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与医学生抑郁症状的关系

2018-05-16 09:27:15丁建飞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医学生心理健康因子

丁建飞

(安徽医科大学 第二临床医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2)

0 引言

抑郁症状常表现为日常兴趣明显减退甚至消失,抑郁症的主要表现[1]有:无望感、无助感、积极性和动机丧失、丧失自尊和自信、感到生活没有意义.青少年期抑郁症状较多的个体更容易在成人期发生抑郁症[2,3].相关研究显示,我国大学生抑郁症状的总检出率为29.3%[4],其产生受人格特征、生活事件、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等因素影响[5,6].在学业、就业、情感等诸多社会生活事件影响下,大学生抑郁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抑郁情绪的学生主动寻求心理帮助的数量在逐年增多[7].生活事件作为应激源,是大学生心理健康尤其是抑郁症状的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本研究旨在探讨抑郁症状和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分析应对方式在生活事件引发抑郁症状过程的作用,为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和借鉴.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整群抽取某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大一至大四在校生为研究对象,共发放调查问卷1 498份,回收有效问卷1 467份.

1.2 研究方法

1.2.1 抑郁症状评定

采用Radloff[8]编制的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对学生的抑郁症状进行评定.总分≥20分界定为肯定有抑郁症状[9].

1.2.2 生活事件评定

采用刘贤臣[10]编制的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对被试最近12个月的负性生活事件进行发生频度和应激强度的评定,评定分数越高表明被试存在的负性生活事件越多.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包括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受惩罚、丧失、健康适应及其他事件6个因子.

1.2.3 应对方式评定

应对方式评定采用的是应对方式问卷[11],该问卷包括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6个分量表,每个分量表有若干条目组成,分量表因子分=分量表单项条目分之和/分量表条目数,根据各分量表因子分,可以将应对方式分为成熟型、不成熟型和混合型.

1.2.4 数据统计和处理

在调查员统一指导下,对研究对象进行集中测试,现场收回问卷.运用EpiData 3.1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3.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统计方法包括统计描述、Pearson相关分析、因子分析、回归分析等.

2 研究结果

2.1 医学生抑郁症状评分与生活事件及应对方式评分的关系

分别将医学生的抑郁症状评分与生活事件评分、应对方式各因子分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如表1所示.结果显示,医学生抑郁症状评分与生活事件之间存在正相关(P<0.01);医学生抑郁症状评分、生活事件评分与应对方式中的成熟应对(问题解决和求助)存在负相关(均有P<0.01),与应对方式中的不成熟应对(自责、幻想和退避)存在正相关(均有P<0.01),与应对方式中的混合应对(合理化)存在正相关(P<0.01).

2.2 医学生生活事件的因子分析

通过Kaiser-Meyer-Olkin(KMO)和Bartlett检验对生活事件的6个因子是否适用于因子分析进行检验,如表2所示.结果显示,KMO统计量为0.850,Bartlett检验P<0.01,各因子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可以进行因子分析.结果表明,人际关系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58.028%,学习压力等其他5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在4.818%至11.252%之间,人际关系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已超过其他5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总和.图1所示的碎石图显示,人际关系因子的特征根在3以上,学习压力等其他5个因子的特征根均小于1.

表1 抑郁评分与生活事件、应对方式的关系

表2 生活事件的因子分析

2.3 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对医学生抑郁影响的回归分析

结合表1的研究结果,根据应对方式6个因子的关系序列,将应对方式中的问题解决、退避和合理化分别作为成熟型、不成熟型和混合型分析变量.在此基础上,以抑郁为因变量,以生活事件、成熟应对、不成熟应对和混合应对为自变量进行分层回归分析,检验应对方式在生活事件和抑郁关系间的中介效应,结果显示,在引入应对方式变量后,生活事件对抑郁的解释量由21.0%提高到32.1%,标准化回归系数由0.459降低到0.358,各条分析路径的标准回归系数均显著,应对方式在生活事件和抑郁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如表3所示.

图1 生活事件因子分析碎石图

表3 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对抑郁的分层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与医学生抑郁症状发生的关系

研究表明,生活事件与抑郁评分之间呈正相关,与抑郁症状发生的关系密切,负性生活事件越多,则发生抑郁症状的风险越高,这与国内相关研究结果一致[12].进一步研究显示,在医学生负性生活事件中,人际关系因子的方差贡献率显著高于其他因子,在负性生活事件中的主体作用突出,究其原因可能为:目前在校生多为独生子女,入校前多集中精力准备高考,进入大学后,不能很好地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国内相关研究也显示,人际关系差的学生抑郁症状发生率高于人际关系好的学生[13],因此,医学院校要关注生活事件尤其是人际关系对医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把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作为医学生入校后适应性教育的重要内容,在进入专业课程学习之后,还可以通过开设医患沟通课程、开展临床沟通案例讨论等形式,实现从普通人际关系沟通到专业医患关系沟通的过渡,不断提高医学生的人际交流和沟通能力,这样不仅有利于他们正确处理好在校期间的人际关系,而且对提高医学生今后的岗位胜任力、在工作岗位上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都具有重要作用.

