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永亮:推进中国的数字化进程

2018-05-17 07:55
传记文学 2018年5期

曹 泽 张 欢

中国传媒大学

肖永亮,1956年出生,江西南昌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青岛博海数字创意研究院院长,四川传媒学院数字媒体与创意设计学院院长,文化和旅游部沉浸式交互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世纪博海国际文化传媒公司总裁。曾担任过美国纽约大学特聘教授,美国威廉玛丽大学客座教授,国家动漫创意研发中心总监,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数字媒体研究所所长,北京师范大学北京京师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传媒与艺术试验教学示范(北京)中心主任。曾担任国际艾美奖、班夫世界传媒磐石奖、国家“五个一工程”奖、飞天星光奖、金鹰奖等大奖评委,以及第71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数字创意总监。参与设计和制作《泰坦尼克号》《蟑螂总动员》《异形4:浴火重生》《冰河世纪》等美国电影。

2018年3月9日,在北京师范大学田家炳艺术教育大楼的教室里,我们第一次见到了肖永亮。他神采奕奕,随和可亲,一身休闲服,没有一点儿架子。

成长、求学:兴趣为师,为而不争

1956年11月,肖永亮出生于毗邻滕王阁的一个书香世家中。母亲身为黄埔军校将门之后,毕业于中正大学,是当年江西省唯一的女大学生。父亲曾就职于中国人民银行,是一位桀骜不驯的知识分子。看似幸福和美的家庭在肖永亮童年时遭遇变故,父亲被划为右派,下放到扬子洲农场。全家7口人全靠母亲在厂子弟学校任教每月30元的微薄薪资供养。小小少年恰逢“文革”,肖永亮被轰出滕王阁小学,刚躲离打砸抢的一片喧闹,又被造反派抄家赶出家门,蜷缩在阴暗楼角。“那时奶奶去捡菜叶子,我们兄弟四人去捡煤渣、推板车。”回忆当年,肖永亮不无感慨。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经历塑造了肖永亮朴素随和的性格、顽强的毅力、坚定的意志,也培养了他达观的精神。“那时候生活很艰苦,但是我没觉得有多悲观,反而那段经历让我后来面对很多事情时,都能保持比较平和的心态。”彼时,肖永亮的最大心愿是恢复到能过上发定量粮票的日子,他不知道,命运的转折点即将到来,之后的一切都将变得不同。

随着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在北京师范大学面向全国招生的第一年,肖永亮成为北师大化学专业在江西省录取的两名学生之一。毕业后肖永亮回到江西一所高校任教。1987年夏天,为了响应学校培养第三梯队的号召,肖永亮踏上了赴美留学之路,在美国路易威尔大学研修高等教育管理硕士课程,并只用了一年半时间就修完了三年的课业,获得学位。

完成学业后的肖永亮写信回国,表示自己已经顺利完成学业,可以回校继续发展。但此时学校的领导班子全部换新,学校原定的用人政策难以延续,也没有考虑肖永亮的工作安排。这种始料未及的情况换做其他人可能会束手无策,但命运之神却为肖永亮打开了另一扇大门:中国驻美大使教育参赞建议他从长远考虑,继续读博。于是肖永亮决定留下来继续深造,这一次他回归到自己的兴趣上,申请了美国路易威尔大学计算量化与可视化方向的博士。博导担心他作为文科生无法学好这门专业,然而他用实力证明了自己——“老师当面出了三道题,一道计算机编程,一道微积分演算,一道量子力学公式推导,我都轻松自如地答出来了。”

