他认为性格不是指某种具体的性格特征,而是指由一系列性格特征组成的性格结构,其中一些性格具有共同的倾向,性格可以区分为个人性格和社会性格,并将社会性格分为生产型性格和非生产型性格。他将接受取向、剥削取向、囤积取向、和市场取向这四种取向定义为非生产型性格。
[关键词]弗洛姆;性格结构;生产型性格;非生产型性格
[中图分类号]BO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5918(2018) 02- 0091- 03
埃利希·弗洛姆( Erich Fromm,1900 - 1980)是20世纪德国美籍著名学者,是人本主义哲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家,他继承并发扬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同时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在西方社会享有很高的荣誉。他的学说中糅合了马克思哲学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从人的心理机制、性格结构等方面对现代资本主义工业社会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时至今日弗洛姆的著作对现实社会的讨论都具有极为突出的意义。
一、弗洛姆性格结构理论的内涵
弗洛姆认为人格可分为脾性和性格两方面,性格是人格的本质,性格是在后天逐渐形成的,在形成过程中主要受性格结构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性格结构这个概念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中占十分重要的地位,弗洛姆接受并延续了这一观点,他认为性格可分为两方面——个人性格和社会性格,个人性格可以使同一集体成员之间存在行为差异;社会性格在社会中具有较大的普遍性,会影响到社会成员的行为,是性格结构的核心。弗洛伊德认为性格形成的基础条件是性本能,也可以称之为通过力比多组织的各种类型。在这一方面弗洛姆并不完全认同,他认为性格不仅仅是依靠性本能,而是一个人与外界联系的特殊表现形式。构成人的性格的因素有很多,一生当中通过不断地与外界环境的接触和与他人产生联系,意识行为水平会不断提高,性格也会发生潜移默化的改变。
弗洛姆在《追寻自我》一书中详细地阐述了性格结构的形成和分类。在他眼里,性格不是具体性格特征的表现,而是由一系列性格特征所共同构建的性格结构,其中一些性格特征具有相同的倾向,弗洛姆称之为“性格倾向”。人的性格是十分复杂的,可能性格结构中具会有多种性格倾向,那么我们就根据占主导地位的性格倾向来区分性格类型。在对性格的研究中,弗洛姆更倾向于对“社会性格”的研究,他吸取了马克思的观点.认为个人与世界的关系是在生产过程中实现的,人的性格逐渐表现出被同化、社会化的趋势,因此人的社会性格是随着生产方式的改变而变化的。弗洛姆定义“社会性格是什么意思?我用这一概念指的是,在某一文化中,大多数人所共同拥有的性格结构的核心,这与个体性格截然不同,属于同一文化的个体的性格彼此有别。”在弗洛姆看来社会性格结构十分重要,主要在于社会性格可以促成社会成员的活动能力的提升,使他们的行为具有相似性和盲目性,缺乏自主性,从而更好地在社会中生存下去。通过对社会性格的研究,可以有效地了解该群体成员的思想行为。弗洛姆将“社会性格”这一概念分为两类——生产型社会性格和非生产型社会性格,他把非生产型性格分为接受取向、剥削取向、囤积取向、和市场取向这四种取向,拥有这种性格取向的人在生存方式上表现为重占有的生存方式,这是一种病态的性格取向。与此相反,重存在的生存方式才是生产型性格在生存方式上的表现,是值得提倡的。
第一,接受型性格倾向。“属接受指向的人会感到‘一切好的来源都在外面,同时他相信要得到他所需要的——无论是物质上的或是爱情、爱、知识、快乐——唯一的方法是从外面获得。”这种非生产型性格最怕承担责任,缺少自信,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因此,习惯于依赖权威或他人,从他人身上获得一切想要的。这类人面目特征是双唇常开,爱好吃喝。然而这种性格指向的人,外在表现是乐观、积极、友善的,但是當他们的依赖对象受到威胁的时候,他们就会感到惶恐不安。他们常常表现出乐于助人的真挚愿望,但是替别人做事只是为了争取好感,争取获得被爱的感受。
