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雅梅
我的学画经历与父亲是分不开的。细细想来,我从三岁就开始写书法了,这是我从父亲口中得知的,但当时写成什么模样已给丝毫记不起来了,不过父亲教我写字的样子却依然还记得。那时,每当晚饭后,父亲就会和我一起写字,我在书桌的左边,他在右边,写好后,父亲会把字贴在墙上,然后在写得好的字下面画个红圈,我觉得那些红圈格外好看。记得有一次我模仿父亲在所有字下面都画上了红圈,可比来比去还是觉得父亲画得好看。后来,父亲曾一度想把我送到一位专业老师那儿正式学书法,可是因为母亲不同意,这个想法便被搁置了。
上学之后,所有教我的老师都认为我父亲是画画的,因此理所当然地认为我必定也会画画,从小学到中学我都会很自然地被分到美术小组。除了班里的黑板报义不容辞都由我承担,凡是有美术活动我也会被老师推荐参加。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一次主题为“学雷锋做好事”的漫画比赛,班主任让我以这个主题畫一组漫画。由于这次比赛我为班级争得了荣誉,班主任就更加坚信我能在画画上做出成绩。后来凡是有公开课,班主任就会叮嘱我给他要讲的内容配几张插图,以此来活跃课堂气氛。那时家里的各种连环画、画册都是我的寻觅的对象,遇到差不多的形象我就照抄,实在找不到时我就东拼西凑一番。就这样,我画了许多课文插图,现在想想那些画或许就是我最初的临摹或创作。父母倒是对我学画从不过问,现在想来这真是件好事,使得我对画画一直保持着放松的状态。
我正式系统地学习画画应该是在上华侨大学的那段时间。最初上素描课画石膏像时,我怎么都跟不上趟儿,急得我回家直哭鼻子。父亲每次只是笑呵呵地宽慰我,然后鼓励我继续画,他先是让我对着镜子画自画像,后来又让我临摹俄国画家费钦的素描,我慢慢找到了感觉,也变得越来越自信了。
到了大二选专业时,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国画山水专业。那一阶段临摹课很多,我先后临摹了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倪瓒的《容膝斋图》、王蒙的《青卞隐居图》,还有范宽、沈周、董其昌等人的作品。那时我总觉得时间不够用,除了白天上课外,几乎每天晚上我都会画到临近寝室关门才离开教室,我一直觉得正是那个时期为我日后山水画风格的形成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这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临摹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和倪瓒的《容膝斋图》,我的第一张临摹作品是倪瓒的《容膝斋图》,因为我第一眼就喜欢上了那种萧瑟的感觉,没有想到的是,倪的用笔很不好把握,我临摹了许多遍才找到感觉,可还是不够理想,虽说临摹得很像,但因为太喜欢画的时候不够放松,待到临摹《富春山居图》时我才放松下来,因为放松便没有了距离感,这也使我乐在其中。
可以说,“元四家”中的黄公望教会我的东西最多,所以我一直珍藏着这幅临本,平时偶尔拿出来看看它,就像与一位老友重逢般亲切。在这段临摹阶段,我对于体会古人的用笔、用墨几乎都是在画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完成的,我喜欢这种学习过程,一直到现在我都很享受这种慢节奏。
毕业之后,我随父母到了武汉。那时,我的作品还未形成自己的风格,父亲却开始关注起我画画了,我们经常在一起聊画画的事。父亲没有急着让我找工作,而是让我待在家中画画,他每次看展览也总是带着我,给学生上课时还会让我去旁听,我记得当时曾有一位老师戏称我是父亲的“小尾巴”。除此之外,我和父亲去的最多的地方就是书店,每次去书店,父亲都会花光兜里所有的钱,所以,家里的书籍很多,对我来说很有用。有时候,父亲在我翻看画册时会让我在喜欢作品的那一页夹个纸条,我当时不知何故,后来他告诉我他是想检验我的眼力。在众多的作品中,我最喜欢林风眠、关良的作品,记得当时我还临摹了几张,父亲看后给予了我很大的鼓励,这使得我更自信了。
父亲这些看似不经意的培养,在无形中慢慢造就着我。那时家里的氛围特别好,虽然房间小,生活清贫,可一家人在一张画案上轮流创作着作品,每日的话题也都离不开画画,墙上的画更是不断更新着。
很多人都会问我的绘画风格是在何时、如何形成的,我一直回答不好这个问题,因为对我来说这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日常的学习就像人体所需要汲取的营养一样,会在某个时刻或某幅画中自然显现出来。父亲在世时,每当有人问起这个话题,他总是夸张地说:“正月十五特别神,那一天她画了群打灯笼的小人,就一下子变了……”我每次听到父亲说这些话都会不好意思,同时感受到一种浓浓的父爱,那是父亲对女儿的特有的偏爱。等我绘画风格形成后,父亲成了第一位观众,那张作品给他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在父亲的鼓励,我坚定地在此风格上一直走下来,逐渐得到很多老师的认可和鼓励。我觉得我和父亲对绘画的认识是一致的,虽偶有分歧,但很多方面我们是共通的。
父亲从不干涉我画画,我画什么他都说好,尤其在我最初画画的时候,父亲嘴里的我简直是个天才!我的自信就是在父亲无数此次的鼓励中建立起来的,所以我画画从不犹豫,一直以来,画画对我来说都是件快乐的事。我认为父亲就是位优秀的教育家,是他培养了我,使我得以在今天仍然享受着绘画的乐趣。
这篇文字是在父亲去世前写的,后来由于父亲的离世,我一直不能动笔写东西,我所有的思绪都会因为想念父亲而被搅乱,这些文字前前后后修改了近一年才得以完成。今天看看自己所写的学画经历,其实每一步都离不开父亲的指引,而我身在其中却不自知。父亲虽已不在我身边,我却觉得他离我更近了,我们似乎不曾有一秒分开过,尤其是在我画画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