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婷
美国著名教师雷夫说:“一间教室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取决于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处流动着什么。相同面积的教室,有的显得很小,让人感到局促和狭隘,有的显得很大,让人觉得有无限伸展的可能。”
读上海市德育特级教师洪耀伟及其团队编写的《理想的教室—教室环境布置和空间设计利用》一书后,我对雷夫这番话有了更深切的感受:一间简简单单的教室,其实蕴含着无限的育人空间。而洪老师这本书则是集沪上数位知名德育工作者在一线工作的经验与心血,为中小学教室建设搭起了一座连接“理想”与“现实”的桥梁。
在现实中,中小学教室的设计和布置通常由班主任主导,他们探索的成果多是实践性成果,即脚踏实地去干。他们或者是沿袭传统做法,或者是借鉴他人的优秀经验,抑或是“拍脑袋”想出某个“金点子”,却往往不知为何而为。一间教室在构建过程中,应该拥有自己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因此班主任对于教室的布置应该有一个核心理念的引领。
本书第一部分中,作者首先提出“为什么要打造理想教室”。他认为教室的环境布置及空间利用必须彰显环境育人,体现人文关怀,解决师生需求。同时,洪老师结合自己多年建班育人的经验,提出打造理想教室应遵循的五条基本原则:共生原则、美育原则、人本原则、承启原则和发展原则,在精准的理论分析背后,附有生动的案例分享。这些来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的理论原则,对于广大一线班主任是特别珍贵的。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在打造理想教室的道路上,本书为班主任搭起了一架“知”与“行”的桥梁。
俗话说,知易而行难。对于广大一线班主任来说,创造性地利用教室,为师生共同打造一个温馨的家园,最大化利用教室空间达到育人效果,是共同的理想。然而现实中,教室格局单一、空间不够、设施不足以及后期维护不利,往往成为班主任打造理想教室前进路上的障碍,简单模仿、虎头蛇尾成了班级教室建设的通病。而在本书中,对于教室各区域的利用,大到“黑板”“墙面”“讲台”“桌椅”“黑板报”,小到“卫生角”“图书角”“立柱门后”等,作者无不通过案例、图片进行了细致的解说。
如在“合理利用课桌椅”这一部分中,仅是合理安排座位这一小节,作者便写到排座位的多种方法及适用班情、座位排列在不同课程中可运用到的不同队形、教室里特殊座位的设置及使用方法、如何安排座位轮换及特殊学生的座位安排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班主任们尽可从此书中各取所需,极大提升工作效率,增强师生在班级生活中的幸福感。
教室是一个师生生命展开的场所,教室的布置与管理也必将涉及“师”与“生”的碰撞。本书中的每一小节都附有“现场故事”,通过案例分享教室管理的智慧。班主任遇到的问题往往有极大的相似性,在沖突中学会解决冲突,一份智慧会激荡起无数共鸣,而师生关系也在这看似一件件小事中得到更为紧密的联系,达到高度融合与统一。
例如:在《矮个子的烦恼》中,我们看到一场由擦黑板引发的矛盾,然后师生共同策划,将黑板划分出固定区域,继而在“生日祝贺区”为同学送上祝福,满足每一个孩子内心深处渴望被集体关注的愿望,从而激发孩子们的自信心。这里不仅有教室布置的智慧,更有班主任育人的智慧。一间小小的教室,一次次将教师与学生紧紧连接在一起,使孩子们实现道德上、情感上、智力上的提升。
一间小小的教室,承载着教师们大大的理想。让我们一起关注教室里的每一个角落,关注教室里的每一个孩子,让每个孩子都成为教室的主人,让每个孩子的潜能都得到最大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