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肇基
摘 要:合理的港口功能布局、适度超前的港口建设以及高效的港口管理对于国家的繁荣昌盛、人民的安居乐业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对港口相关功能布局中物流网络节点、生命周期等进行分析,探索最优的港口相关功能区布局方案,然后以厦门港为例,从功能布局的动态变化中,发现厦门港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自相关的建议,使厦门港的相关功能区布局更加合理,增强厦门港的综合竞争力。
关键词:港口管理 功能布局 廈门港 问题 建议
目前全球经济重心向港口地区转移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根据数据分析,全世界有一半以上经济发达的城市分布在沿海,尤其以大型港口附近居多,港口与城市互利互惠,促进彼此的发展。港口作为重要的交通枢纽及物流集散地,在人-资金-物流-信息化组成的思维网络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厦门市是东南沿海经济相对比价发达的城市之一,这得益于厦门港的发展,厦门港是东南沿海的重要港口,是我国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经济发展势头迅猛,厦门港港口物流发展迅速,货物周转速率大幅度提高。
目前,我国很多港口的功能布局还有很多的不足,功能区分布不合理,相关部门管理不当,本论文通过对港口功能布局的动态分析,探讨功能区相对合理的布局方法,并以厦门港为例进行深入研究,根据厦门港目前的相关功能区布局现状,寻找到功能布局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这对厦门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港口相关功能布局的动态变化综述
1.1 港口是物流网络的关键节点
港口物流在港口发展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很多企业通过在港口物流中寻找提高利润的方法。
港口在物流网络中一般作为运输节点,当港口具备储存、集散、制造、贸易四种功能后,港口可从运输节点提升为物流节点。港口物流服务平台包括:宏观环境因素、物流设施、物流服务提供者、物流服务需求者主要包括贸易企业、跨国公司、制造加工企业等。
1.2 港口的生命周期
港口的发展是分阶段的,在此可以用港口生命周期理论来分析港口的发展阶段。
(1)生长期(贸易兴起)。这个时期港口的出现与海上商品贸易的兴起切密相关。海运货物主要包括能源产品和食物,例如煤炭、茶叶、谷物等,货物往往以袋、桶、箱为主。在生长期的港口充当货物转运点和储存地。随着港口活动范围的逐步扩大和更多人员从业,城市消费水平提高,这就吸引着其他经济活动的聚集
(2)发展期(工业化)。18世纪下半叶,欧洲工业化进程开始,其工业活动是以原材料的丰富程度为基础的。这一特征一直延伸至20世纪。为了吸引更多的业务,港口的范围空前扩展,港口区域就产生了,但是城市与港口分离的趋势也变得更明显。
(3)成熟期(集装箱化及网络带兴起)。一是集装箱化。20世纪60年代期间,为了满足对高效运输和转运方式的需要,集装箱应运而生。集装箱化使运输货物更具流动性,港口之间的竞争也因此更加激烈。在集装箱发展期间,港口周边地区的相对区位吸引力增强,在集装箱多式联运运输技术的运用使得货物配送和存储范围的空间边界不断向为延伸。二是网络带兴起。港口网络带是以港口群为主要节点的网状物流链,其中港口起着集物流、信息流的汇总、处理和发送为一体的中枢神经作用。港口网络带一般分为三种,分别是连锁网络带、综合网络带、组对网络带。
1.3 港口系统新的变化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港口贸易的频繁,港口系统会有一系列的新的变化趋势出现。具体而论这些变化趋势有:
(1)在港口系统与内地腹地关系中,围绕港口系统物流平台的协调发展趋势已经显现。各类政策法规都在向港口倾斜,比如:区域性的产业信息网络、人才供应等。
(2)港口系统的功能发生变化,朝着向“基地化”发展,港口系统在城市经济发展中扮演的角色发生变化。
(3)港口系统在技术结构(管理、控制、位移、环保等)呈现信息化、智能化、高效化、绿色化的发展趋势。
2.厦门港案例分析
2.1 厦门港相关功能区动态分布现状
2.1.1 厦门港的物流网络现状
