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瘀”论糖尿病神经病变的针灸治疗

2018-05-15 10:46谢昆
糖尿病新世界 2017年21期
关键词:周围神经病变针灸糖尿病

谢昆

[摘要] 目的 评价从“瘀”论糖尿病神经病变的针灸治療的疗效。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4月,医院门诊收治的糖尿病神经病变88例,根据入院的病历号分组。对照组44例,常规治疗,观察组44例,从“瘀”进行针灸治疗。评价临床疗效以及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未见退出例。观察组的无效率15.9%低于对照组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TCSS评分、中医症候评分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PU高于治疗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从“瘀”进行针灸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疗效肯定,可能与其改善血流灌注有关。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针灸;瘀症

[中图分类号] R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11(a)-0157-02

糖尿病是常见的社区慢性病,发生率约为11%~15%,在我国,因肥胖症发生率上升、烟草泛滥、人口平均年龄的增长,发生率仍有较大的上升空间。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最常见并发症,发生率高达50%~70%,与胃肠道功能障碍、运动功能障碍、糖尿病足等并发症关系密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较大。周围神经病的治疗方法较多,中西医均以用药为主,依从性较好[1]。针灸用于周围神经病的依从性不好,该次研究采用对比分析,以2016年1月—2017年4月,医院门诊收治的糖尿病神经病变88例,评价从“瘀”论针灸治疗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医院门诊收治的糖尿病神经病变入组。纳入标准:①参照WHO标准诊断为2型糖尿病;②参照《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标准诊断DPN;③瘀症,中医参照《糖尿病神经病变中医防治指南》制定的标准以及证型标准诊断为瘀症[1];④年龄45~70岁;⑤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其他重大疾病,如慢性心力衰竭、脑卒中;②近3个月开展过相关治疗;③下肢手术病史,肢体残缺;④有晕针病史;⑤符合手术适应症;⑥无法获得随访;⑦拒绝参与研究;⑧存在其他类型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如脑卒中后遗症;⑨针灸禁忌症。退出标准:①出现晕针;②未能按照计划完成研究;③采用研究外的治疗策略,如干细胞移植治疗;④失访。入选对象88例,根据入院的病历号分组。对照组44例,男女分别为29例、15例,年龄(61.1±6.8)岁。病程(5.1±1.2)年。有下肢症状34例,B超声检查合并下肢动脉血管中重度狭窄11例,有胃轻瘫10例,糖尿病足病史6例。合并症:高血压10例,慢性支气管炎6例。血液检查:血糖未获得控制32例,血脂代谢紊乱30例,高尿酸血症15例,CRP阳性10例,血沉阳性40例。按《糖尿病神经病变中医防治指南》辨证分型标准,属气虚血瘀6例,阴虚血瘀证10例 ,痰瘀阻络证11例,肝肾亏虚17例。观察组44例,男女分别为30例、14例,年龄(62.5±7.4)岁。病程(5.3±1.1)年。有下肢症状35例,B超声检查合并下肢动脉血管中重度狭窄12例,有胃轻瘫11例,糖尿病足病史5例。合并症:高血压11例,慢性支气管炎7例。血液检查:血糖未获得控制32例,血脂代谢紊乱28例,高尿酸血症16例,CRP阳性11例,血沉阳性38例。气虚血瘀7例,阴虚血瘀证9例痰瘀阻络证12例,肝肾亏虚16例。两组对象年龄、性别、症状表现与超声检查结果、病程、合并症、血液学检查结果、辩证分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常规治疗,针对周围神经病变,以甲钴胺为主,药物弥可保,3次/d,0.5 mg/次,持续1个月。同时血脂代谢紊乱、血糖为获得控制的对象,对症治疗。医嘱重视饮食管理,减少高嘌呤饮食,适量运动,利于血糖的控制,预防低血糖。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结合从“瘀”针灸治疗。主穴以四肢穴位为主取合谷、曲池、内关、足三里、太溪、阳陵泉、悬钟、涌泉,均取双侧穴。辅助穴位为三阴交、太冲、血海,均取双穴[2]。辨证分型,气虚血瘀症加气海、血海,阴虚血瘀加三阴交,太溪 ,痰瘀阻络证加三阴交、丰隆、解溪,肝肾亏虚证加肝俞、肾俞,定位参照《针灸腧穴学》。患者坐位或仰卧位,75%酒精消毒穴位,针刺所取的腧穴,捻转平补平泻法,得气后,交替取主穴一组,进行温针灸,取艾柱约2 cm点燃固定在针柄上,将艾条燃尽去掉灰烬,每个穴位三壮,以耐受为度,每个穴位留针40 min。10日一个疗程,连续3个月疗程。针灸过程中,预防烫伤,注意观察患者的耐受。