第二,剥削型性格倾向。“就是觉得一切好的都在外面,一个人不管需要什么都必须在外面寻求,而且一个人不能创造任何东西;但这两种指向之间不同的是,剥削型不希望接受别人东西当为礼物,而是利用强迫或诡诈手段取自别人。”这种性格以掠夺为主,缺乏创新精神,习惯窃取他人的观念,对人常用以强迫、笼络等手段。即使是在爱情中也不会主动去爱他人,而是惯于利用手段获得他人的爱,对待爱情即渴望又消极。这种性格倾向的显著特征是有一张巧言令色的嘴,善于窃取他人的思想观念并化为己用。弗洛姆认为这种性格倾向逐步成为现代社会性格的主流倾向。
第三,囤积型性格倾向。“这种指向的人对可以从外界获得的任何新东西缺乏信心,他们的安全感是以储备和节省为基础,而觉得消费是一种威胁。”这类性格倾向对自己已有的东西非常有信心,认为外来的东西不如自己已有的,反对甚至抵制外来的新兴事物,对于创造奇迹,他们更相信保持当下稳定状态。这些人外形常表现为嘴唇紧闭,冷漠固执,态度表现为固执己见,立场分明。他们常常认为“我是我的,你是你的”是一种常态,表现出超乎寻常的正义、公平。
第四,市场型性格倾向。弗洛姆认为市场性格倾向是一种物化人格的表现,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人们把自己当做商品衡量价值并进行交易。他指出“凡是以自己作商品而且以个人价值为交换价值的性格指向,我称之为市场指向。”这种性格体现了现在市场经济中的本质是交换,一样产品不论使用价值几何,关键是供需关系,供过于求时便会降低其交换价值,这时交换价值低于使用价值。这一特点扩展到人的性格领域,便产生了一种新型的性格倾向,这种性格倾向将包括自身的劳动、才能、知识、人格等都视为商品,进行等价代换。
第五,生产型性格倾向。这是弗洛姆大力倡导的一种在健全的社会下才有的积极的社会性格倾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这种性格特征表现为个人得以实现自我潜能,发挥自我能量,弗洛姆着重强调了他对“爱”的理解,他认为爱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力量,并且只有付出爱才能得到爱,拥有爱人的能力才是一个人拥有健康性格的体现。弗洛姆不认为爱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可以通过后天努力学到的一门手艺。因此鼓励人们发展自己全部的人格,由此达到创造性格倾向的目的。弗洛姆受马克思主义的三种生产这个概念的影响,认为除却劳动力生产和物质生产外,精神生产也是符合社会学要的生产。所以提出生产性格才是人本性的实现,人作为社会的中心,并与其建立了一种关系,这种关系是彼此尊重、相互独立同时又非常紧密的相互作用。当人们缺少这种生产型性格倾向就会表现出不健全的人格,如果在社会当中大量存在这种不健全的人格就会影响社会的发展。
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的性格,使他主动地去适应外界的变化,并做社会要求他做的事情,这正是社会中普遍的人所共同具有的性格核心,因此这个性格核心是一个人适应社会的基础。但是由于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不同,所形成的性格结构也存在着差异性。一个人性格结构中的主导倾向与人如何生存在于外界的联系中有着密切关系。弗洛姆认为,重占有的生存方式占据主导地位的社会是病态的,因而要想形成重存在的生存方式占据主导地位的社会性格倾向,必须通过文化改革、心理革命等社会途径,建设以生产型性格为主导的健全的社会。弗洛姆认为,现代工业文明下生活着的人已经已经倾向于中占有的生存方式,陷入了普遍异化的状态,病态的社会是非生产型性格形成的温床。社会性格有着所在时期表现出的共性,是绝大多人体现出的性格特征的集合,他虽不同于个人的性格,但决定着社会的需要和禁止。人们为了更好地在社会中生存无意识地选择了随波逐流。
二、性格结构的社会成因
在性格结构的形成过程中,有以下几点对性格的形成造成的不同程度的影响:
(一)家庭环境影响。在人的成长过程中,首先对其造成影响的是来自家庭的教育,儿童就像父母的镜子,承袭并逐渐形成自己的性格。大多数父母的性格都能体现出某种社会性格的形式,弗洛姆也表示“可以把家庭视为社会的心理代表。”来自于父母影响就好比一个社会的缩影,影响着正在成长中孩子的性格形成,无形中将社会需要的某种性格倾向传输给了孩子,使其向社会需要的方向成。