厦门港作为港区物流网络的关键节点,在厦门市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厦门港今天如此大的货物吞吐量都需要依靠物流网络来完成,首先分析一下厦门港现有的物流服务平台结构。
宏观环境因素:①经济环境—在经济全球化以及国际贸易的大环境下,厦门港作为我国进出口贸易的核心港口,尤其是厦门港国际航运中心及自由贸易区的确定,贸易量持续增加。又因为厦门港拥有良好的腹地条件,厦门市以及其他中专腹地的发展促使了为厦门港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经济环境。②政治环境—近几年,福建省政府为把厦门港打造成东南沿海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出台了很多的政策,给予了大量的资金支持,2013年厦门市委、市政府提出《美丽厦门战略规划》中的“大山海”“大海湾”发展战略明确指出要围绕“海峡、海湾、海岛”资源优势发展海洋经济,建设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
物流服务需求者:主要是主要包括厦门市或者其他中专腹地的贸易企业、跨国公司、制造加工企业,还有进入厦门港的船舶。
物流服务提供者:厦门港的物流服务提供者主要为厦门港务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主要负责以港口为依托的综合物流业务以及件散杂货、内贸集装箱的装卸、堆存、仓储和助轮船靠离泊等业务。
2.1.2 厦门港的生命周期分析
纵观厦门港的发展,港口生命周期各个阶段如下:
生长期:东渡新港一期工程(1984年)有两个泊位正式开放(5万吨级和2万吨级),二期工程(1988年)开始建设400万吨级泊位。到1990年,厦门港已经拥有大小泊位100多个(港务局使用的生产性泊位40个),港口年吞吐量530万吨,开始开展集装箱及大宗散货运输。
成熟期:为集装箱、网络带时期。
集装箱时期:从1990年,厦门港集装箱业务起步,到2012年,港口吞吐量增加(根据统计当年港口总吞吐量1.72亿吨,比上一年增加10.1%),其中集装箱吞吐量也有了大幅度增加,达到720.17万标箱,同比增长11.4%。2015年,厦门港集装箱业务繁忙,航线也遍布全球各大港口,达到142条,集装箱吞吐量918.28万标箱,同比增长7.12%,增速迅猛,集装箱业务大发展。
网络带:厦门港口网络带雏形,如图2。
其中:A为厦门港;B为具备相似区域条件的其他港口;C为仓储点;D为产品制造地;E、F为物流链中纵向联接点。
2.1.3 厦门港的新的变化趋势
面对国内外新的经济形势及竞争压力,厦门港加速进行结构调整、实现转型发展:
① 厦门港与腹地之间协调化发展。厦门市出台一系列政策,给予厦门港极大的支持,厦门市这块经济腹地的人才以及信息化网络开始向港口移动,厦门港物流等产业的大发展也带动了厦门市内地的繁荣,相互促进,港城相拥。
② 伴随着节能减排大环境的影响,厦门港加快节能减排步伐,打造绿色港口。厦门港通过借鉴其他港口的做法,对港口中能耗比较大,污染环境的产业,寻找相关科研人员,组成节能减排项目组,开展相关课题,努力减少污染,向绿色港口迈进。
③ 加速信息化建设。厦门港重视与时俱进,正在积极向其他信息化建设比较前卫的港口学习,争取将智能技术应用到管理及实际运行中,对目前的港口物流信息化建设进行优化。
④ 加速发展港口物流产业。继续突出厦门港的资源、区位等优势,努力将厦门港打造成我国的国际航运中心及航运业发展的一块实验区,寻求相关功能区的合理布局,提高厦门港物流等产业的发展。
2.2 厦门港功能区布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2.1 存在的问题
(1)港口物流信息化程度不高。在港口实力的比较中,信息化水平是及其重要的一个指标。厦门港的信息化建设还未形成完整的信息化系统,还处于起步阶段,能投入到实际应用中的表较少。厦门港的信息化建设虽然投入资金较多,但是还没有带来收益,很难满足客户的需求。港口物流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可以节省人力、物力,效率也会更高。厦门港目前的信息化程度很难提供实时的、高技术含量的服务,主要运用在传统的简单业务上,还没有形成一个综合性、一体化、全智能的物流服务系统,效率较低,运行成本高。
(2)人才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厦门港口管理专业人才缺乏,尤其是高级港口管理人才更是紧缺。港口及相关产业就业人员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难以适应当代合理化、系统化、网络化、柔性化的需要。港口功能布局合理化意识的不足以及港口管理专业技术人才的匮乏是制约厦门港口发展的瓶颈,所以对港口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是厦门港口发展中的重中之重。
