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成荫
在故乡人眼里,早茶比午饭还重要!
故乡人喝早茶,不知道追溯到哪个年代,自记忆以来,故乡人就有吃早茶、晚茶的习惯,这个茶不是喝的,是吃的。当故乡还归属扬州的年代,在扬州一个文学讲习班上听课时,有文友相约去品早茶,去富春茶社小聚了一次,琳琅满目的早点,让你恨肚皮太小。
故乡的早茶和江南的早餐是一样的意思,早上吃的茶点简称早茶。不过,故乡的早茶更丰富,少则七八个品种,多则数十个,不像江南,一碗大肉面就是早餐,一杯豆浆、两根油条也是一顿早点,似乎是太单调,也太匆促。真正值得人寻味的是早茶中蕴含的那故乡深厚的文化。一家人一起迎接新的一天聚在一起享用的第一顿饭,品味早茶,是家人间表现无形的陪伴与相守,是每天新生活的开始。
故乡的早茶,先上一碟烫干丝,撒点白糖,配以茶水一杯。干丝软滑,鸡汤烫熟的,南方的百叶实在无法与它媲美。笔者筹备在常州开饭店之前,就考虑把这道早茶引进到菜谱上,让他乡人品尝故乡味,三年以来,证实他乡人也喜欢故乡味,这道既是早茶又是菜的家乡味卖火了。干丝是早茶的精髓,不吃干丝,那就不叫品尝早茶了。
吃罢干丝,冷盘陆续而上,以甜姜片、酱菜、肴肉、甜红枣、甜藕片、花生米、海蜇皮、海带丝、莴苣丝、小鱼花生、酱黄瓜,冷盘以蔬菜居多,荤菜仅有两三道。一天的营养从早茶开始,吃完了早茶,打铁的要抡锤,磨豆腐的要执杠,行船的要持篙,种地的要扶犁,没有几道荤腥,何能补充能量,增强体力?
上完了冷盘,该上点心,这就叫作真正的早点。早点很丰富,南瓜饼、鸡蛋饼、黄桥烧饼、三丁包、摊饼、烧卖、茶叶蛋、肉包、豆沙包、蜂糖糕……此时,你有点恨肚皮太小了,几道点心落肚,肚皮实在撑不下了。在故乡人看来,吃早茶人要多,气氛热闹,还可以多吃些品种。吃点心时,你可以品茗,早年以故乡的茉莉花茶居多,是免费的,现在则要收费了,白茶、毛尖、碧螺春,甚至普洱。大多早茶店以安徽魁针、珠兰和杭州龙井三者掺和配制的“福香”茶,这种茶兑泡之后,色泽清澈,浓郁醇厚,融魁针之色、珠兰之香、龙井之味于一体。不过,来一碗故乡的粯子粥也不错,解渴、润喉。
上了点心,即上羹汤,羹汤品种很少,常以银耳羹为主,装在碗里,晶莹剔透,喝到嘴里,凉丝丝、甜津津,尝了冷盘,品了点心,一碗银耳羹,解腻、清口,故乡人常用“过过口”三个字来形容,意思是清清嗓子。
主食总归有的,蛋炒饭、阳春面,不过,你来故乡品早茶,最好是尝一碗鱼汤面,鱼汤面以兴化的为美。兴化是水乡,黄鳝居多,故乡人上市场买黄鳝时,鱼贩把黄鳝在开水中烫死去骨,或是直接活体去骨,鱼肉你带走,鳝骨留下来。饭店老板常常把鳝骨买走,配以故乡的杂毛老母鸡、猪老骨吊高汤,再用纯高汤煮面条。面条滑爽劲道,汤乳白鲜浓,不喝完最后一滴汤,岂肯罢休?
如果说故乡早茶最出名的地方,当属姜堰,姜堰最出名的地方,当属溱潼,且不说鱼丸、鱼饼,就凭那蟹黄干丝,那叫吃一口,打握筋(方言,打脸)也不丢。溱湖出螃蟹,号称簖蟹,自古“南有澄湖闸蟹,北有溱湖簖蟹”,拆一只簖蟹,用蟹黄、蟹肉煮一份干丝,干丝柔滑,汤汁鲜浓,更有蟹黄的鲜,蟹肉的肥,岂不是人间美味、天上难寻?不过,一份干丝,少则50元,多则80元,非一般工薪阶层消费得起的。
靖江人也吃早茶,最有名的当属南园宾馆,每天早上人满为患,更有上海、无锡、常州等外地客人专门驾车过来品尝。靖江是一座美食之都,且不说长江三鲜、泰和羊肉,就连季市的小吃也名传四方,大炉饼、京枣、馓子、老汁肝、肉元、老汁鸡更是让食客大加赞许。最有名的当属蟹黄汤包,一只足有碗口大,隐隐约约看到包子里的汤汁在晃动。吃汤包讲究的是“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后吸汤”,吸一口汤汁,鲜香无比,蟹味浓郁,到靖江,吃早茶不吃汤包,那白去了。
泰兴人也吃早茶,起先早茶店很少,近十几年来才发展起来的。原先泰兴人在家里吃早茶,不喝茶水,一碗粯子粥,就算是茶水了。粯子粥由大麦粉、元麦粉或玉米粉熬成,丢几块地瓜,或胡萝卜一起熬,粥甜甜的、黏黏的。搭粥的小菜有老咸菜、腌萝卜、酱豆子,最好的当属小鱼冻。点心则有焦屑、油擦烧饼、煮鸡蛋、涨烧饼、酵糕,如果能吃上人民饭店的肉包子、横家垛的脆烧饼、宣家堡的小馄饨,那绝对是大户人家了。
故乡人吃早茶称之为“穷吃”,可见一斑?
