蒯晓燕
【摘要】新课改的理念是必须培养起自主探究能力.对于数学而言,抽象性是其最大的特点.虽说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到的只是一些基础性的知识,然而学生因为抽象思维不够成熟,学习时所要面对的压力仍旧很大.若想使得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够真正形成起来,则必须重视创新,利用适宜的方法,不断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优化;课堂教学
小学教学是学生学习生涯的基础,对此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教师应有机地结合灵活的训练和科学的指导,对学生进行有深度和恰当的诱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
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可以大大优化教学环境,教师可以借助于信息技术将动画、声音、图片、视频有机结合,学生置身于这样一个和谐的教学情境,学习兴趣得到极大提高,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小学数学“认图形”时,笔者向学生介绍:“今天老师带了几个图形朋友来.”配合精彩的声音效果,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一个个都像真的飞到学生面前似的展示在屏幕上,学生兴奋不已地报着这些图形的名称.接着运用信息技术动态地显示4个图形朋友给学生带来的节目:有乡村的小屋,烟囱里还正冒着烟;有正在发动的小轿车;有嘎嘎直叫的鸭子;还有快速行驶中的火车.然后图片全部消失,请学生回忆刚才看到的东西分别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学生回答十分积极踊跃.简单的图形拼组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学生觉得既新鲜又好奇,激起他们很高的兴趣,并为巩固练习时自己拼组图形做好铺垫.
二、构建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对于陌生事物的认知没有足够的基础,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对于教学内容的设计素材的选取应该尽量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身边现象出发,精心设计教学情境,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1)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生活中的任何事物或新奇的东西都能对小学生造成极大的诱惑.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抓住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精心创设与之相符的教学情境.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从身边的事物来感受数学,增加对数学学科的认知;另一方面,有助于其养成勤于思考、善于观察的习惯,并增强其求知欲望,主动学习.如,在进行“圆的认识”的教学时,对于其中“同圆或等圆的半径长度都相等”这一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自行车、汽车的轮子等,并提出“为什么车辆的轮子不用其他形状,而做成圆形的呢?”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还可以使学生深刻了解圆的特点,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2)创设知识迁移的途径,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知识迁移的途径,引导学生自主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在已有的知识上构建新的知识.如,在进行“圆柱体的体积”教学时,教师可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回顾其他形状物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推导圆柱体的体积怎样计算,当学生推导出来以后,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推测其与其他形状体积计算方法的关系,通过一系列问题的推导,极大程度上拓展学生的思维,也有助于学生构建新的知识,并通过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加强认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三、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无论是数学还是别的学科,都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它来源于生活,也最终会应用到数学学习过程中,从而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和魅力.譬如,笔者在教授有关面积的相关知识过程中,从教室中张贴的国旗入手,对学生提出疑问,如果给国旗四周镶上边,那么边应该有多长?如果用一张纸刚好将国旗覆盖并不超出,那么这张纸应该有多大的面积?这两个问题就很好地将周长和面积问题引入.学生遇到了新问题,肯定会积极地投入到思考的过程中去,他们也会明白,其实数学和我们日常生活是有着非常大的联系的.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顺势引导学生理解物体表面的大小,也就是面积的概念.当学生能够掌握方法并熟练运用,其学习中的障碍就会得以消除,学生数学思维的强化也就水到渠成.
四、给学生自由发挥空间
有一些教师对新课标的研读处于起始阶段,没有真正掌握新课标的精神实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提出问题后,马上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研讨,课堂中人声鼎沸,热火朝天.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注重平衡性,不能让思维敏捷的学生举手解答,反应比较慢的学生只能听之任之,这样只会不利于班级的整体发展.通过具体的行为来表现出对学生的关爱,让学生能够对教师有亲近的意愿,并以积极的状态投入到数学学习当中.教师要确保教学能够真正做到面对全体,切不可只是关注成绩优异的那部分学生,对其他学生则是不管不顾.如果学生一时之间难以完成任务,教师也不可表现出烦躁,甚至愤怒的情绪,而要和学生一起去寻找根源,使得自主学习的成效能够真正体现出来.教学中必要时也要有批评和惩罚,但强调正面强化.
五、加强小组合作
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在当前素质教学背景下,我们非常注重該教学方式.它既能够有效激发学生自主探究,还可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活跃课堂氛围.基于这些优势,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并且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大胆质疑,以积极的态度进行求知,同时,针对那些基础相对较弱的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时候多给予关注,这样才能使学习效果达到最佳.教师应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全方位、多层面的学习和思考,让学生能够畅所欲言,激发自主学习的意识,通过研讨,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规律和答案.
教学形式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强调数学教育生活化,不能简单地理解成内容的置换,用“生活味”取代数学教育特有的“数学味”,而应是借助现实、有趣的活动沟通生活场景与数学本质的联系,实现二者在更高层次上的整合.一味地强调活动的情趣而冲淡甚至忽视了主题,知识与技能没有真正落到实处,这是必须要改进的.
【参考文献】
[1]江同生.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探讨[J].小学科学:教师论坛,2012(3):102.
[2]张生民.关于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提议[J].学周刊,2012(10):104-105.
[3]郑敏.如何优化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J].未来英才,2016(3):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