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园林管理处南山公园,山东烟台 264000)
以烟台动物园饲养的两只育龄雌性马来熊为研究对象,检测其不同季节血清中LH(促黄体生成素)含量。
供采精马来熊采精前禁食、禁水12 h,采用陆眠宁(长春生产,)进行麻醉,肌肉注射。供试的雄性成年马来熊体重均在70~80kg左右,按照2.2ml/100kg的麻醉剂量,陆眠灵平均每只用量1.8~2ml。20~35min后进入麻醉状态,采精成功后静注陆醒宁(拮抗剂)进行复苏,约4~6min即苏醒,意识和行动基本恢复。
麻醉情况下,人工轻微保定,桡侧皮静脉采血。每只每次采血2mL,注入含凝血活酶促凝剂的真空采血管内,离心分离血清约0.5ml,置-20℃保存,待测。
两只雌熊在2015年1月到12月,采血12次,每个月15号采血。
血清LH含量的测定: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lA),计算4个季节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并利用SPSS程序进行t检验。血样检测由泰安市中心医院提供,药盒供应商:天津协和,仪器型号:DFM-96型10管放射免疫γ计数器。待测血清均在技术规定的时间范围内测定。
(1)一号雌性马来熊(大花)血液中LH、FSH、E2和P在不同季节的含量检测。
由表1可见,一号马来熊促黄体生成素(LH)春季含量稳定在极低水平,平均0.856 mIU/ml,夏季水平升高达到7月峰值43.023 mIU/ml,秋季降低,平均值5.780 mIU/ml,冬季又恢复到较低水平,平均值0.450 mIU/ml。
(2)二号马来熊(小花)血液中LH、FSH、E2和P在不同季节含量检测。
二号马来熊促黄体生成素(LH)春季含量稳定在极低水平,平均2.776 mIU/ml,夏季水平升高达到7月峰值75.015 mIU/ml,秋季降低,平均值4. 878 mIU/ml,冬季又恢复到较低水平,平均值1.539mIU/ml。
(3)两只雌性马来熊血液中性激素LH变化比较
由表3和图1可知,两只雌性马来熊4个季节血液中LH浓度变化趋势相似,个体2在4个季节中LH含量春秋两个季节高于个体1,差异不显著(P>0.05);夏季个体2 LH含量高于个体1,且差异显著极显著(P<0.01);冬季,低于个体1,差异极显著(P<0.01)。个体1在四个季节中LH含量夏季与春秋冬三个季节均差异显著(P<0.05),夏季与秋季差异显著(P<0.05),春季与冬季差异不显著(P>0.05)。个体2在四个季节中LH含量夏季与春秋冬三个季节均差异显著(P<0.05),夏季与秋季差异显著(P<0.05),春季与冬季差异不显著(P>0.05)。两只个体LH外周血浓度含量均在夏季达到峰值,根据经典的母羊卵巢切除并植入雌二醇的试验,LH在繁殖季节时维持在较高的水平,而在乏情季节时则保持在基础分泌水平。LH四季变化结果可以推测高浓度的LH对开启和维持马来熊的发情可能有一定的影响。
图1 1号马来熊和2号马来熊4个季节LH变化比较
LH是一种由腺垂体分泌的糖蛋白激素,在FSH协同作用下可以促进雌性动物卵泡成熟和排卵,刺激卵泡内膜细胞产生雄激素,促进排卵后颗粒细胞黄体化。根据P.Chemineau等研究报道,山羊中LH的浓度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乏情期浓度较低,进入发情期时显著上升。有报道称绵羊在乏情季节,虽然LH脉冲释放系统仍具有功能,但由于GnRH的波动性释放受到抑制,因此LH的脉冲释放也受到抑制。本研究结果显示,圈养马来熊处于发情期时的LH浓度显著高于乏情期时的浓度,刚好与之一致。目前研究表明出现乏情期的主要原因可能是LH的基础分泌减低,不会出现LH排卵峰值,因此导致乏情季节的出现。结合本研究的结果,这提示,高浓度的LH对开启和维持马来熊的发情具有重要影响。
表1 一号马来熊(大花)4季血液中LH分泌量
表2 二号马来熊(小花)4季血液中LH分泌量
表3 一号马来熊4季血液中LH、FSH、E2和P的分泌量变化(平均值±标准误)
参考文献
[1]肖永君.貉的交配行为及发情鉴定[J].特种经济动植物,2003,(l):4-5.
[2]钱国成.狐的发情鉴定[J].特种经济动植物,2002,(2):10-13.
[3]徐直,蒋振国.黑白花奶牛发情周期血液中各种生殖激素含量及其变化[J].天津农业科学,1998,4(增刊):l-4.
[4]王军,王云芳,向际尧,等.新疆细毛羊发情周期外周血中生殖激素含量[J].新疆农业科,2004,2(2):16-18.
[5]耿忠诚,胡立军,贾永泉.家养熊的行为观察[J].黑龙江畜牧兽医,1994,(3):30-31.
[6]蒋志刚,李春旺,彭建军,等.行为的结构、刚性和多样性[J].生物多样性,2001,9(3):265-274.
[7]田红,魏荣平,张贵权,等.传统圈养和半自然散放环境亚成年大熊猫的行为差异[J].动物学研究,2004,25(2):137-140.
[8]杨勇军,郭顺元,张嘉保,等.高原环境下母猪性发育与性周期外周血中生殖激素水平[J].中国兽医学报,2001,21(2):188-191.
[9]陈国亮,李仲逵.雌性马来熊亲仔行为的初步观察[J].野生动物学报,2000,(3):8-9.
[10]降初.从非传统畜牧业角度探讨熊类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A].第二届东亚熊类会议论文集[C].1987:22.
[11]蒋志刚.动物行为原理与物种保护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3,36,60,334.
[12]尚玉昌.动物行为的研究方法.生物学通报,2006,41(8):18-20.
[13]江国福,李美荣.熊人工授精技术的研究[A].第二届东亚熊类会议论文集[C]. 1992:89-95.
[14]马建章.中国熊类研究现状与展望[A].第二届东亚熊类会议论文集[C]. 19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