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钗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儿糖尿病患儿的饮食要点及护理策略。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小儿糖尿病患儿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制定营养饮食干预计划,对比两组血糖控制情况、营养指标。结果 ①观察组血糖控制优秀25例,良好8例,血糖控制优良率为94.2%,对照组血糖控制优秀14例,良好12例,血糖控制优良率为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两组营养指标均有所好转,但观察组Hb、ALB、PA等营养指标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为小儿糖尿病患儿制定营养饮食干预计划能有效改善患儿血糖控制情况及营养水平,值得推广。
[关键词] 小儿糖尿病;饮食护理;营养支持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12(a)-0153-02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的终身性、慢性内分泌紊乱性疾病,也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发病率仅次于肿瘤和心血管疾病。当前,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与社会节奏的加快,糖尿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并且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小儿糖尿病的发生,与遗传因素、饮食因素、代谢障碍等密切相关[1]。其中,饮食因素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饮食调节也是维持患儿病情稳定,调节血糖、血脂代谢,改善糖尿病治疗效果的重要措施。为进一步明确小儿糖尿病患儿的饮食要点及护理策略,该研究抽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小儿糖尿病患儿70例进行分组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小儿糖尿病患儿70例,纳入标准为:①年龄≤15岁;②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空腹血糖(FBG)>7.0 mmol/L,餐后2 h血糖(2 hPG)>11.0 mmol/L[2];③家属知情同意,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以下情况:①患有其它有可能引起血糖波动疾病的患儿;②不能配合完成护理者。随机将70例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中,男19例,女16例,年齡2~14岁,平均(5.7±1.2)岁,病程0.3~8年,平均(3.2±0.9)年,糖尿病类型包括I型糖尿病5例,2型糖尿病30例。对照组中,男18例,女17例,年龄2~13岁,平均(5.5±1.0)岁,病程0.5~8年,平均(3.4±0.6)年,糖尿病类型包括Ⅰ型糖尿病7例,2型糖尿病28例。经统计学分析,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接受糖尿病常规治疗,如使用胰岛素、降糖药物、合理运动等。病情较轻的患儿,仅接受口服降糖药治疗,不使用胰岛素,并在家长的监督下进行体育运动,以控制血糖。病情较重的患儿,使用胰岛素注射治疗,在血糖水平升高时增加剂量,并根据血糖控制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嘱患儿家属给予患儿高蛋白、低脂低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食物。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制定营养饮食干预计划,具体如下。
①加强宣教。组织患儿及家属学习糖尿病相关知识,使之主动配合治疗与护理,对于需要长期治疗的患儿,给予更详细的教育和帮助。
②热量摄入。给予低脂肪、低糖、高维生素、高蛋白饮食。患儿每日摄入的热量为1 000+(年龄×80-100)计算,年龄越小的患儿所需的热量越多。能量分配:碳水化合物占50%~55%,脂肪占30%,蛋白质占15%~20%。
③饮食量。根据患儿的病情、年龄、体重、饮食习惯、活动量、家庭经济条件来设计主食、副食种类与用量。饮食量应保证满足患儿生长发育所需,不可过分限制,使患儿处于饥饿状态。如果饮食限制较大,还会加快机体蛋白质与脂肪的分解,增强糖原异生作用,不利于患儿康复。建议患儿食用粗纤维含量较高的食物,如蔬菜,以促进胃肠蠕动。要限制甜食、水果、糖果摄入,不使用动物油脂、肥肉,可使用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来源可选择豆腐、瘦肉、鱼类,每日固定时间、定量进食。
④三餐分配。一日三餐,补充2~8次点心,三餐热量分配为:早餐20%,午餐40%,晚餐40%。为避免患儿血糖波动,可在两餐之间添加点心。患儿在运动、游戏后,应少量加餐。
1.3 观察指标
治疗3个月后,对比两组患儿的血糖控制情况,患儿的营养指标,包括前白蛋白(PA),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血清钙(Ca),转铁蛋白(TF)。
1.4 评价标准
优秀:临床症状完全消失,FPG为3.9~6.1 mmol/L,2 h PG为4.4~7.8 mmol/L,HbA1c<6.2%;良好:临床症状明显好转,FPG为6.2~7.0 mmol/L,2 hPG为8.0~9.0 mmol/L,HbA1c为6.2%~7.0%;尚可:临床症状有所改善,FPG为7.0~8.0 mmol/L,2 hPG为9.0~10.0 mmol/L,HbA1c<7.0%~8.0%;较差:血糖各指标无改善甚至恶化,HbA1c>8.0%[3]。
1.5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录入EXCEL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糖指标
观察组血糖控制优秀25例,良好8例,血糖控制优良率为94.2%,对照组血糖控制优秀14例,良好12例,血糖控制优良率为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营养指标
治疗后,两组营养指标均有所好转,但观察组Hb、ALB、PA等营养指标均好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儿童糖尿病发生后,需采取及时的控制措施,有效控制小儿血糖水平,否则小儿的血糖水平将随着病情的发展而逐步升高,并引起眼、肾等多个部位的病变,且难以治愈。其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小儿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并且患儿年龄越小,发生酮症酸中毒的概率越大[4]。因此,必须重视对小儿糖尿病的治疗和管理。
在该次研究中,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营养饮食干预措施,根据患儿的年龄、生长发育水平以及运动量来设计食谱,并随时调整食谱,使之更加符合患儿的需求。同时,通过健康教育使患儿及其家属也了解饮食干预的重要性,从而自觉遵守饮食计划的规定,不擅自进食规定之外的食物,对于饥饿的患儿,可以多进食蔬菜、瓜果等粗纤维食物,一定要防止患儿自行寻找食物进食[5]。护理人员还应当告知患儿及家属,一定要把规定的膳食全部吃完,如果確实有剩余,则应退回营养室并作好记录,以便于计算患儿的实际进食量,供治疗医师参考,扣除相应的胰岛素使用量,避免发生低血糖。对于接受胰岛素注射的患儿,一定要准时进餐,一般是在注射胰岛素30 min后进食,具体取决于所应用的胰岛素的种类与剂量。最后,在患儿出院时,也应做好指导,告知患儿家属定期为患儿测量血糖,定期带患儿来复查,学会制作家庭食谱等。
从该次的研究结果来看,观察组血糖控制优良率为94.2%,对照组血糖控制优良率为74.2%(P<0.05);同时,观察组Hb、ALB、PA等营养指标均好于对照组(P<0.05)。因此可以认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为小儿糖尿病患儿制定营养饮食干预计划能有效改善患儿血糖控制情况及营养水平,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梁汕娜,高帆,李今子.32例小儿糖尿病临床观察[J].延边大学医学学报,2016,39(3):198-199.
[2] 李文莉.探讨综合治疗小儿糖尿病的临床效果[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21):70-71.
[3] 唐丽敏,刘建丽,李大雷,等.1型糖尿病患儿家庭对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的认识[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15,26(5):452-454.
[4] 王国玲.对小儿糖尿病患者采用营养饮食治疗的效果探讨[J].糖尿病新世界,2016,1(5):79-81.
[5] 吴晓平,李堂.对小儿糖尿病患者进行营养饮食治疗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14):234-235.
(收稿日期:2017-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