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理工大学高校信息化建设从集成至融合的转变

2018-05-16 13:20郭晓明
中国教育网络 2018年4期
关键词:统一阶段校园

文/郭晓明

高校信息化建设已经由数字校园阶段转入智慧校园阶段。智慧校园根据建设与发展状态划分为萌芽、集成、融合和创新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具备一些关键特征:在萌芽阶段,部分信息技术只在少数领域得到应用,应用建设属于自发、个别行为,相互之间处于孤立状态;在集成阶段,多种信息技术在多个业务领域得到规模应用,应用建设是有组织方式开展,相互之间已经互联互通,实现系统的集成整合;在融合阶段,各个业务领域都有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业务与技术相融合;在创新阶段,学校的教育教学模式、科研协作模式、管理决定模式在IT支持下都有了创新,IT贡献度充分体现出来。

当前大多数高校智慧校园建设处于从集成阶段到融合阶段的转变初期,如何实现有效快速地转变是其中重要的关注点和关键点。

融合阶段的特性

在集成阶段发展到一定阶段,学校将会发现旧体系、旧方法已经不太适应新的发展需求,从而开始信息技术重组和业务流程再造,使技术和业务开始深度融合,逐步形成适合高校自身发展的稳定生态体系,一方面追求稳定的发展模式,一方面积极拥抱变化,最终达到深度融合。融合阶段的特性主要体现在技术、业务、管理和人才等方面,具体见表1。

同时关键软件或平台将基础设施化,成为支撑学校科研、教学、工作、生活等有效进行或开展的重要基础,这些软件或平台将完成师生统一登录认证、访问学校资源统一入口、统一数据采集、统一消息传送、统一权限分配、统一事务办理等功能,一方面解决用户使用学校信息系统便捷性问题,另一方面解决学校信息化建设普遍依赖的基础性功能问题。

表1 融合阶段的特性

表2 集成阶段到融合阶段涉及的主要变化点

集成阶段与融合阶段

在实施集成阶段到融合阶段的建设历程中,需要考虑多个层面的变化点,主要涉及切入点、所处环境、视角、目标、重点和难点等方面。

从集成阶段与融合阶段的几个变化点看(表2),融合阶段将是一个充分利用各层面、各方面资源促使信息化全方位发展的建设阶段。

以面找点、自上而下的视角和着眼未来的切入点,促使学校要制定适合高校自身情况的长远、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化建设目标和规划方案,并让目标和方案深深植入每一个信息化建设者的心里形成一种理念扎根下来。

经历了集成阶段,高教行业和各个高校本身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人工智能、社交网络、知识管理、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开始应用到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各个领域,技术已经不再是瓶颈。信息化建设亲历者在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用户特别是各个业务部门看到了信息化技术手段与业务结合带来的效能和效果,开始自发、主动地寻求通过信息化手段优化业务流程、提升管理效率的途径。这种情况下,高校信息部门的工作重心从基础平台和业务系统逐步转移至基础平台,业务系统则可以由业务部门主导建设。信息部门负责巩固、完善基础平台搭建关键软件基础设施,与此同时指导、规范、约束并支撑业务部门发挥业务专长开展业务系统建设,参与信息化建设各方都能发挥自身的优势,各有侧重,并互相配合。

融合阶段需要解决信息化从有到优的提升:在数据层面开展数据治理,使数据从可用能用变为准确、可信;在业务层面,完成优化的同时开展跨部门业务的协同;最重要的是完成技术与管理、科研、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图1 移动校园平台支持App(左)、微信(中)和QQ(右)三个渠道

图2 三个渠道效果用户体验一致(左为App效果,右为微信、QQ)

融合阶段的实践分享

大连理工大学在2017年初开始了移动校园平台二期和智慧校园信息化基础平台项目的建设,配合一系列信息化建设举措,开始了从集成阶段向融合阶段的转变历程。

移动校园平台二期项目采用全新的一平台多渠道灵活可扩展架构,支持App(Android手机、iPhone)、微信企业号(企业微信)、QQ校园号,三渠道同步建设、集中统一管理、统一监控、统一应用分发,用户体验保持一致,如图1、图2所示。技术选型上采用原生基础平台(客户端)加H5应用服务的模式,可使H5移动应用快速统一或者分渠道上架。

智慧校园信息化基础平台包括安全、可管理、可扩展的统一身份认证系统,高质量的、可管理的、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公共数据平台和数据标准,提供多样化数据服务、可定制化校内信息、可扩展应用中心及面向用户的校园综合服务门户平台(校园门户), 便捷的、一站式、个性化的网上办事大厅,可对校内人员进行精确的身份归类和管理的统一岗位平台,以及支持微信、邮件、短信、门户消息等多种消息通知和反馈通道的快捷安全的统一消息平台。统一身份认证是学校各信息化系统的统一认证入口,师生使用学号/职工号及密码登录后可以漫游智慧大工。师生可通过校园门户查看校园各位信息、数据,并直达各个信息化系统,汇聚了各个基础平台的用户访问、管理功能,如图3所示,校园门户含信息中心和应用中心。信息中心聚合了学校师生关心的校内通知、校内文件、校务公开、公共通知、学校新闻、校内公示等公共类信息内容,也包含了图书借阅、一卡通、网络自助、学校OA、邮箱、财务等个人类信息。应用中心是学校信息化系统的单点登录中心,可直达教务系统、研究生系统、图书系统、科研系统、迎新系统、离校系统、大工云盘、正版软件、校园玉兰卡、电子支付系统、网络自助系统等系统。

图3 统一身份认证和校园综合服务门户

移动校园平台二期与信息化基础平台进行了深度融合。使用同一套认证体系,包括采用相同的登录信息,采用相同的密码设定和安全保护功能页面。认证用户可自由漫游移动端移动平台和PC端校园门户,PC端应用可以直接上架至移动平台,移动端应用也可以落地至基础平台校园门户。移动平台与基础平台采用同一套组织机构及岗位信息,移动平台为基础平台提供App端信息渠道,移动平台利用基础平台的消息平台发送消息。

在统筹规划建设学校两大关键软件基础设施,提供信息化支撑体系和用户访问端服务的同时,学校出台了配套的规章制度,包括《信息化建设管理办法》、《信息化数据资源管理办法》和《网络信息技术安全管理办法》等,以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统筹有序地开展信息化建设和发挥数据资源的持续效能。在建设管理层面,明确信息化项目的年度申请立项和报批制度,由学校网信中心统筹经费和项目建设,重点业务项目由网信中心派出技术负责人协助项目建设,立项单位关注项目建设内容和需求,所有信息化项目建设方案中都需要加入与校级平台的对接要求,包括与基础平台中公共数据库对接基础数据,与统一身份认证对接实现单点登录,建设符合移动平台要求的H5移动端页面,实现与移动平台的对接,项目具体实施时网信中心直接指导和协助并督促项目承建方完成所有对接要求,立项单位主要负责协调。在数据管理层面,明确数据是学校的资产,并以全面共享为根本、不共享为例外,要求在保证数据资源安全的前提下,业务部门应当在职责范围内,提供各类信息化数据资源共享服务,使数据资源能够满足各种业务的使用需要及决策支持,原则上所有共享数据都必须纳入学校公共数据平台统一管理并对外提供服务,并要求业务系统承建方开放数据结构字段或者提供数据视图。在安全管理层面,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维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明确校内各单位负责本单位主管、运维、使用的各信息系统及内部网络的技术安全。

猜你喜欢
统一阶段校园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统一的着力点
碑和帖的统一,心和形的统一,人和艺的统一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统一数量再比较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
坚持“四纳入” 实施“四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