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凯 王 罡 李安石
(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辽宁 大连 116011)
在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生活模式调整期间,人们运动时间不断减少,营养出现过剩的现象,肥胖和老龄化表现的更加明显,导致腰椎退行性病变发病率在不断提高,已对老年人生活质量构成严重影响[1]。治疗腰椎疾病,主要是对椎间盘进行减压和融合。椎体间植骨融合手术是一种有效的方法[2]。本文研究分析单侧腰椎椎弓根螺钉钉棒系统在腰椎融合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1.1 一般资料:选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实行腰椎融合手术患者86例。所有患者符合腰椎滑脱(Ⅱ度以内)、腰椎节段不稳定以及腰椎间盘偏一侧突出与二次腰椎融合手术(初次为单纯髓核摘除术)。分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男25例,女18例,患者年龄30~70岁,平均年龄为(53.2±9.6)岁。其中单节段融合包括,L3~L410例,L4~L518例,L5~S115例;腰椎间盘突症出31例,腰椎节段不稳6例,腰椎滑脱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1例。观察组男24例,女19例,患者年龄为29~68岁,平均年龄为(54.3±8.7)岁。单节段融合包括,L3~L412例,L4~L517例,L5~S11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29例,腰椎节段不稳7例,腰椎滑脱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2例。对照组一般性资料与观察组并无实质性差异,具有可对比性。
1.2 方法。观察组:手术操作前应确定所需的椎间隙,并在术中确认。在患者保持仰卧位后,医护人员在其腰部垫上U型枕。对铺巾进行常规消毒处理后于腰后正中进行手术切口。依据患者术前影像学资料与临床表现确定手术侧,并依此切开皮肤、皮下、筋膜,根据棘突一侧骨膜将骶棘肌剥离,促使患者小关节和锥板充分暴露出来,并使用开孔器将横突中线与小关节突外侧交点作为椎弓根进入点,并缓慢将开路器推进。安装后将病变间隙上下锥板以及小关节内侧各1/2左右和锥板黄韧带切除,促使神经根和硬膜囊充分现出来,并以此确定切除小节突的多少,并提供能够将融合器植入的空间,将表面软组织去除后,备植骨用。操作时注意加强对神经根和硬膜囊的保护。根据手术操作情况植入合适的腰椎椎间融合器,安装并锁定钉棒系统,冲洗手术切口,实行负压引流,关闭切口,覆盖无菌敷料。
对照组:对照组应用传统腰椎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并在术中剥离,两侧骶棘肌,显露双侧小关节突、上下横突及椎板、定位、开孔、开路、植入椎弓根钉,切除棘突及双侧椎板、黄韧带。手术操作的时候注意对小关节突进行保护。根据手术操作情况植入合适的腰椎间盘融合器,其他手术操作与观察组雷同。
在所有患者手术操作结束后,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1~3 d便可将负压引流管拔除。在手术后1 d告知患者于床上主动或摆动抬高练习双下肢,以免出现术后神经根粘连的现象。术后3周可下床活动,对腰围要进行保护。
1.3 观察指标:在两组患者采用手术治疗的时候,观察对比ODI指数与VAS评分,同时详细登记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椎间隙高度的变化,并跟踪随访患者1年的时间,了解植骨融合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处理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采用t检验对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采用χ2检验对2组患者的相关性指标进行比较,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ODI指数与VAS评分的比较:与治疗前相对比,所有患者短期ODI、VAS评分与椎间隙高度均明显改善,差异显著(P<0.05);而手术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短期ODI、VAS评分与椎间隙高度,并未发现明显的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ODI指数与VAS评分的比较 (±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ODI指数与VAS评分的比较 (±s)
组别 时间 椎间隙高度(mm) ODI指数 VAS评分(分)对照组(n=43) 手术前 8.8±1.3 29.87±4.32 4.39±1.22手术后 12.5±1.2 8.29±3.28 2.14±1.28观察组(n=43) 手术前 8.9±0.8 29.98±4.35 4.38±1.21手术后 12.6±1.1 6.71±3.31 1.62±1.14
2.2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即观察组手术时间为(84.6±18.9)min、术中出血量为(218.6±80.3)mL,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15.6±22.3)min、术中出血量为(356.3±120.3)mL,而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椎间隙高度并未体现出差异性,且两组患者术后1年植骨融合率均达到100%,差异不显著(P>0.05)。
在腰椎融合手术操作中,与传统手术相对比,改良后的单侧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有着较多的优势[3]。单侧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为椎间植骨融合提供了稳定的力学环境,与双侧钉棒系统固定相比不损伤对侧肌肉组织,不破坏对侧椎板及关节突稳定性,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中出血少,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症状复发的治疗有一定的可行性[4]。但目前单侧椎弓根定固定手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尚无统一标准,一般认为其适应证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或要椎管狭窄症需行内固定融合手术,且仅有一侧下肢有症状者,对侧解剖结构完整,无腰椎不稳者。禁忌证为:双侧神经根均有压迫症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或要椎管狭窄症患者;需要复位的Ⅱ度以上的腰椎滑脱;巨大的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伴有钙化,或伴有双侧神经根症状者;骨密度提示患有严重的骨质疏松者;既往腰椎后路有广泛减压手术史;对侧的解剖结构有缺损和不完整者均为禁忌证[5]。
综上所述,腰椎融合手术操作的过程中,改良腰椎后路椎间植骨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实用性较高,与传统手术相对比有着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手术费用低等优势,可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赵明伟,杨素珉,许英,等.单侧腰椎-髂骨椎弓根钉棒系统在骶髂关节结核手术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防痨杂志,2016,38(4):783-784.
[2] 邵荣学,罗鹏,林焱,等.单侧钉棒系统辅助对侧经皮关节突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下腰椎退变性疾病[J].中国骨伤,2015,28(4):318-322.
[3] 宾永焰,郭义城,田乃宜,等.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41例临床疗效[J].临床军医杂志,2014,42(8):801-803.
[4] 王亮,冯国新,朱冬承,等.单侧钉棒固定结合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症状复发的临床观察[J].颈腰痛杂志,2013,34(3):263-264.
[5] 黄凯,刘展亮,刘少喻,等.腰椎单侧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的生物力学对比性研究[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5,9(22):4143-4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