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研究

2018-05-15 07:03陈菁华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8年11期
关键词:职业农民职业教育

陈菁华

[提要] 乡村旅游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还存在针对性不强、规范性不足、有效性不高、保障性不力等问题。为此,需要建立健全培育政策体系、制度體系、内容体系、方法体系、资源体系、服务体系和保障体系,为乡村旅游从业人员搭建终身教育学习机制。

关键词:职业农民;职业教育;培育体系

基金项目: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编号:XM-01_S42)

中图分类号:C975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8年3月16日

一、国内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培育政策不完善。发达国家职业农民有严格的“门槛”,不具备一定条件不能当农民,职业农民培育基本遵循教育培训——资格认定——政策扶持的过程来实现对职业农民的培育。我国职业农民培育,一是缺乏立法保障,尚未出台关于职业农民培育的专项法规;二是尚未形成长效投入机制,各级地方政府在职业农民培育中补贴标准偏低、财政投入随意性和偶然性强;三是政策精准度不够,没出台针对职业农民后继人才培养的相关政策;四是缺乏有效的监管与激励制度,有些地方甚至出现套取培训经费等现象。

(二)培育动力未激活。青年农民脱农情况普遍,留守农业生产的多是老弱病妇人员,他们主动学习意识不强,多停留在“要我学”阶段,在教育培训过程中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同时农业规模化经营程度低、规模效益低,对青年农民吸引力低,不利于留住和形成以青年职业农民为主体的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三)培育资源不足。高素质职业农民队伍培育需要足够的培育资源,而我国职业农民培育中,培育制度不完善、培育机构不健全、培育经费不充足、培育师资队伍不稳定,从而导致职业农民的培育缺乏连续性和可持续性,直接影响培育效果。

(四)培育体制不顺。当前,职业农民培育涉及农业、科技、教育、人力资源和旅游等十几个主管部门,各部门之间业务交叉、各自为政,形成“九龙治水”格局。因部门之间缺乏有效衔接与沟通,导致职业农民培育经费投入分散、教学计划不一、课程设置重复。

(五)培育内容错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师资队伍多为临时聘请的兼职教师,兼职教师时间上的不确定性、教学内容上的随意性、培训评价上无序性影响了培训质量,迫切需要建立一支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新技能的双师型专兼职教师队伍。

二、乡村旅游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构建

乡村旅游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要建立健全培育政策体系、培育制度体系、培育内容体系、培育方法体系、培育资源体系、跟踪服务体系和培育保障体系。

(一)建立培育政策体系。首先,从国家层面制定职业农民培育政策法规,明确规定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主管部门与职责、培育原则与目标、培育主体与责任、师资建设与考核评价、培育对象与内容、培育体系与模式、培育标准与认定、跟踪服务与政策扶持、企业和农民责任和义务、培育资源与保障等内容。同时,鼓励地方政府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有针对性的职业农民培育地方政策法规。

(二)健全培育制度体系。建立教育培训、规范管理、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专业服务型“三类协同”,初级、中级、高级“三级贯通”的乡村旅游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体系。重点遴选乡村旅游重点村、示范村、示范户、种养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乡村旅游合作社带头人和乡村旅游企业骨干和返乡下乡涉农涉旅创业者为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遴选乡村厨师、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乡村传统工艺品生产人员、乡村旅游商品生产人员等为专业技能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遴选从事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经营性服务的骨干人员为专业服务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

(三)构建分类培育体系。在综合素质方面,重点提升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政策法规等素质;在生产服务技能方面,重点开设质量安全、标准化服务、电子商务、项目策划、产品设计、餐饮服务、民宿管理、现代农业、休闲农业、商品开发、乡村文化和民俗演艺等方面课程;在经营管理能力方面,重点开发经营管理、创业指导、品牌建设、营销创新、乡村规划、项目策划、众筹众创等培训课程,提高教育培养的系统性与科学性,满足高素质乡村旅游实用人才培育需求。同时,按照生产经营型分产业、专业技能型分工种、社会服务型分岗位,分类分级制定培训标准,设置培训模块,开展精细化培训。

