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荔
(三明医学科技职业学院 人文教育学院,福建 三明 365000)
同伴冲突是幼儿园中十分常见的现象,在传统观念看来,冲突是不好的,因为这会造成同伴关系出现裂痕,引发不良情绪,破坏同伴间感情.总之,同伴冲突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对幼儿的发展作用是消极的,不利的.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近年来,有研究者提出,同伴冲突对儿童心理的发展具有建设性的作用.幼儿在冲突解决的过程中,学会与人交流,学会应急处理,学会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同时还学会了为他人考虑,学会了如何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求,这些都能促进幼儿的社会性成长.
根据前人的研究可以这样理解幼儿同伴冲突:幼儿同伴冲突是指幼儿与幼儿之间发生的对立的行为,主要体现在幼儿互动中的彼此排斥、侵犯等现象[1].
选择三明市10所公立幼儿园共552名(有效数据481名)幼儿作为被试,经过培训的幼儿教师作为主试,其问卷参考了范玲[2]的幼儿同伴冲突行为编码登记表.本记录表共涉及4大内容,包括冲突发生的原因、持续的时间、解决策略以及冲突结果.
问卷由幼儿所在班级的幼儿老师填写.在正式测试前进行预测,预测在三明市三钢第一幼儿园进行,随机抽取大中小班各一个班,对班级发生冲突的原因、持续时间、解决策略、冲突结果进行简单的分类和整理.
最后利用SPSS 11.0软件对统计得到的数据展开研究.
2.1.1 不同性别幼儿同伴冲突起因比较
对幼儿同伴冲突起因按性别进行频数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进一步对频次进行卡方分析,结果发现,不同性别幼儿同伴冲突的起因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χ2=5.276,df=5,P>0.05).无论男女,冲突起因是物品、空间争议的所占比例最大,分别为48.08%和45.25%.
表1 不同性别幼儿同伴冲突起因分布
2.1.2 不同年龄幼儿同伴冲突起因比较
对幼儿同伴冲突起因按年龄进行频数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进一步对频次进行卡方分析,结果发现,不同年龄段幼儿同伴冲突的起因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χ2=11.017,df=15,P>0.05).无论哪个年龄段,冲突起因是物品、空间争议的所占比例最大,起因是故意挑衅的所占比例最小.
2.2.1 不同性别幼儿同伴冲突结果分析
对幼儿同伴冲突解决结果进行频数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进一步对冲突结果进行卡方分析,结果发现,不同性别幼儿同伴冲突结果不存在显著差异(χ2=5.025,df=4,P>0.05).不论性别如何,3~6岁幼儿同伴冲突解决结果都是教师干预的比例最大,协商解决的比例最小.
2.2.2 不同年龄幼儿同伴冲突结果分析
对不同年龄幼儿同伴冲突结果进行频数统计,结果如表4所示.进一步对不同年龄幼儿同伴冲突结果进行卡方分析,结果发现,不同年龄幼儿同伴冲突结果不存在显著差异(χ2=6.552,df=14,P>0.05).其解决结果以教师干预或者一方服从为主.
表2 不同年龄幼儿同伴冲突起因分布
表3 不同性别幼儿同伴冲突结果分布
表4 不同年龄幼儿同伴冲突结果分布
对不同年龄幼儿同伴冲突持续时间进行频数统计,结果如表5所示,可以看出不同年龄幼儿同伴冲突持续的时间变化不大.进一步对冲突持续时间进行卡方分析,结果发现,不同年龄幼儿同伴冲突持续的时间差异显著(χ2=12.442,df=6,P<0.05),从表5中可以看出虽然大部分冲突持续时间在2 min以内,但3岁幼儿冲突持续时间在2 min以上的比例最小,只有8.33%,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个比例有增加的趋势,6岁幼儿冲突持续时间在2 min以上的比例达到25.82%.
进一步对幼儿同伴冲突持续时间进行卡方分析,发现不同性别幼儿同伴冲突持续时间存在显著差异(χ2=7.757,df=2,P<0.05),冲突持续时间在1 min以内的,女孩的比例比男孩多;冲突持续时间在2 min以上的,女孩的比例比男孩少.
2.4.1 幼儿同伴冲突解决策略的性别差异
以性别为自变量,对幼儿同伴冲突解决的10种策略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6所示.从总体上看,不同性别的幼儿在冲突解决策略的选择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在不同策略上,屈服、猜拳策略上性别无显著差异(P>0.05);在抢夺、告状、威胁、武力、商量、说理解释、和平解决、交换这8个策略上性别差异显著(P<0.05).
抢夺、告状、威胁、武力、屈服为负向题,得分越高,说明采取的负向策略越多;商量、猜拳、说理解释、和平解决为正向题,得分越高,说明采取的正向策略越多.从总体情况看,在策略使用上性别差异显著,女孩使用正向策略比男孩更多.
表5 幼儿同伴冲突持续时间分布
表6 幼儿同伴冲突解决策略的性别差异分析
2.4.2 幼儿同伴冲突解决策略的年龄差异
以年龄为自变量,对幼儿同伴冲突解决的10种策略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见表7,可以看出,在大部分策略选择上,幼儿年龄并无明显的差异,但在抢夺、告状、商量、和平解决这4个策略选择上,年龄差异显著(P<0.05).
具体情况如下:当因变量为抢夺策略时,其得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少,说明面对冲突采取抢夺策略的发生情况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但是3岁幼儿的得分高于4岁,说明3岁幼儿发生抢夺的情况反而更多,这在之后会进行讨论分析;当因变量为告状策略时,其得分有一个骤升骤降的过程,说明4岁5岁幼儿采取告状策略的情况非常多,这与其他冲突策略研究里得出的中班幼儿告状行为发生率非常高一致[3],但到了6岁,其告状策略已经减少很多.在威胁、武力、屈服这3种策略上,不同年龄组之间并无明显差异.
