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场县坝上地区草原鼢鼠危害情况调查及防治方法

2018-05-16 09:31:49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8年4期
关键词:害鼠围场县鼢鼠

(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农牧局,河北围场 068450)

围场县位于河北省最北部,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高度在750~2062m之间,是阴山山脉、大兴安岭山脉的尾部向西南延伸与燕山山脉余脉的结合部。由西北部蜿蜒的高山把围场县分为坝上高原和坝下山区两个地貌类型区。其中坝上高原面积占25.7%,坝下山区占74.3%。其中坝上高原区草地资源丰富,是重要的天然牧草地,属于温性草甸类草原和山地草甸类草原,主要草原植被有羊草、冰草、披碱草、棘豆、地榆、委陵菜、金莲花、脚苔草等,牧草种类十分丰富营养价值高、产量高。为当地畜牧业提供了优质高产的牧草,成为当地养殖业最重要的饲料来源,节约了饲料成本,有效地促进了牧民增收,维持了社会稳定。由于动植物种类繁多,坝上草原区也成为围场县重要的动植物基因库,对维持生物多样性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形成了五花草甸的自然景观,对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两年来,围场县坝上草原区草原鼢鼠活动猖獗,害鼠数量呈现逐年增长、危害面积逐年扩大的趋势,严重威胁到当地草原生态安全。为此笔者对围场县坝上草原区草原鼢鼠危害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了防治对策。

1 草原鼢鼠形态特征及生活习性

成体体长约160~250mm,前足爪特别粗大,被有稀疏白色短毛,在草原主要栖居在坡度较小、土壤条件较好、植被盖度在50%左右,食物条件丰富的草甸草原,营地下生活,不冬眠。主要通过啃食牧草和挖掘活动对草地造成危害。地下鼠啃食牧草根部造成牧草死亡,同时草原鼢鼠在挖洞过程中也会切断植物根系造成植物死亡,并且将大量的鲜土抛出地面形成大小不等的土丘,牧草在土丘的覆盖下黄化死亡。

2 草原鼢鼠危害情况调查

2.1 土丘调查

主要采取样方调查的方法,样地选择在不受人为因素影响的区域,调查时间为2017年4月中旬鼢鼠进入活动盛期,样方面积1/4hm2,约2500m2。采用圆形样方,半径28.2m,用一根28.2m长绳分别在3.2m、10.2m、17.2m、24.2m处系一条红布条,圆心处站一人每两个红布条之间站一人、绳尾站一人,合计五人,绕圆心做圆周行进,各自数鼠丘个数,并测得土丘直径,将测得的新土丘数及土丘面积进行统计,计算平均土丘覆盖面积。经过统计1号点位共51个土丘平均直径45.98cm,平均覆盖地面面积0.17m2;2号点位5个土丘平均直径51.6cm,平均覆盖地面面积0.21m2;3号点位48个土丘平均直径49.9cm,平均覆盖地面面积0.2m2;4号点位22个土丘平均直径47.6cm,平均覆盖地面面积0.19m2;5号点位49个土丘,平均直径49.8cm,平均覆盖地面面积0.2m2。

2.2 牧草产量受害程度调查

调查时间为7月末牧草产量达到最高。在调查样地附近找到相同环境条件下,未收到鼢鼠危害的区域作为对照样地。分别在两区域内设置牧草测产样方三个,每个样方1平方米,称量牧草重量。进行牧草产量情况的对照。受危害样地1号样方总盖度60%,总产量(干草)150g/m2;2号样方总盖度50%,总产量(干草)96g/m2;3号样方总盖度55%,总产量(干草)100g/m2,平均盖度55%,平均总产量115g/m2。对照样地1号样方总盖度95%,总产量(干草)387g/m2;2号样方总盖度90%,总产量(干草)373g/m2;3号样方总盖度90%,总产量(干草)360g/m2,平均盖度92%,平均产量373g/m2。

危害程度总结:新土丘平均31.2个/667m2,平均每个土丘面积0.194m2,平均每667m2增加新土丘覆盖地面面积约为31.2x0.194≈6.1m2;产草量较对照样地平均下降258g/m2,合产量下降172kg/667m2。

3 草原鼢鼠防治方法

根据有关鼢鼠防治资料,目前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物理防治方法,采用鼠夹、鼢鼠箭等进行捕捉杀灭,二是化学防治方法,通过向洞道内投放毒饵毒杀害鼠。笔者通过对危害区牧民的走访,了解到最为高效快速的方法是人工捕捉,而且不会因使用有毒药物而造成环境污染。而人工捕捉的方法中笔者认为最为有效的是铁锹挖掘法,许多有经验的牧民可以通过观察迅速找到鼢鼠所在位置,直接用铁锹挖出,这种方法较鼠夹及鼢鼠箭等方法更有效率,而且节省器材。牧民用这种方法每人每天最多可捕鼠50~60只。下面将具体介绍这种铁锹捕鼠的具体步骤。

3.1 观察方法

观察害鼠活动点位。捕捉人员携带铁锹巡查防治区域,步伐要缓慢尽可能不发出大的响动,因为地下鼠听觉灵敏如果有大的响动会立即躲避,不易被发现。同时仔细观察视野范围内地面是否有地下鼠挖土活动,如果鼢鼠正在进行挖土活动,地面会不断有地下新土被挖出(俗称“拱堆”)。

3.2 捕捉方法

切断害鼠逃跑通道,捕捉害鼠。如发现有地下鼠挖土活动,要根据其活动点位及地面土丘排列情况,判断出其洞道走向,(一般雄鼠容易判断,草原鼢鼠雄鼠土丘排列成一条线,洞道一般在土丘侧面20cm左右,如果有拐角,洞道一般在拐角内侧一侧,雌鼠土丘成片不规则排列,实际操作中不易判断,实际操作中要根据具体情况和经验进行判断)迅速挖开距离害鼠活动点位4~5个土丘处的洞道,不可距离太近。鼢鼠听到响动后会立即沿洞道向回逃跑,这时只需等待害鼠逃至洞口迅速将其抓出。

3.3 注意事项

观察时注意保持安静,挖开洞道要迅速,注意自身防护。

3.4 鼢鼠处理

将捕获的鼢鼠集中起来,进行无害化处理。

猜你喜欢
害鼠围场县鼢鼠
新疆南部农区鼠害调查与成因分析
植物保护(2023年2期)2023-05-30 15:22:04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of the zokor genus Eospalax(Mammalia, Rodentia, Spalacidae) inferred from wholegenome analyses, with description of a new species endemic to Hengduan Mountains
正宁县中华鼢鼠的为害及有效防治措施
南方农业(2021年30期)2021-12-25 17:11:41
中华鼢鼠的防治方法
兽医导刊(2020年3期)2020-12-30 09:05:46
围场县人大常委会 持续做好联动监督后续工作
生态林业“新发展” 做出扶贫“大文章”——围场县探索“3344”生态扶贫新模式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灌阳县稻田害鼠种类及其发生规律调查①
广西植保(2019年2期)2019-07-30 06:09:48
中华鼢鼠的生活习性及防治探析
防护林科技(2019年7期)2019-03-25 10:59:43
浅谈围场县经济林发展特点
甘肃省森林害鼠综合管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