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桥之乡纯美庆元

2018-05-17 05:32撰文
浙江林业 2018年4期
关键词:庆元拱廊牛肝菌

●撰文/白 蕾

庆元县,位于浙江省西南部,2005年被评为“中国生态环境第一县”。境内廊桥遍布,是中国廊桥数量最多、且拥有最古老木拱廊桥的县份,为中国三大“廊桥之乡”之一。全境山岭连绵,群峰环绕,绿意葱茏,生态资源尤为丰富,因生产食用菌而盛名,亦是中国“菌菇之乡”。

廊桥 说不完的乡土风情

廊桥和一般的桥梁不同,它有屋檐和墙壁,也称筒子桥。它横卧于河水之上,宛如一座空中画舫,可为行人遮阳避雨,也能提供休憩之所,功能丰富,自身的观赏价值也很高。目前,庆元有各类廊桥97座,其中木拱廊桥21座,平梁廊桥26座,石拱廊桥50座,数量为中国之最。庆元有4座知名的古廊桥,其历史悠久,结构独特而优美,富有乡土特色。

如龙桥。位于举水乡月山村,木拱廊桥,系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桥呈南北走向,与后山脊的古松林依稀相连。其桥身似一条矫健的飞龙,横练当空,龙首微微下倾,似欲奔向山林而去,故得其名。始建于明朝天启五年(1625),桥内由数根粗大圆木纵横组合而成。如龙桥结构复杂,工艺精湛,颇具宋代建筑样式之风,是中国现存木拱廊桥中不可多得的典型范例,在国内十分少见。经过历史的洗礼,桥身虽略微老旧,却依稀能看出其当年的精致,令人叹为观止。

咏归桥。在松源镇北的石龟背上,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桥名语出《论语·先进》:“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简单两字,道出一幅闲适的游玩图,让人如沐春风。咏归桥建桥500多年来,历遭洪水、大火,几经兴废,后仅幸存下左桥。其造型大方庄重,构造奇巧,同周围的球山、龙山、石印潭构成一幅天然的和谐画卷。桥头崖壁上,有“蒙州胜景”“球崮倚虹”等石刻。咏归桥用大杉树搭成“喜鹊巢”,成弓状木拱桥。神奇之处在于,木拱不用一枚铁钉。适逢春天,游人坐于其上,远可观群山拱立,近可赏鱼鸭嬉戏,所有的烦恼都被暂时抛在脑后,真正应了“咏归”之名。

后坑桥。在县城西北处,位于竹口村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清康熙十年(1671),光绪十一年(1885)重修。桥长36米,宽5米,是木拱结构,造型古朴而不显笨拙,清雅却不流于简陋。它又名“红军桥”,具有重大的政治历史意义,经第一次文物普查确定为革命遗址。1934年,红军在粟裕、刘英的带领下,取得了竹口战斗大捷,为挺进师北上抗日扫清障碍。走在桥上,看着桥身上斑驳的痕迹,仿佛能看到它在战争年代所遭受的创伤,与今天安宁祥和的庆元对比,不由得感慨和平的珍贵。

兰溪桥。位于五大堡乡境内。该乡山清水秀,风光旖旎,四时不同。兰溪桥始建于明万历二年(1574),重建于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全长48.4米,宽6米,单孔跨度36.8米,居全省木拱廊桥之首,历200余年风雨,仍保存完好,系全省现存同类桥梁的最早实例,颇具研究价值。秀丽的浙南山水作为其背景,更添兰溪桥的精致玲珑,却丝毫不让人觉得矫揉造作。来到这里的人,都会由衷生出一种喜爱之情,甚至不忍踏足其上,唯恐破坏了它的秀美。

咏归桥

香菇

牛肝菌

菌菇 道不尽的人间清欢

庆元是中国鼎鼎有名的“菇乡”。南宋建炎四年(1130),庆元的一位村民吴三公发明了“原木砍花法”栽培香菇技术,800多年来,在庆元菇农中秘传不息。除了香菇外,庆元还种植有灰树花、牛肝菌等菌菇珍品。苏轼《浣溪沙》云:“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来到庆元,品尝最天然的山珍菌菇,可谓尝尽人间清欢。

庆元香菇。又名香蕈,素有“诸菌之冠,蔬菜之魁”美称,是常见的菌种,也是传统的“山珍”之一。香菇“肌理玉洁,芳香韵味”,营养丰富,风味独特,深受大家的喜爱。庆元栽植香菇,技术纯熟,文化悠久,并设有中国香菇博物馆,香菇市场也颇具盛名。来庆元吃香菇,不仅是吃美味,更是品尝文化盛宴。

灰树花。俗称“舞菇”,食、药兼用。外观如同珊瑚一般,重叠成丛;其味清香,沁人心脾;肉质脆嫩,清新爽口。它具有很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2014年第三批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中,庆元灰树花榜上有名。

牛肝菌。因肉质肥厚、极似牛肝而得名,是一种十分珍贵的野生食用菌。在中国境内,牛肝菌只分布于云南和丽水的庆元县,其珍贵程度丝毫不输松茸。它的药用价值很高,具有清热解烦、养血和中、追风散寒、舒筋和血、补虚提神等功效。切开的牛肝菌,色泽金黄,香味浓郁,简单炖煮,便是一锅美味,不得不说它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丰厚馈赠。

猜你喜欢
庆元拱廊牛肝菌
木拱廊桥三维有限元建模与抗震性能分析
曹庆元
浙江庆元写生记
云南发现4.2公斤野生牛肝菌
几种野生牛肝菌的红外光谱及其二维相关红外光谱分析
几种野生牛肝菌的红外光谱及其二维相关红外光谱分析
寿宁获评“中国木拱廊桥文化之乡”
最好的老年人食谱——牛肝菌扒菜心
廊桥遗梦
一夜乡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