(四)优化培育方法体系

1、创新培育模式。以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专业服务型职业农民培育为重点,根据乡村旅游经营周期和农民生产生活特点制定全程化培育方案,实行集中培训与分散指导结合,机构培训与田间课堂结合,技能实训与观摩研讨结合,现场辅导与创业指导结合,线下教学与在线教学结合。同时,支持涉旅职业院校开展乡村旅游新型职业农民学历教育,采取淡季培训、旺季经营、送教下乡等形式开展农民中高等学历教育,提高乡村旅游职业农民队伍学历水平。为满足不同类型、产业、岗位、等级乡村旅游职业农民的素质提升需求,可分类型、分产业、分岗位、分等级开发系列化乡村旅游职业农民培育套餐,让职业农民根据培训需求和个人期望通过“超市自选”培训项目,实行菜单式培训学习。

2、创新培育方法。改进传统培育方法,综合运用集中办班、现场考察、基地实训、岗位实践、入户指导、田间咨询和跟踪服务等多种培训方式。建设职业农民信息化服务云平台,综合运用QQ、微博、微信、易信等自媒体形式和翻转课堂等教学形式,为农民提供智能高效的在线教育培训,实现职业农民学习需求个性化、学习途径便捷化、学习形式多样化。

(五)完善培育资源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开放共享的新乡村旅游型职业农民培育师资库。重点充实政策法规、经营管理、品牌建设、质量安全、标准化服务、市场营销、电子商务、项目策划、产品设计、餐饮服务、民宿管理、休闲农业、商品开发、乡村文化和民俗演艺等方面的师资。

(六)夯实跟踪服务体系。强化跟踪服务,推动乡村旅游职业农民与乡村旅游专家之间的无缝对接;建立乡村旅游专家联系乡村旅游名镇、名村、示范户和带头人制度,开展“一对一”或“一对多”的指导和跟踪服务;设立“乡村旅游专家服务热线”,针对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面对的难点问题,开展24小时疑难咨询和热线服务;开发“乡村旅游云课堂”,为乡村旅游职业农民开展网络在线教育和远程辅导;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视听媒介开辟乡村旅游专栏,为乡村旅游职业农民提供最新资讯和政策解读。

(七)强化培育保障体系。加大职业农民培育專项投入,支持建设开放共享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师资库、培育资源库,完善信息化教学手段,建设乡村旅游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实训基地、创业孵化基地和农民田间学校,提升基础条件和服务能力。按照分级管理、分层负责的原则,全面推行绩效管理,建立中央对省、省对县、县对培训机构和培训师资分层绩效考核制度,重点考核培育任务完成、培育对象满意度、补助资金使用管理等情况。采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满意度考核,探索由第三方进行培育效果评价的模式。

三、结语

2017年,全国乡村旅游达到25亿人次,乡村旅游消费规模超过1.4万亿元,乡村旅游使很多地方的绿水青山、冰天雪地转化为金山银山,并带动大量贫困人口脱贫,乡村旅游已成为扶贫和富民新渠道。

乡村旅游是党中央、国务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为服务服从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旅游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要重点开展乡村旅游经营管理带头人和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干部培训。要着力建设乡村旅游培训基地,健全乡村旅游培训网络平台,重点培育乡村旅游项目建设、乡村旅游项目策划、田园综合体开发、特色小镇运营、农家乐经营、民俗风情演艺、特色餐饮服务、传统工艺品开发和土特产品生产经营等方面的实用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朱启臻.新型职业农民的内涵特征及其地位作用[J].中国农业信息,2013.17.

[2]李伟.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4.

[3]乔一凡.新型农民培育政策研究[D].天津:天津理工大学,2015.

[4]赵帮宏,张亮,张润清.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的选择[J].高等农业教育,2013.4.

[5]童洁,李宏伟,屈锡华.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方向与支持体系构建[J].财经问题研究,2015.4.

[6]肖俊彦.构建培育我国新型职业农民的政策框架[J].中国经贸导刊,2016.7.

[7]王成志.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与家庭农场建设的探讨[J].浙江农业科学,2013.12.

猜你喜欢
职业农民职业教育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论农广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性
农民职业化问题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