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英瑜
[摘要] 目的 探讨无创动脉检测联合血管彩超在早期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中的诊断效果。方法 抽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至该院就诊的早期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90例,其中对常规组单纯采取血管彩超检查,对实验组加用无创动脉检测,对比两组的检查效果。 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PWV相比常规组明显较高,ABI相比常规组明显较低,脉压指数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比较两组的颈动脉硬化与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早期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采取无创动脉检测联合血管彩超检查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采纳。
[关键词] 早期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无创动脉;检测;血管彩超
[中图分类号] R44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11(a)-0178-02
近些年來,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与饮食习惯的变化,导致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递增,已经成为威胁公众健康的一类重要疾病。糖尿病属于一类慢性疾病,以中老年人群较为多见,且该类疾病的患病人群逐渐趋向于年轻化特征。另有关研究指出,早期糖尿病和患者的血管病变具有一定的关联,对早期血管病变情况进行检查,便于及时了解疾病发展情况,利于后续的治疗[1-2]。为此,该次研究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对早期糖尿病患者采取无创动脉检测联合血管彩超检查,分析其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至该院就诊的早期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90例,所有患者的疾病均获得确诊,均为下肢血管病变,对该次研究知情同意。依照入院时间的次序进行分组,每组均占据45例。常规组:男性与女性分别占据24例与21例,年龄区间为42~78岁,平均(60.23±2.33)岁;实验组:男性与女性分别占据23例与22例,年龄区间为42~76岁,平均(60.47±2.41)岁。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良好。
1.2 方法
对常规组单纯采取血管彩超检查,对实验组加用无创动脉检测。血管彩超检查:采用下肢血管彩超检查方式,选择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查,为线阵探头,频率为8~12 MHz,采取仰卧位,顺着患者的血管走向给予纵性与横性扫描,比较双侧的情况。对两组患者股总动脉、股浅动脉进行检查,选择二维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患者的下肢动脉管壁、内膜、管径等情况,分析是否存在斑块、斑块的大小,对彩色血流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对血管频谱的形态、性质进行观察,对其狭窄程度进行确定。无创动脉检测方式。给予多普勒检测仪对脉搏波传导速度(PWV)、踝肱指数(ABI)进行检测。采取平卧体位,对患者双侧上臂肱动脉血压、双侧胫后动脉血压水平进行检测,其中踝动脉压取最高值,对ABI进行计算,获得心电感应器,将其放置于患者左侧第2肋间,对PWV值进行检测,对患者10个连续搏动进行检测,包括整个呼吸周期。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PWV、ABI、脉压指数;对比两组患者的颈动脉硬化与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1.4 统计方法
选择SPSS 17.0统计学软件记录两组早期糖尿病患者的相关资料,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PWV、ABI、脉压指数
实验组患者的PWV相比常规组明显较高,ABI相比常规组明显较低,脉压指数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颈动脉硬化与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比较两组的颈动脉硬化与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糖尿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与饮食结构的改变,导致糖尿病患者的发病率逐年递增,可引发患者出现消失、饥饿、口渴等情况,还可导致心脑血管等并发症情况,若不及时进行干预,将可能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目前临床上对该类疾病患者采取长时间给药方案,但是单单依靠药物进行干预远远不够,还需给予科学有效的临床干预,控制疾病的继续发展。分析糖尿病的发病因素多种多样,包括人们的生活、习惯习惯等,其属于一类慢性疾病,一旦发病则难以治愈,导致患者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的影响,降低了广大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早发现病变,便于将糖尿病导致的周围血管病变发生率有效降低,对病情进行有效缓解,减少不必要的经济开支。早期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需要患者忍受精神与经济上的双重压力,导致患者逐渐失去了疾病治疗的信心,为此,加强该类患者临床检测的意义重大,早期进行检测,便可及时确定其危险因素,指导患者疾病的治疗。
以往临床上对早期糖尿病患者主要给予血管彩超检查方式,其中动脉壁弹性、几何性质与其传导速度息息相关,所以说,实际进行医学检查时,将PWV作为动脉弹性的重要指标。其检测速度越高,则代表具有越大的硬度,相应就会对患者造成越大的伤害,分析该项指标与患者糖尿病的病变程度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两者之间为正相关性,与动脉弹性为反相关性[3]。许多研究指出,糖尿病患者与体内的PWV具有关联,糖尿病、糖尿病足患者的下肢PWV水平相比健康体检人群明显较高。目前临床上对糖尿病患者的疾病治疗仅仅处于初期阶段,治疗效果并不理想,疾病容易反复发作[4-5]。
该次研究对常规组单纯采取血管彩超检查,对实验组加用无创动脉检测,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的PWV相比常规组明显较高,ABI相比常规组明显较低,脉压指数明显高于常规组。说明上述指标均无糖尿病具有一定的关联,且比较两组的颈动脉硬化与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差异显著,说明给予联合检测方案,便于及时排除病变危险因素,帮助患者及早发现周围变化情况。
对该类患者给予无创动脉检测联合血管彩超检测,有效性与简便性较高,可将该类病变的危险因素进行筛选,客观性较高,便于及时发现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利于疾病的治疗与预后的判定。因此,该类检测方式属于新型的临床检测方法,但是实际应用时仍然具有一定的缺陷,因此,是否需要将其应用到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与糖尿病足等疾病检测中还需进一步的探讨。且该次研究结果显示,在不同血管狭窄程度中,ABI、PWI的敏感性与相关性较高,应用价值显著[6-8]。
另外,对该类疾病患者进行积极的临床诊断后,还需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对各种心血管问题及时处理。其中常见的高血压问题,实际用药时应注意是否会对钙、钾、脂肪、钠的代谢导致影响,进而导致血糖水平递增等情况,给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保钾利尿剂可将醛固酮的分泌有效抑制,进而减少钾的排出,对于肾功能不全伴有高血压疾病患者容易导致血钾水平递增等情况,进而使得心功能受到影响。对糖尿病患者采取饮食与生活习惯干预有利于控制血糖水平,饮食干预有利于减轻患者胃肠道与胰岛功能的负担,且在饮食过程中多对粗粮进行摄入有利于缓解对于食物糖分的吸收,帮助患者促进胃肠道的蠕动,以防出现便秘等不良情况;另外,进行生活习惯方面的干预有利于帮助患者减轻体重,维持良好的身体状态,增加机体对于胰岛素的敏感程度。
综上所述,对早期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采取无创动脉检测联合血管彩超检查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采纳。
[参考文献]
[1] 林粤,王北宁,韩玲霞,等.糖尿病患者MPV檢测与早期血管病变的关系[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2):2814-2815.
[2] 孝文娜.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超声诊断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2):7-9.
[3] 周玲,张莉,段云友,等.血管内径追踪和矢量应变技术评价糖尿病患者颈总动脉弹性的价值[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2,21(3):197-200.
[4] 文成勇.血管回声跟踪技术评价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弹性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J].激光杂志,2013(6):124-125.
[5] 彭欣,银浩强,徐蓉娟,等.2型糖尿病颈动脉血管回声跟踪技术检测指标与糖尿病合并症及并发症的相关性[J].安徽医药,2012,16(2):187-189.
[6] 黄艳丽,毕建璐,汤海欣,等.糖尿病血管病变的综合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7,38(6):812-814.
[7] 彭晓宇.无创动脉检测联合血管彩超在早期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诊断中的价值[J].医疗装备,2017,30(20):20.
[8] 李朝军,罗向红,苏一巾,等.应用动脉弹性新参数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双侧颈动脉硬化差异的初步研究[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4,16(12):820-823.
(收稿日期:2017-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