(3)厦门港软环境发展有待提高。厦门港拥有非保税国际物流园区、自营企业群等一系列的临港产业聚集区,港口吞吐量、集装箱中转数量也居世界前沿,许多知名物流、航运企业等入驻厦门港。但是与世界上其他的著名航运中心相比,厦门港的软环境还比较薄弱,软环境建设不足体现在政府出台政策的不健全、高端港口管理及功能布局规划人才的流失及航运上游服务落后。在相关产业的衍生产品方面介入还太少,比如厦门港航运金融衍生产品——航运业融资、保险、担保等业务介入不多。
2.2.2 提出的建议
(1)加强港口物流信息化建设,打造“智慧港”。信息化已经是当代港口提升竞争力的关键。增强厦门港的核心竞争力,推进高科技和信息化在港口物流中的应用力度,给港口物流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努力建设高效低能的现代化、信息化码头装卸设备。厦门港应充分利用电子订货系统(EOS)、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等信息技术,实现电子通关和贸易电子化,扩大增值服务,加大港口向腹地经济的辐射能力。应用先进技术手段,可实现物流全过程的可视化、自动化、无纸化和智能化,使得现代物流企业将包装、运输、装卸、仓储、配送、流通加工及物流信息处理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作为一个系统来管理。
(2)强化港口管理人才的教育与培训。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培养和引进具有良好港口管理知识及港口功能区布局和规划的专业人才,引进国外的人才或把国内的相关人员派往国外接受教育,回国后继续推动厦门港的发展。与厦门市各大高校合作,实行联合培养,毕业直接到厦门港相关部门从事工作,提高港口系统人员的质量。让相关部门的劳动模范走上讲台给其他人传授经验。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
(3)提高厦门港软环境。政府虽也出台一些政策鼓励不同投资主体投资港口建设,但是由于港务局及一些公司的垄断,致使政策没有很好的落实,因此政府应当设立监管部门坚决反对垄断,另外健全相应的政策法规,进一步促进厦门港的贸易自由化。提高一些专用人才的待遇,为他们创造待遇,避免人才流失。加大对相关产业的介入,港口可以介入房地产业;介入航运业的融资、股票、保险、担保等业务;可以介入服务行业、银行等等产业,这样可以促进腹地经济的发展,同时有对厦门港的发展创造更多的经济基础。
3.结语
(1)本文介绍了港口的功能布局中港口物流网络、港口生命周期、港口新的变化趋势的基本内容,以厦门为例,对厦门港的物流网络体系、厦门港的生命周期、厦门港的一些新的变化趋势的基本现状进行了分析。
(2)根据分析,厦门港在在物流信息化建设、人才管理、软环境中存在一些不足,本文根据存在问题对应的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3)本文运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特征对港口的发展过程进行了分析。
(4)分析结果及提出的建议可以为厦门港相关部门提供参考,促使厦门港相关功能区布局更加合理化,提高厦门港的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迅雷.2020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发展规划与战略研究[J].新金融评论,2015(04):24-46.
[2]陈命阵.厦门港口发展的战略规划研究[D].厦门大学,2014.
[3]陈航,栾维新.港口和城市互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4]宋炳良.港口城市发展的动态研究[M].辽宁: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3.
[5]谭晓岚.全球港口业发展趋势及中国港口业未来发展模式选择[J].中国海洋经济,2017(02):68-85.
[6]陈绍炯.厦门港口与城市经济互动发展研究[D].集美大学,2016.
[7]龚高健.当代福建港口经济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