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珉阁 樊鸿雁
摘要:寒食节忠孝文化发展而来的当今忠孝观,是中国人民心中根深蒂固的一种价值理念。介子推所追求的忠国孝亲,是千百年来人们普遍认同的社会意识,也是一种理性文化,对于加强人们的道德自律,规范个人行为;促进人们敬老孝亲,构建和睦家庭;增进人们睦邻友好,共筑和谐社会;增强人们的爱国意识,凝聚国家力量,具有广泛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寒食节 忠孝文化 意识 当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K8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5-0077-02
寒食节是为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忠孝之臣介子推。据史料记载,介子推与晋文公重耳流亡列国,“割股奉君”供文公充饥。文公复国后,子推“功不言禄”,与母归隐绵山,“抱树而死”。文公下令于子推焚死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人们尊崇介子推忠君爱国、隐不违亲的孝道品德,对个人、家庭、社会及国家都有借鉴意义。
一、可以加强人民群众的道德自律,规范个人行为
(一)忠孝文化可以感召人们提升道德自律
唐君毅说:“对父母之自然之孝,亦为我与一切生命相感通之开始点,或对一切人尽责任之开始点,一切仁心之流行之源泉与根本”。[1]肇此,发端人们的道德之始。介子推侍母至孝,待君至忠,成为千古称颂的典范、万众景仰的榜样。介子推忠孝的精神代代相传,在他的事迹感召下,我国的道德教化犹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深入千家万户,外化于心,内化于行,道德水准和个人行为得到了长足进步。
(二)忠孝文化可以给人们提供效仿的楷模
谈及忠孝之人,首選介子推,他的忠孝事迹早在春秋时期就在民间流传开来,影响着许多圣贤之人,人们以各种形式纪念这位忠孝之士,抒发自己的情怀,如“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唐·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唐·孟云卿《寒食》),“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宋·杨万里《寒食上冢》)。在各种利己主义盛行的今天,我们也应该学习和坚持介子推的忠孝文化。介子推是当之无愧的忠孝楷模,是中华儿女效仿的杰出榜样,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文化软实力的基石。他的忠孝都值得我们效仿,我们学习他看淡功名利禄、忠国孝亲的品德;效仿他对国家和君主的绝对忠诚的信念。介子推作为忠孝的榜样对我们个人的言行有着极好的引导和自我约束的作用。
(三)忠孝文化可以加强道德自律和规范个人行为
古人曰:“立志言为本,修身行乃先”。(吴叔达《言行相顾》)中国的忠孝文化发展至今有着独特的魅力,在今天错综复杂的时代脉络中,有太多的矛盾体交织在一起,不止金钱、权力,更有情感掺杂其中,而寒食节的忠孝文化正是以它纯正的能量屹立于中,并延绵不断地散发出它的威力,无形中约束着民众个体的言行,促进个人的道德自律。人们每发一言、行一事,其内心都会受到这种忠孝内涵的影响,起到约束人们言行的作用。古人言:“忠者,德之正也;孝者,德之本也。故正德之心可以修身,乃至于齐家、治国、平天下。”而尽忠孝者,因有着正德之心,必会严于律己,必能发挥出自己最大的智慧和才干,因为“公生明,偏则暗”。在寒食节忠孝正德的正确引导下,无论是做大事业的领军人,还是在平凡岗位上的“小螺丝”,都可以奉献出自己的力量,展现出超乎自己想象的魅力。
二、可以促进人民群众敬老孝亲,构建和睦家庭
(一)寒食节忠孝文化促进人们敬老孝亲意识的发展
对于现阶段忠孝文化意识淡薄的情况,应重视忠孝文化意识形态的发展,有力宣传和弘扬寒食节忠孝文化,使人们对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浪潮中有更清楚、更直接的认识和把握。过度执著于“物欲”和金钱,往往使人忽视了做人之根本——孝,甚至摧毁整个家庭,妻离子散。在寒食节忠孝文化的影响下,人们认识到关于敬老孝亲不只是物质上的给予和满足,还需意识的、精神上的表达和关注。也就是“物质”和“精神”并用,不但要从物质上赡养父母长辈,满足他们基本的物质生活需求,而且要从精神上赡养父母长辈,丰富他们相对寂寞的精神生活,使寒食节的孝道文化有意识地传承和发展。
(二)内睦者,家道昌