博士毕业前夕,肖永亮就在美国电子电气工程(IEEE)、美国计算机协会(ACM)和物理化学等一流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了6篇专业学术论文,他将基因算法前沿技术应用于治癌药物设计引起了美国斯坦福大学一位生物物理学权威的注意,这位教授欣然邀请肖永亮到她的分子设计研究所(MRI)做了几个月的实习研究员。对于求学,他以兴趣为师,又精力充沛、异常勤奋,也因此得到了许多机遇。1994年,美国肯塔基大学的一位教授要寻找一个能通晓计算机、数学、生物化学的三栖学者,协助他一起完成一个国家课题(NSF)项目,跨界人才难觅令他头疼不已。肖永亮的出现让教授如获至宝,随即向尚未毕业的他伸出橄榄枝,聘他为美国肯塔基大学数学科学院的计算机算法与生物图像处理博士后。

科研虽然辛苦,但带给肖永亮内心巨大的快乐。原计划三年完成的DNA优距几何论课题,他只用了6个月的时间就出色地完成预设的目标,紧接着奔赴他向往已久的世界大都会纽约。肖永亮在几经犹豫是否要回到加州硅谷的分子设计研究所还是定居纽约之后,最终决定加盟纽约西奈山医学院,成为生理和生物物理领域中一支顶尖团队的科学可视化与基因工程研究中心的博士后。

肖永亮坦言,从北师大的化学专业,跳到美国的文学硕士,到计算量化的博士、再到斯坦福分子设计研究所的研究员,数学系的数学博士后、医学院的医学博士后,直至进入好莱坞电影圈的电影人,都是顺从自己内心的选择,美国的教育环境也培养了他顺其自然的秉性,可以专心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他曾坦言:

外界总说我跨界很厉害并且都取得了很好的成就,其实“界”是人为划定因人而设,循规蹈矩往往是给自己设置障碍。大自然是无界的,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气象万千,浑然一体;知识是无界的,外师造化,融会贯通,你深入下去了就会发现知识错综复杂地都盘绕在一起。世上本无界,既无界,何谓跨?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拓宽视野,由着自己的兴趣寂静求索,持初心,为无为,观其妙,自然而然进入众妙之门。

同时,美国机会均等的环境和对人才的重视也使得肖永亮在求职过程中异常顺利,无论是工资、待遇,都不需要费心。这也使肖永亮养成了不争的心理状态,回国后,对于荣誉、职称、评奖等,也都不在意;大学副校长、长江学者、千人计划等机会擦肩而过,他一笑了之。他在求学阶段就能从哲学的高度去认识世界,和他对道家思想的信奉养成的心态相关,深受老子“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夫唯不争,故无尤”等思想的影响,将“不争”时刻铭记于心,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从善如流,低调做人。

奥斯卡:文化自信与中美技术差距

1999年3月21日下午,第71届奥斯卡颁奖典礼在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的多萝茜·钱德勒大厅举行。凭借当时全球独有的追光技术,

Bunny

(中文译为《邦尼》)一举夺得最佳动画短片奖。作为该片数字技术总工程师,肖永亮功不可没。

作为全球可视化方面的资深研究学者,美国FOX影业蓝天制片厂(BLUE SKY)唯一一位华人技术总监,肖永亮负责该厂信息化技术、电脑制作系统、网络设计管理、影视数字化、三维电脑动画和多媒体技术等。自加盟蓝天后,他便对公司数字媒体与可视化技术领域进行了全面系统化提升。带领技术团队制作的

Bunny

更是成为电脑动画设计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不仅克服了当时设备运算能力等技术条件限制,还在7分钟的短片中,采用世界顶尖的追光技术,为观众呈现了极其细腻逼真的角色形象。无论是动物毛发、服装、特效的技术处理,都达到了极高的标准,即使在今天看来仍旧可视为经典。

之后肖永亮又参与了《耶稣之子》《格斗俱乐部》与系列电影《冰河世纪》的前期设计。其实在这之前,如《泰坦尼克号》《星际迷航》《蟑螂总动员》等电影特效的制作,均出自肖永亮所带领的技术团队。

相比于早期国内媒体对于其“奥斯卡奖中国第一人”个人成就的追捧,回国后的肖永亮更关心中国的动画电影市场。在他看来,奥斯卡获奖经历带给他最大的感受是“如果是代表我们自己的国家也能拿一个小金人,这就很有意义了”。