医学生抑郁症状评分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密切,在面对各类生活事件时,采取问题解决和求助等成熟应对方式者,发生抑郁症状的风险较低,而采取自责、退避、幻想等不成熟应对方式和合理化等混合型应对方式者,发生抑郁症状的风向较高,与既往相关研究结果一致[14].因此,医学院校要注重培育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鼓励学生善于运用成熟应对方式去解决和处理学习、生活中遭遇的各类困难和挫折,这样可以降低抑郁症状发生的风险,提高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3.2 应对方式在生活事件引发医学生抑郁症状过程中的作用

关于应激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相关学者有较为一致的研究结果,即应激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中,社会支持具有调节效应,应对方式起中介效应[15,16].本研究通过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对抑郁进行分层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引入应对方式这一中介变量后,生活事件对抑郁的解释量呈上升趋势,标准化回归系数呈下降趋势,一方面说明生活事件对抑郁症状的发生具有直接影响,另一方面也说明应对方式在生活事件引发抑郁症状的过程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在同一生活事件作为应激源的情形下,采取成熟型应对方式者可以减轻负性生活事件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降低抑郁症状的发生率,而采取不成熟型或混合型应对方式者,则会加重个体不良情绪体验,甚至诱发抑郁症状的发生.应对方式既然发挥部分中介作用,说明在生活事件引发抑郁症状的过程中,除应对方式之外,同时还会受到社会支持、个性特质等其他因素的综合影响.因此,在个体遭遇负性生活事件时,医学院校既要重视该生活事件对学生心理健康产生的直接影响(如直接诱发抑郁),同时也要指导学生个体学会采取问题解决、求助等成熟应对方式去减少负性事件的消极影响,结合认知调整、社会支持系统构建等方式,帮助学生个体走出困境,回归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轨道.

由于医学生面临相对较重的学业压力、求职择业压力和就业后的高负荷工作压力,因此,医学院校应做到以下3点:1)加强对医学生的积极心理培育,培养乐观、进取的心理品格,提高医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和获得感;2)关注生活事件尤其是人际关系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增强医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这不仅对于医学生的在校学习有帮助,而且对于医学生毕业后的职业发展都具有积极影响;3)注重应对方式在生活事件和抑郁症状发生过程中的中介作用,鼓励医学生以成熟型(问题解决和求助)应对方式来处理在校期间或今后职业发展过程中面对的各种困境,指导医学生学会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和求助的方式,同时辅以心理辅导、认知重建、构建社会支持系统等措施,降低抑郁症状的发生率,提高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余善法,姚三巧,丁辉,等.抑郁症状与职业紧张的关系[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6,24(3):139-133.

[2]CICCHETTID,ROGOSCHFA.ADevelopmentalPsychopathologyPerspectiveonAdolescence[J].JConsultClinPsychol,2002,70(1):6-20.

[3]FERGUSSONDM,HORWOODLJ,RIDDEREM,etal.SubthresholdDepressioninAdolescenceandMentalHealthOutcomesinAdulthood[J].ArchGenPsychiatry,2005,62(1):66-72.

[4]唐慧,丁伶灵,宋秀丽,等.2012-2011年中国大学生抑郁情绪检出率的Meta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9(5):965-969.

[5]余毅震,秦泰然,孙琳,等.大学新生抑郁状态影响因素路径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1,32(3):286-288.

[6]翟德春,翟光宇,刘学年,等.大学生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与抑郁、焦虑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09,25(2):254.

[7]吴雨婷.大学生抑郁逐年增多[N].健康时报,2016-08-02(23).

[8]RADLOFFLS.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M]//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200-202.

[9]戴晓阳.常用心理评估量表手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5:157-159.

[10]刘贤臣.青少年生活时间量表(ASLEC)[M]//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06-108.

[11]应对方式问卷[M]//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09-115.

[12]陈小琴,张进辅.师范大学生生活事件抑郁情绪与应对方式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1,32(12):1510-1511.

[13]廖琳.大学生抑郁症调查及相关因素研究[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3,15(1):97-99+104.

[14]钱云柯,李同舟,吴丹,等.医学生抑郁与生活事件、应对方式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6,24(7):1079-1081.

[15]涂阳军,郭永玉.生活事件对负性情绪的影响:社会支持的调节效应与应对方式的中介效应 [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19(5):652-655.

[16]凌宇,杨娟,章晨晨,等.社会支持调节青少年应激与抑郁症状的追踪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18(5):610-613.

猜你喜欢
医学生心理健康因子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9期)2022-04-06 02:41:5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8期)2022-03-23 06:49:0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6期)2022-03-23 05:25:50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1期)2022-03-18 02:01:10
因子von Neumann代数上的非线性ξ-Jordan*-三重可导映射
一些关于无穷多个素因子的问题
中等数学(2020年1期)2020-08-24 07:57:42
影响因子
影响因子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中国卫生(2015年3期)2015-11-19 02:53:24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