“孝”是为人之根本,是一个家庭和睦的核心,只有家庭内部和谐,整个家庭才能昌盛。当人们真正具有敬老孝亲的意识时,就会体现在思想和行动上。这种忠孝意识就会内植于人民心中,外化于人民行动,从而使人们运用到生活的点滴之中。和谐、和睦的家庭氛围是人们有意识经营的,它吸收了寒食节文化中介子推的忠孝精神,促进了人们内部的和谐、家庭的昌盛。寒食节的忠孝观体现在日常中,可以是远在他方的儿女回家探亲;可以是饭后和父母长辈的闲谈;可以是远在外地的你打给家里的一通电话等等。由此看来,忠孝是如此简单、纯粹。这都是有意识地促成“内睦”,无意识地形成了“家道昌”。
三、可以增进人民群众睦邻友好,共筑和谐社会
(一)寒食节忠孝文化有助于现今冷漠的邻里关系向睦邻友好转化
古人云“远亲不如近邻”。在今天,随着人民生活节奏的加快、居住环境的变迁以及社会结构的日益多元化,人们的友好邻里关系正渐次淡化,其中城市居民尤为突出,邻里间传统的“金邻居”关系变成了“老死不相往来”的矛盾体,邻里间的“冷漠症”正日益蔓延,影响着邻里间友好相处。寒食节忠孝的传统价值观,在当代社会包含着邻里间的团结友好和真诚关爱以及互助的、和谐的相处模式,虽然日常中彼此会有“小摩擦”,但和谐是主体,它是邻里间共性的体现,是邻里间困难时的互帮互助,共度难关的完美展现。因此,社区可开展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活动(如具有忠孝特色的寒食节文化),准备各种生动、有趣的节目(如寒食节捏面食比赛),以多形式、多方式呈现出来,以此鼓励男女老少参与其中,促进社区邻里的沟通与交流,增进邻里友好关系转化。
(二)友好的“金邻居”有助于和谐社会的构筑
孔子云:“里仁为美。”[2]邻里之间这种“金邻居”要懂得仁爱、互助,只有仁德的邻里氛围才是最舒适、最美的。寒食节忠孝立德,恰恰符合这种主流意识。寒食节的忠孝观是邻里间和睦相处的基础,因为人们都喜欢与忠孝之人相处。在交流中彼此流露出的友好信息因子,增加了交流的深度,增进彼此的信任度,从而促进了人们的和谐相处,形成彼此紧密联系的小团体。正是这一个个彼此联系、和谐共处的小团体,构筑了社会和谐的大团体,社会这个大集体就会变得更加和谐。
四、可以增强人民群众的爱国意识,凝聚国家力量
(一)寒食节忠孝精神可以促进人民群众的爱国之情,增强人民的爱国意识
介子推忠孝精神有助于人们爱国情感的发展。人们由爱国之情上升为意识自觉和行为自觉,并转化为爱国主义行动。近年来,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享乐主义、功利主义、利己主义思潮,中国的传统价值观受到极大的冲击和挑战。此时,寒食节忠孝精神得到继承和发扬,使人们的爱国意识进一步凸显出来。人们的爱国意识不断上升,爱国主义行动也在不断呈现。如鞠躬尽瘁的“化缘校长”莫振高,自觉摒弃不良的风气,不仅用自己的微薄工资资助学生,而且用自己的“化缘”之路共筹集善款3000多万元,让1.8万贫困学子圆了大学梦;如对待破损的人民币,人们会自觉粘贴完整。这些由寒食节传承下来的忠孝精神对人们爱国主义情感的发展和表达有促进作用,极大地增强了人们的爱国意识。
(二)寒食节忠孝文化有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凝聚国家力量
习近平主席说过:“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愛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始终是激励我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3]寒食节忠孝文化有利于人们深入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取其精华,继承和弘扬中华正能量,使其走进社区,走入家庭,走进校园,用理性的思维审视一切,增强文化自信,提高国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寒食节文化体现出的爱国主义精神,不是空话、大话,而是融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对当今文化自信的建设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我们要对寒食节忠孝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发挥出它新的创造力和活力。
参考文献:
[1]唐君毅.中国文化之精神价值[M].台湾:台湾正中书局,1969:203.
[2]朱熹.四书集注[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5:72.
[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58.
责任编辑:景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