作为一个学者型的工程师,肖永亮对于世界前沿的图形图像可视化进展持续关注。面对“中国动画距离奥斯卡有多远”类似问题的讨论,肖永亮认为中美两国东西方文化差异很大,当前国内动辄“相当于xx界的奥斯卡”的提法,从某种程度讲是一种文化自卑心理,建立中国动画电影的文化自信十分重要。技术方面,他以蓝天技术研发部门为例,分析了中国动画电影市场现状的不足,认为超前性思维与长远眼光使美国电影公司十分看重核心技术研发,强大的专业研发团队与相应的资金投入力度是使公司可以完全掌控自主技术,确保其他任何企业或机构短时间内很难超越的主要原因。

此外,中美电影工业标准不同也是一个原因。客观存在的技术差别与急功近利的心态,使中国动画和电影特效制作真正想达到美国电影技术水平,还存在10至15年的差距。而国内动画电影市场虽然足够大,但水平还有待提高。同样,电影的吸金能力也和特效技术成正相关效应,国产电影的稳健发展,离不开数字技术的跟进,依赖于技术团队的实力。因此,中国电影产业赶超好莱坞必须构建创意、制作、装备都一流的电影重工业。

挑战与责任:回国创立数字媒体专业

1999年,肖永亮应美国纽约大学文理学院邀请,担任IT信息技术主任,后又应邀担任纽约大学艺术学院特聘教授。问鼎奥斯卡后回国休假的肖永亮,也曾经试想在北京创办一家与蓝天一样的公司。他在联系了当时北京最好的3D公司与中央电视台等单位,发现花大价钱从美国买回来设备不难,但能够熟练使用3D制作设备的专业人员竟少之又少。仅有的一些会使用的人员,也都采取一些取巧的方式走捷径,真正如在美国好莱坞电影重工业环境中磨炼过的人才极度缺乏。面对国内这一专业领域的空白,肖永亮意识到培养中国自己的数字传媒专业人才的重要性,并大胆预见未来技术引领市场的广阔发展前景。

肖永亮在第三届中国卡通产业论坛上发言

在母校北京师范大学的力邀下,肖永亮萌发了回国建立数字媒体专业的想法。由于当时他还在纽约大学校任教,不得不两头兼顾。为了方便两地交流,肖永亮自费往返于纽约与北京之间,帮助国家筹建数字媒体专业。5年间,依托北师大,召开全国高校数字媒体研讨会、设立学科框架、建立课程教学体系、推广教学理念……逐渐地,如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等国内各大高校开始设立动画、数字媒体专业。在母校北师大2003年开始招生后,肖永亮又请业界人士为学生上课、对老师进行培训。

2004年,有感于国内日新月异的变化与更富于挑战性的工作,肖永亮决定辞去纽约大学的职务,回国任教。美国主流社会的优渥生活与相对更自由的工作环境,成为当时许多海归专业人员回国不久遭遇挫折又回潮的主要原因。面对美国公司开出的更好条件与一再挽留,肖永亮仍然选择了回国。为了免去因两国技术、生活水准而产生落差的困扰,肖永亮完全变卖了在美的房子、车等家产,不留后路全身而退,对于母校北师大,他没有提出任何待遇方面的要求。

提到当年回国时的情景,肖永亮的回答显得十分可爱:“我也觉得这(回国)是一个很漂亮的转身,嗯,是一种责任。”言语间不但没有丝毫悔意,反而满是自豪感。在他看来,能为国家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是一种莫大的荣光。也正是这种责任感驱使着肖永亮在国内条件并不十分理想的情况下,一步步建立起中国自己的数字媒体专业,在教师的岗位上,一做就是十多年。

从给出学科框架、概念、编写教材,到完善本科、硕士、博士等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在肖永亮与同行一道积极推动下,数字媒体专业在我国扎了根。肖永亮在北师大任教的消息吸引来不少国内外求学者,他又因此承担了每年培养3-6个访问学者的任务,其中不乏许多发达国家的学生。小班教学的方式,使肖永亮与学生的交流沟通较为便捷。