(二)学校教育影响。弗洛姆认为教育可以使个人具备在社会中生产生存的能力,使个人的性格结构更趋向于社会性格,使个人的欲求和社会的需求保持一致。任何社会的教育制度都取决于这种功能。我认为教育可以帮助人们更为系统的、有目的形成一种性格特征,这种性格更容易被社会所认可和接纳,对社会性格的产生有着积极的影响。特别是基础教育更是从性格形成的早期就对个人性格起到引导作用。
(三)社会文化影响。社会文化中揉了各种因素,经济因素是其中比较重要的因素之一,技术的革新、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人们为了生存不断的改变完善自己,新的生产方法不断产生,决定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习惯。这些都对社会性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弗洛姆认为“社会进程通过决定个人的生活模式,即与他人及劳动的关系,塑造了他的性格结构;新的宗教、哲学及政治等意识形态源于这个变化了的性格结构,却又诉诸它,并强化、满足、稳定了它。”
(四)社会无意识。这是弗洛姆十分有特色的思想部分,是他一系列理论的基石之一。弗洛姆认为,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可以决定人们心理能量的释放与否,哪些可以释放,哪些是必须被压抑的,必须被压抑的心理能量就称之为无意识。社会中的大多数人因为同一环境而感到压抑,这种被压抑的心理能量,就可以称为社会无意识。弗洛姆讲到,“我所说的‘社会无意识,是指那些被压抑的领域,这些领域对于一个社会的最大多数成员来说都是相同的;当一个具有矛盾的社会有效地发挥作用的时候,这些共同被压抑的因素正是该社会所不允许它的成员们意识到的内容。”相对于弗洛伊德提出的“个体无意识”,“社会无意识”更具有普遍性,意指全社会都普遍存在的被壓抑的那一部分。通过对社会无意识内容的研究,就可以看出一个社会是否存在压抑,从压抑的程度可以看到个人所受到的异化程度。
三、结论与评价
弗洛姆性格与性格结构的提出,发展了弗洛伊德的性格论,延伸出了社会性格这个新思想。弗洛伊德主要关注个人的心理疾病的研究,忽略了社会的整体性,弗洛姆的社会性格这个思想的提出则提醒人们在关注个人的性格的同时也应该关注社会性格。弗洛姆对性格结构的研究提醒了我们社会的发展和社会中人的主体活动是相互作用的,社会性格是人们为了适应社会环境产生的意识形态的直接反映,人们无意识的遵循着社会发展的规律改变着自己,同时也在潜意识的选择改变自我的方向。当民众心理无法再接受社会心理的时候,人们对社会的认同度降低就很难应用社会性格理论去引导正确的价值导向。弗洛姆为我们研究人们的生产活动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从社会无意识和有意识两个方面挖掘人在适应社会的潜能,以便更好地塑造出有利于社会正常运转的生产性性格倾向,使人们的情感、爱欲、信仰等非理性的欲望在更符合社会性格的前提下合理的释放,减少压抑。
但是,弗洛姆的性格结构理论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如何克服社会无意识这个问题上,他并没有提出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并且对如何划分社会无意识的层次也没有明确的标准,这不利于社会与人共同发展,不利于形成积极的生产型的社会性格。弗洛姆认为,在社会无意识的作用下,人们所压抑的情感与能力是人与社会所需要和欠缺的。把社会意识看做是社会性格和政治共同作用下的产物。弗洛姆在对理论的阐述中,更注重社会性格的表现形式,而没有从社会发展、生产力发展和生产方式的改变之间的关系人手研究社会性格形成的原因。因此,不能说明在同一社会的群体当中不同阶级分化是否可以同时容纳不同的社会性格。
参考文献:
[1][美]艾·弗洛姆.健全的社会[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4.
[2][美]艾·弗洛姆.自我的追寻[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6.
[3][美]艾·弗洛姆.逃避自由[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6.
[4][美]艾·弗洛姆.在幻想锁链的彼岸[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