故乡的早茶,蕴藏着故乡人从古至今所推崇的孝道和浓浓的亲情,一顿丰盛的早茶,一家人的第一顿团圆餐,却是意味着对长辈子女的陪伴与珍爱。朋友相聚,贵客来访,品早茶、聊感悟、话离别、表思念,早茶暖腹,话语暖心。一桌早茶,在餐桌上升腾着浓浓热气,混杂着欢声笑语的温馨,勾芡着真情、友情、乡情。
故乡的早茶,品出了故乡人的人情温暖,品出了故乡人的孝道贤良,品出了故乡人的淳朴憨厚,品出了故乡的乡风民情……
靖江女子
昨晚小住靖江,宾馆泡了包方便面,怎奈没有胃口,吃了一半,弃之睡觉。住习惯了那种淡淡烟草味的房间,换了一个环境很难入梦。半夜时分,江风从窗口挤进来,有些凉意,感觉肚子有点饿了,披衣下楼,夜半觅食。
靖江这座城市是典型的滨江城市,灯红酒绿的辉煌成就了它的活力,夜半,繁华已退,想找个靖江人陪喝闲聊还真不容易,看来只得一人吃酒一人醉了。
都说靖江汤包有名,怎奈夜宵上难觅。某汤包店对面一家叫“靖江鱼馆”的饭店还亮着灯,“夜宵”两字的招牌格外耀眼,索性进去,吃鱼去。
店内空荡荡无一食客,环境却不错,老板娘无精打采地飘出三个字:“晚上好!”好?哪来好?好就不会半夜觅食了。点菜,老板娘极力推薦吃刀鱼,很便宜,30元一条。是啊,过了清明,刀鱼价贱,只能算是小杂鱼了。罢了,来三条,清蒸。
趁菜未上桌,细细品鉴一下老板娘。少妇年龄,灯光下有些楚楚动人,姿色不错,皮肤嫩白,牙齿细白,笑得也甜。斗胆邀请同饮。其一,店内清闲,老板娘有空;其二,得知同是餐饮人,她来了兴趣,欣然答应。
靖江人能喝酒,女人也不例外,一瓶白酒,一男一女,对饮。本想借酒劲与老板娘聊聊靖江风土人情,她却不解风情,每当我抛出春心荡漾的语言,她总是支开话题,只谈桌上的刀鱼。
是的,餐饮人三句不离老本行。
说实话,桌上的三条刀鱼味道平平,与川条口味并无异样,只能将就着吃。老板娘突然冒出一句:靖江可以吃到活刀鱼。靖江人真会侃,不,靖江女人真会侃。刀鱼离水即死,众所皆知,何来活刀鱼之说?又把我当外行了吧?
老板娘哈哈一笑,笑得有些甜,甜得润心。“乾隆爷就曾吃过靖江的活刀鱼……”得了,现在人要么傍高官大款,要么傍历史名人,反正乾隆已死,无从考证,这就冒出了乾隆爷下江南的堆积如山的传说,至少我不太相信。
原来,靖江城里有个烧江鲜的人家,很有名气,老板膝下有一小女,年方十六,生得水灵灵的,乾隆爷前来品尝美食,却看中了这一美色,动了春心,欲临幸小女,造就一番风流佳话流传千古。靖江人很安分,老板坚决不从。随行者出主意,要店老板第二天弄几条活刀鱼让乾隆爷品尝,如尝到活刀鱼,则放弃对小女的临幸。这岂不是强人所难,刀鱼离水即死啊!店老板沉思片刻,满口应允。
第二天中午,乾隆爷移步江鲜馆,店老板满脸堆笑迎接,入座,泡上一壶从孤山上采摘的野茶。只见店老板端出鱼桶,几尾刀鱼在桶中蹦来蹦去,甚是称奇。几分钟后,刀鱼蒸好端上餐桌,乾隆爷尝之,赞不绝口,直呼鲜美。
老板娘卖了个关子,问我:你当乾隆爷尝的真是活刀鱼吗?原来,店老板预先在刀鱼腹中塞了一条小泥鳅,是泥鳅作的怪。天子也有上当的时候。从此,靖江城里能吃到活刀鱼的故事就传开了。至于乾隆爷是否到过靖江,是否品尝过刀鱼,无从考证。
不过,笔者却真正吃过活刀鱼,那是儿童时的事了。舅舅打鱼出身,我跟随舅舅下江看热闹,一根麻绳把我拴在船头。随船带煤油炉一只,刀鱼出水后随即清蒸,三五条刀鱼,一壶老酒,醉了江风,醉了夕阳,也醉了舅舅……看来,我比皇上有口福多了。
和老板娘闲扯中,一瓶酒已落二人肚,歪歪扭扭走出店门,回头一看,这名靖江女子的脸蛋上飞起了红云,见她羞涩一笑,很美,醉了夜色。
这岂不是当年乾隆爷看中的女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