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海雷
关键词:党校图书馆;服务质量;文献资源建设;知识服务能力
摘要:笔者分析了党校图书馆读者群体知识需求的特征,指出了党校图书馆提升服务质量的策略。党校图书馆应充分发挥知识高地的优势,提高知识服务能力,承担作为知识服务机构、终身教育机构的责任。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18)04-0120-03
1背景
为了对全社会做出行业承诺,我国图书馆界在2008年10月发布了《图书馆服务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宣言》是对图书馆核心价值观的系统表述,也是现代图书馆功能的说明,蕴含了图书馆长期以来理论探索和实践探索中被普遍认同的理念。《宣言》明确提出“图书馆以建设学习型社会为己任。图书馆是公民终身学习的没有围墙的学校,为公民终身学习创造机会和条件。”图书馆作为人类知识的记忆体,通过特有的方式满足用户的知识需求,完成人类知识的传播、交流与利用。图书馆作为社会教育机构的公共服务属性和追求知识价值社会化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它在学习型政党建设中的重要地位。相对于其他传播知识的渠道和教育机构,图书馆的知识传播和教育服务具有以下优势:它是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作用于每位社会成员的一生,在方式上更具灵活性,在范围上更具广泛性,在内容上更具多样性,在选择上更具自主性;其目的不局限于扩散知识和技能,而是更进一步追求开发人的智力、促进人的发展、提高人的素质;图书馆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是知识交流的重要平台,是终身学习的重要基地。
2党校图书馆读者群体知识需求的特征
细分服务对象、把握读者个性化需求、提供精准服务,是图书馆提高服务质量的必要策略。党校图书馆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教职工和学员,笔者认为他们的知识需求与其他群体不同,主要表现在:①党政理论的学习需求。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总结形成了独特的思想理论体系,并产生了大量的文献和关联研究资料,党组织历来要求其成员重视学习,包括向经典学习、向历史学习、向先进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目的是提高个体的思想理论素质、历史文化素养和政治修养,使之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有统一的思想指导,善于运用先进的理论武器。②现代管理和执政的知识需求。执政党作为现代国家建设和民主法治社会治理的引领者,要求其成员通过终身学习,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业务能力。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党员的知识需求指向的是一切先进的人类文明成果和现代科学技术知识。③与实践创新有关的知识需求。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居于首要位置,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为解决工作中面临的问题,无论是管理问题或是技术问题,人们都需要进行大量创新性而非经验性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人们需要进行知识创新,这对党校图书馆的知识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党校图书馆提升服务质量的策略
党校图书馆是为学习型政党建设提供知识服务的,因此应该根据党员群体知识需求的特点,加强有针对性的文献收集工作,发挥传统的文献服务优势,同时进行服务创新和制度创新,全面提高自身的知识服务能力,满足党员群体创新性而非经验性的知识需求。
3.1专题文献的收集和服务
党校图书馆应重视党员学习所需文献的收集,通过合理制订采购计划,保证采购行为的科学性、连续性。在制订计划时,党校图书馆应统筹考量经费占比、采购范围、重点、品种、复本等。采购范围一般涉及马列经典著作及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党史知识、党建知识、党性修养、领导学等学科知识,同时要把握时代脉搏,及时购进最有代表性、最新、最权威的时政学习优秀图书。此外,党校图书馆应根据党员读者的职业特征,采购诸如行政管理、经济管理、企业管理、公共管理、生产管理等应用类优秀图书,帮助党员提高业务能力和执行力,通过长期有计划的采购逐步形成系统馆藏。为更好地发挥这部分馆藏的作用,党校图书馆可在进行图书推介或开展阅读推广活动时,将这部分图书作为一个独立的单元进行推介。以辽宁省图书馆为例,该馆于2004年5月创办了《领导干部书架》(月刊),面向领导干部推荐学习书目,前5年共出刊62期,印刷13,400份,精选推荐各类图书827种,并在馆内设立《领导干部书架》专架,方便读者查阅。随着影响的不断扩大,《领导干部书架》电子版在“党政内部网站”上发布,这个网站覆盖省市县三级党政机关,有效促进了党员领导干部阅读活动的开展,协助领导决策,得到多方好评。
3.2引进专题数据库
目前,数字资源在图书馆的资源配置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针对特定的知识需求,图书馆要做好专题商业数据库的调查和引进工作。笔者做了一次简单的抽样调查,目的是获取相关数据库产品的目录,并统计这些数据库在样本图书馆中的配置情况,为有关部门在引进数据库时提供参考。