当因变量为商量策略和和平解决时,其得分随着年龄的增长显著增加,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采取这两种方式来解决冲突的情况越来越多.在猜拳、说理解释、交换策略上,总体情况是得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缓慢增加,但不同年组之间差异不显著.
幼儿同伴冲突起因的性别、年龄不存在显著差异.对于3~6岁幼儿来说,引发冲突的最主要问题是物
表7 幼儿同伴冲突解决策略的年龄差异分析
品、空间争议.这是因为游戏是幼儿在幼儿园内的主要活动,而这些活动涉及游戏材料的选择和分配,冲突就由此引发.儿童刚刚萌发了自我意识,特别是小班的幼儿,认为谁先拿到玩具,这个玩具就归谁,一直霸占,即使自己不玩的时候,也不允许其他人碰,也因此易发生冲突.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社会认知能力进一步增强,因为空间物品争议而引发冲突的比例逐渐减小,这是因为幼儿在幼儿园内的生活中逐步学习了一些规则,懂得了在游戏中应该学会等待和分享.但也正是因为如此,随着幼儿年龄增长,因为违反纪律、规定而引发冲突的比例越来越高,3岁幼儿在违反纪律、规定上的比例高,可能是因为本研究是在11月份进行,小班幼儿刚刚入园不久,对环境的不熟悉和一日常规还没有达到良好程度,再加上部分幼儿本身认知能力不够,对社会规则的理解还不充分,无法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
幼儿同伴冲突持续的时间年龄差异显著.尽管不同年龄段幼儿大部分冲突持续的时间在2 min以内,但是冲突持续时间在2 min以上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比例逐渐增大.具体分析认为这是由幼儿注意力和思维活动的特点决定的,3~6岁的幼儿注意力时间持续得比较短,很容易因为其他事物而发生转移.大脑思维活跃,幼儿行为缺乏条理性和计划性,也很难控制,可能上一秒还在为布娃娃弄脏而哭泣,下一秒就因为一件新鲜的玩具而忘乎所以.幼儿本身的活动也很容易受到外界干扰,持续性很短.另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冲突对幼儿情绪情感的影响更大,幼儿开始更多地关注社会性的交往和自身的感受;且采取解决策略的方式越来越多,有的幼儿开始选择自行解决冲突,这会导致冲突持续的时间稍微延长.
幼儿同伴冲突持续时间性别差异显著.冲突持续时间在1 min以内的,女孩的比例比男孩多,冲突持续时间在2 min以上的,女孩的比例比男孩少.在田崔迪[4]的研究中了解到不同冲突起因对同伴冲突持续时间有影响;因空间物品争议、故意挑衅而引发的冲突持续时间较短,因意见分歧而引发的冲突持续时间较长,因为此类冲突会涉及幼儿双方观念意见的碰撞,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解决,但是因为幼儿年龄特点,时间的持续上不会特别长.
总体说来,不同性别幼儿同伴冲突策略选择上存在显著差异只有抢夺、告状、商量、和平解决这4个策略差异显著.
3~6岁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所采取的解决策略种类越来越多,负向策略越来越少,中性和正向策略越来越多.而女孩与男孩相比,所采用的正向策略更多.
在发生冲突时,除了教师干预外,幼儿主要采取的策略还是争抢,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幼儿年龄偏小,再加上在家庭环境中,认为自己想玩的东西就是自己的,没有习得如何与人相处的规则.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社会规则的习得也越来越多,幼儿开始学会站在别人的立场思考,加之社会认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其使用的策略也逐渐多样化.尤其是正向策略的运用,这对幼儿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5,6].
整体而言,中性结果在3~6岁幼儿同伴冲突结果中占主要地位,即冲突双方因为外界介入或者一方服从,冲突结果并没有明确的胜负,并不会影响幼儿之后的情绪.这主要是因为对于幼儿来说,冲突发生在“此时此刻”,是因为活动过程中缺乏自我控制能力,经常受到外界干扰,或者注意力容易发生转移.而6岁幼儿出现不欢而散结果的比例最大,可能是因为随着6岁幼儿的身心发展,其社会认知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但自我情绪控制和调节能力还不够完善[7].
在同伴冲突问题上,因为缺少纵向的实证研究,在冲突解决策略问卷中记录的是当次发生的情况,有可能在一部分幼儿身上,这些情况发生得比较偶然,如果能针对性地选取一部分幼儿进行纵向研究,可能对冲突的研究会更深入更实际,也更能够观察到幼儿更真实的反应.
在进行同伴冲突研究的时候,因在幼儿园内发生幼儿同伴冲突时,教师往往会因为照顾班级整体纪律或者其他原因,在幼儿没来得及自行解决的时候就提前干预,单方面地帮助幼儿解决冲突,这对该研究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希望后续的研究能够排除这些无关因素.
参考文献:
[1]原雪雯.4-6岁儿童同伴冲突解决策略发展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0.
[2]范玲.幼儿同伴冲突解决策略研究[D].郑州:河南大学,2007.
[3]张婷婷.幼儿同伴冲突解决策略的发展特点研究[J].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016,28(1):70-74.
[4]田崔迪.大班幼儿同伴冲突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0.
[5]黄胜梅.3-6岁幼儿同伴冲突的观察与分析[J].宜春学院学报,2007,(S1):266-268.
[6]向海英,孙文杰.中班幼儿同伴冲突应对策略及教师干预态度[J].学前教育研究,2014,(10):52-57.
[7]赵金霞,王美芳.4~6岁儿童人际问题解决策略的发展及其教育启示[J].学前教育研究,2006,(12):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