谈起这位专心教学科研不计个人得失的教授时,学生们言语间无不透露着崇敬和感恩:“肖老师的成就有目共睹,但他为人谦逊亲和,很擅长启发我们去思考探究。他不会给我们具体命题答案,而是鼓励我们从自己的感悟和兴趣出发,延伸拓展自己的思考,并付诸行动。”

如今,肖永亮培养出许多优秀的学生,他们分布大江南北世界各地,不少学生毕业之后都成了团队骨干。谈及自己的学生,肖永亮露出些许欣慰的神色:“他们非常优秀,这种优秀不仅体现在专业知识和技能上,还体现在和社会需要的对接上。我们的学生毕业之后能非常快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并且获得认可。”对于其教学成果,肖永亮完全不掩饰一脸的成就感,“现在很多高校数媒专业的教师都是我培养出来的!”这种发自心底的质朴的喜悦,来自于十几年如一日对教学的兢兢业业,也来自于学生对于他的喜爱与敬重。

相互成就,最好的师生关系莫过于此。

“不一样的新天地”:搭建中国国家骨干网

对于国内数字化进程的推进,其实早在1995年就已经有所开展。当时,肖永亮与田溯宁、丁健、张云飞等5个旅美硕、博士回国,成立亚信公司,承担建立中国互联网国家骨干网的工程。从1995年10月至1996年6月,历时8个月,将全国的互联网的节点相互连接,建立了包括现有中国科技网(CSTNET)、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GBN)在内的国家骨干网。

据肖永亮回忆,初建时的国家骨干网,带宽只有1.44Mb,而大洋彼岸的美国,已经实现了多媒体通信网络系统覆盖,带宽可达25Mb。美国仅一个公司的网络带宽和流量就完全超过了当时的国家骨干网。因此,肖永亮认为国家对于互联网带宽的需求必将是十分巨大的。果不其然,前期试点工程结束后的第二年,广东很多城市的需求就立刻上涨了,纷纷要求扩充提高带宽,并向其咨询采用更先进的技术设计宽带网。

在骨干网工程施工的同时,国家又派了一批包括清华、北大、中国科技大学在内的优秀计算机方面的硕士,委托亚信公司这几位中国互联网开拓者对其进行培训。除此之外,他们还同时负责许多其他相关的培训,如对工程技术人员的培训课、对全国各地进行行业前景的培训等,启蒙并培养了中国第一批互联网人才,直接影响了如腾讯、百度、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巨头的诞生。

对于这一改变中国互联网发展进程的巨大贡献,肖永亮的回答则显得十分诚恳谦虚:“能够为中国的数字化进程,实实在在出过一份力,我觉得这也是回国做的一件很值得欣慰的事儿。”

当时,面对中国第一个在华尔街上市的互联网公司——亚信公司的竭力挽留,肖永亮的态度显得十分诚实:“其实当时我们也没有很多的商业头脑和概念,我知道这个很赚钱,将来肯定会成为富翁,可是我觉得这不是我想追求的东西。每个人的生活观念不一样,我只追求自己觉得合适的。回来搭建骨干网,我觉得还是蛮有意思的,可是我进入到美国蓝天公司以后,又是一个全新的可涉足领域。就是影视这个领域,给了我一个完全不一样的新天地。”

肖永亮著《中国动画教育启示录》

就是在这个“不一样的新天地”中,肖永亮一步步开始了对于中国数字化进程的探索与推进,正如其学生形容的一样:“在专业领域,肖老师是一个永不满足现状的人。”

如果说这个时代有谁让肖永亮感到强烈的共鸣和赞赏,无疑是乔布斯。“得知乔布斯过世的消息时,该怎么形容当时的感受呢?就像心头压了一块铅一样沉重,内心满是银杏叶坠落的声音。我感到非常悲伤。”