3.2.1样本图书馆的选取。党校是党员学习培训的基地,同時党校和社科院均是地方党政智库,这两大系统对党政相关专题数据库的引进相对比较集中。为了反映基本情况,笔者选取了10家党校系统图书馆(中央党校、内蒙古、山东、江苏、浙江、上海、安徽、湖南、云南、广西)和10家社科院系统图书馆(辽宁、陕西、河南、山东、安徽、江苏、上海、湖南、四川、广东)作为调查对象。
3.2.2数据收集。笔者以查询图书馆官方网站的方式,统计其引进(含试用)专题数据库的情况。本次调查不涉及综合数据库、外文数据库、自建数据库。
3.2.3调查结果。经过取样调查和统计,笔者发现以上20家图书馆共引进相关专题数据库45种,其中被超过两家图书馆引进的数据库有21种(见表1),其余24种数据库只被1家图书馆引进,分别是爱如生红色历史文献库、苏联解密档案数据库、北大法意、中国权威经济论文数据库、(中经网)环境保护数据库、(中经网)行业发展报告、(中经网)产业数据库、(中经网)中国地区发展报告、中国理论网(互联网版)、(中国知网)统计年鉴数据库、华通行业研究报告库、中国统计数据应用支持系统、全球案例发现系统、新华社大客户专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文库(2006-2013)、中共党史研究(1980-1999)、(中国知网)中国政报公报期刊文献总库、(中国知网)中国经济信息期刊文献总库、(中国知网)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年鉴、汇法网数据库、中宏形势分析支持系统、(中国知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情研究、(中国知网)丝绸之路宗教历史文化数据库、列国志数据库等。
在本次调查的45种专题数据库目录中,“中国知网”系列占11个,“中经网”系列占6个,实际发布数据库的单位约有30家。这些数据库有些和党员的理论学习有关,但更多的是世情、国情、政情、社情类数据库,且与现代管理、社会治理、经济建设有关,这些都可作为采购参考目录。图书馆应关注这类专题数字资源的市场最新情况,并根据本馆实际决定是否引进。
3.3主动和基层党组织建立聯系,为党小组学习服务
党组织在开展集体学习时,会不同程度地遇到以下问题:缺少获得权威优秀的时政学习资料的方式、缺乏系统完备的文献资源保障、缺乏良好的学习空间和环境。图书馆有丰富的文献资源,近年来开始注重改造学习空间,如能与基层党组织建立联系,协助党组织和党员的学习,就可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更好地服务社会。中共广西区委党校图书馆在这方面做了大胆创新,将知识服务范围延伸到校外的党员和党组织。2014年,该馆向上级建议依托图书馆资源,为校外党组织的学习提供服务。201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党校联合自治区直属机关工委向区直各单位发出倡议,在自治区党校图书馆创建党小组(中心组)学习室,以党小组(中心组)为单位自愿报名加人学习室,图书馆为报名单位的党组中心组成员办理了校园“一卡通”,向持卡人员免费开放图书馆的全部传统服务项目。这一尝试在省级党校图书馆中尚属首例,两年来报名单位由最初的18家增加到了43家,服务对象扩大到党组中心组成员以外的党员。
3.4加入图书馆联盟,提高知识服务能力
为满足读者群体的知识需求,图书馆除了要发掘自身的知识服务能力,还要积极加入图书馆联盟,推进图书馆联盟的建设和发展。近年来,多个跨行业、跨系统、跨区域的图书馆联盟相继建立,比较典型的实体性联盟有吉林省图书馆联盟、上海地区图书馆联盟、首都图书馆联盟、珠三角数字图书馆联盟等。此外还有非实体性的联盟,以设在广东省图书馆的“全国图书馆参考咨询联盟”为例,该联盟免费为用户提供文献远程传递服务和参考咨询服务。图书馆联盟实现了跨地区、跨组织的信息资源和人力资源共享,成员馆可以从联盟的其他成员那里获得资源(包括文献资源和人力资源)为本馆用户服务,每个成员馆因此拥有了更强大的知识服务能力,并延伸了服务的空间。信息服务机构之间要加强协作,根据党员领导干部分布广泛这一特点,通过资源与服务的双重共建共享,形成较强的联动性服务网络。党校图书馆通过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打造知识服务的联合舰队,全面提升知识服务能力。
3.5积极参与智库建设,应对实践创新需求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指示并反映了党员的学习带有创新的目的。党员的知识需求与实践创新有关,这就要求图书馆有较强的智库服务意识,逐渐完善为智库建设服务的能力。2015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得益于政策支持,我国智库建设发展进入快车道。图书馆和智库的关系,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①智库建设需要图书馆的参与。在智库建设中,图书馆在查新立项、信息采集、信息利用、情报分析、研究数据保存和利用、成果保存和发布、共享平台建设等方面均应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②图书馆需要通过参与智库建设提高自身综合实力。通过积极参与智库建设,图书馆可以探索新的服务领域,优化资源采集方式和布局,通过升级知识服务能力提高生存和发展能力。
4结语
党校图书馆是党校的文献信息中心,因此,党校图书馆应从更新观念、整合资源、创新服务等各个途径人手,充分发挥知识高地的优势,提高知识服务能力,承担作为知识服务机构、终身教育机构的责任,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编校:周雪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