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丽华/辽宁省丹东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鸡组织滴虫病也称盲肠肝炎或黑头病,它是由鸡组织滴虫引起的一种急性寄生原虫病。多发于雏鸡和雏火鸡,成年鸡也能感染,但病情较轻;野鸡、孔雀、珍珠鸡、鹌鹑等有时也能感染。
杨木村吕凤利在林下饲养大骨鸡2000只,56日龄,2017年6月21日发病。病鸡表现食欲减退或废绝、精神沉郁,羽毛蓬乱、两翅下垂、面部肿胀,闭眼,缩头缩颈,步态不稳,排淡黄色或黄绿色稀便。用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治疗无效,发病后期,部分鸡的鸡冠、髯部发绀,呈暗紫色。
大部分病鸡是一侧的盲肠发生病变,也有两侧同时出现病变。盲肠壁增厚,粘膜肿胀出血或溃疡,由于粘膜渗出的浆液性和出血性渗出物充满肠腔,使盲肠异常膨大。当渗出物干酪化后,就形成了一种干燥坚硬、干酪样的盲肠肠芯,阻塞整个肠管,随后盲肠壁溃疡,有的发生穿孔,从而引起全身的腹膜炎。肝脏肿大,呈紫褐色,表面有圆形或不规则的稍有凹陷的溃疡病灶;溃疡面呈淡黄色或淡黄绿色,边缘较整齐或锯齿状稍隆起,其剖面大小和数量不同,此即为肝脏表面的特征性的菊花病灶,少数为圆形凹陷的碟状;从剖面可见坏死灶向肝实质发展。肾、脾稍肿胀。
1.虫体检查。用40℃生理盐水稀释盲肠粘膜刮取物,做成悬滴标本,400倍显微镜镜检观察,镜下可见到钟摆式来回运动的小球形原虫,虫体一端有一根短鞭毛,根据形态特征确诊为组织滴虫病。
2.细菌检查。取病死鸡的肝、脾、心血制成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观察,未见细菌;以无菌操作取上述病料,分别接种于普通琼脂和鲜血琼脂培养基上,至37℃恒温培养箱中分别作厌氧和需氧培养48h观察,无细菌生长。
本病是通过鸡异刺线虫虫卵传播的,鸡异刺线虫寄生在鸡和火鸡等体内,组织滴虫能够进入异刺线虫体内,再转入其虫卵中。当禽类吞食含有组织滴虫的鸡异刺线虫虫卵即可发病。蚯蚓为机械性传播媒介,当含有组织滴虫的鸡异刺线虫虫卵被蚯蚓等动物吞食后,如果禽类食入这些动物,也能感染组织滴虫病。组织滴虫虫卵因有卵壳保护,能在外界环境存活很长时间,成为重要传染源。由于该鸡群饲养在林下,土壤肥沃,环境阴湿,微生物丰富,蚯蚓更是鸡觅食的首选。
对发病鸡按每千克体重30 mg口服甲硝哒唑;饲料中用0.04%痢特灵拌料饲喂。以上两种药同时使用,连用5d基本治愈。
由于组织滴虫是通过异刺线虫卵传播的,所以有效的预防在于减少或杀灭这些虫卵。阳光照射和排水良好的饲养场所可缩短虫卵的活力,因而利用阳光照射和干燥可最大限度地杀灭异刺线虫虫卵。雏鸡应与成年鸡分开饲养,以避免感染本病。另外应对成年鸡进行定期驱虫。鸡与火鸡一定要分开进行饲养管理。对地面粪便及时清理,堆积发酵,以切断传播途径和传染源。用左旋咪唑或伊维菌素定期驱除禽的异刺线虫,以防治组织滴虫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