肖永亮毫不避讳地承认,乔布斯是自己亲眼见过的偶像。他亲自翻译过几部苹果后期剪辑的教程,还受邀参观访问过苹果公司总部。尽管没有太多接触,但他从乔布斯身上感受到很多相似之处,那种由内而外的共鸣让他更加惺惺相惜:

他完全不在意别人怎么评说,因为内心有自己的信仰。我也是这样的人,我也有自己的信仰,这种信仰并非要具体落实到某一尊神,我知道它存在,并且我无时无刻都是遵从它,有所敬畏,通过某种禁戒(譬如戒酒)来守住自己的底线,这就够了。

“我崇尚大道至简,乔布斯也是这样的人,我们说什么做什么都一定是跟随自己内心的驱动,没有什么杂念。我想,于是我做;我做,于是我成。道理很简单。”置身于繁华之中,过最朴素的生活,永远能及时聆听内心的想法,才不至于在熙熙攘攘中迷失掉自己。对自己内心朴素愿望的遵从,也贯穿了肖永亮的事业和生活:

我的顺其自然是从心的,当然,随心所至也会遇到困难,这时候就要去认认真真解决。每一次解决都需要调用先前的积累,才能实现,这里面有很巧妙的因果关系。我不是一个刻意寻找难题来攻克的人,相反,我所经历的难题和我所攻克的难题,都是在从心的道路上自然而然遇见的。我也喜欢有挑战的事,这种喜欢是一种有自知之明的喜欢,就是说,我有一定的把握,因为这件事和我所积累的知识存在明显的联系,我也有自信能自如调用那些知识。从我个人来讲,我并不建议去挑战不感兴趣的东西,去够那些够不着的东西,因为那些是你踮起脚来也不一定能够到的,反而在强行去够的过程中,原本平和的心态被吞噬掉了。科研也好,其他事也好,顺其自然,心态平和,自如运用所学知识,这就可以了。整个过程是从心的,因此并不觉得痛苦,反而会被其中蕴藏的巨大魅力所吸引,这就是我做科研的乐趣所在。

遵从内心学习,也遵从内心认识,感知世界。科研是肖永亮生活的主题,但并不是全部。他用审美的眼光去捕获,不论是科学还是艺术,他对世界充满好奇心。他的业余爱好兴趣广泛,笛子、二胡、书法、摄影、国标舞、拉丁舞,甚至钢琴谱曲,样样拿得起,放得下,像模像样。用他的话来说:“全当自娱自乐,决不哗众取宠。”他认为许多的才艺当专业很痛苦,当爱好很享受。肖永亮最喜欢的户外运动就是攀峰和博浪,喜欢和大自然亲密接触,踏遍三山五岳,云游海角天涯,飞行里程超过35万公里。

在美国肯塔基州留学时,肖永亮担任路易维尔大学中国学生会主席,课余时间常组织同学们一起聚会。“肯塔基州的田园风光还蛮有诗意的,不像纽约那样闹腾,本地人都非常友善,物价也公道实惠,那时经常和同学一起去田纳西听乡村音乐会,组织露营、举办舞会、看肯塔基赛马什么的。我们还组织了很多演出,有时也窜到其他高校去,或者其他城市,比如去芝加哥购物。”

即使现在工作繁忙,也丝毫不影响肖永亮对大自然的热爱。翻开肖永亮的微博微信会发现,满是世界各地的美丽风光。说起旅游,肖永亮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人要学会感知自然,感念天地灵韵,因为自然中蕴含着延展人精神意志的力量。

我的旅游比较简单,不会太刻意去安排。因为经常去各地参加一些国际会议,开讲座或者学习,还有一些高规格的元首级拜访,在这个过程我就顺带把观光这件事做了。用个比较专业的词,所见即所得。我自己对此的看法是,科研旅游都一样,不用太刻意,顺其自然就好,能发现的自然会发现,该遇见的自然会遇见,可解决的自然会解决,将得到的自然会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