1.3 观察指标

对照组与观察组对象,治疗前、后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评分、中医症候评分、超声检查周围组织微循环血流灌注量(PU)。临床疗效。随访3个月,评价患者的行走功能,拄拐率,

1.4 临床疗效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评价疗效:①缓解,积分下降≥90%,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②显效,积分下降≥70%,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③有效,积分下降≥30%,临床症状和体征有一定的改善;④无效,积分下降<30%,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善[3]。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并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未见退出例。观察组的无效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指标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TCSS评分、中医症候评分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PU高于治疗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DPN是高血糖相关的代谢紊乱、神经营养因子缺乏、微血管结构异常、氧化应激病变等因素有关,西医治疗药物包括抗炎、免疫调节、神经营养等药物,疗效肯定,但这些药物治疗的靶点比较单一,同时药物的价格比较昂贵,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中医等传统疗法治疗周围神经病变的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且大量研究证实其有较好的疗效,同时容易被社会大众接收,特别是那些对西药、化学药物比较抗拒的患者。针灸是最受人认可的传统治疗手段之一,且在国内外都受到重视。

该次研究显示,相较于对照组,从“瘀”进行针灸辅助治疗,可增进疗效。研究中,观察组无效率15.9%低于对照组36.4%(P<0.05)。一项针对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疗效meta分析中入选了8篇文献,结果显示结合治疗有效率[RR=1.33,95%CI(1.22~1.45),P<0.05],与该次研究相近,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增长32%,其中涉及的中医疗法主要包括针灸、中药药物等[4]。无论采用何种治疗方法,DPN患者的缓解率均较低,几乎未见缓解者。当然这可能与本组对象的例数较低、治疗的时间较短有关[5]。从指标的改善情况来看,针灸辅助治疗,可减轻TCSS评分、中医症候评分,提示针灸辅助治疗确实可以减轻症候、周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其可能与针灸能够改善局部血流灌注,从而减轻神经缺氧缺血损伤有关[6]。

目前大量的基础研究证实,针灸确实具有加速局部代谢产物排泄、帮助神经传导能力恢复等作用,改善神经递质分泌代功能,刺激、兴奋刺激周围神经功能,有助于减轻神经功能损伤,帮助受损神经功能恢复。但对于针灸针法、穴位的选择尚存在争议。传统医学认为DPN应属于“血痹”范畴,以凉、麻、痛、痿为主要临床特点,其病机主要是消渴日久,气耗津伤,气滞血瘀,久则气血亏虚,以“瘀”为主,针灸治疗应以益气活血、活血通络为基本的原则,故选择穴位应以阳明经、足三阴经穴位为主,从数据分析的角度来看,也证实了这一点,文献中常用的穴位为足三里、三阴交、曲池、阳陵泉、合谷、肾俞、太溪,从针法的角度来看,以针灸为主[7-8]。研究中采用的温针灸,具有温经通脉、补气行血、调理脏腑功能的作用,同时还可调控血糖、改善微循环,帮助神经损伤更好的修复。温针灸操作简单,利于操作,治疗DPN,可减轻糖尿病病变所致的局部以及整体病变,改善微循环。需要注意的是,针灸治疗本身疗效容易受到操作医师的影响,同时还可能引起晕针,考虑到患者多为老年人,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加强安全管理。

今后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管理,考虑到针灸治疗的缓解率较低,还需要重视联合其他疗法,重视维持治疗。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 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 2014,6(7):447-498.

[2] 胡小勤.血瘀证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1):153-155.

[3]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中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33-284.

[4] 李晓玲,邱有波,杨拯.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神经病变Meta分析[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4(1):122-125.

[5] 马艳红.针灸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体会[J].河南中医,2015, 35(4):898-899.

[6] 鐘欢,呙安林,汪厚莲,等.从“瘀”论糖尿病神经病变的针灸治疗[J].中国针灸,2017,37(2):199-201.

[7] 黎亚玲,吴圆荣,许碧香,等.针灸疗法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实用糖尿病杂志,2016,12(2):19-21.

[8] 潘鸿,王洪峰,王宇峰,等.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究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针灸取穴规律[J].中国针灸,2016,36(10):1111-1114.

(收稿日期:2017-08-08)

猜你喜欢
周围神经病变针灸糖尿病
Las nueve agujas de Fuxi Cómo surgieron estos implementos para practicar la acupuntura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震动感觉阈值的影响
中医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