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及协调发展分析∗

2018-05-15 00:04晓,李
关键词:耦合度子系统黑龙江省

孙 晓,李 英

(1.绥化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绥化152061;2.辽宁大学商学院,辽宁沈阳123000)

黑龙江省作为我国的森林大省和资源大省,生态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依托“大森林、大湿地、大湖泊、大平原、大界江、大冰雪、大农场、大熔岩、大油田”等丰富的生态资源,近年来黑龙江省旅游业得到了快速发展.2016年黑龙江省旅游业总收入1 603.27亿元,相当于黑龙江省GDP比重的10.42%.但是旅游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带来了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问题阻碍各地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对于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旅游业的发展需要生态环境的支持.一方面,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利于旅游业的发展;另一方面,生态环境的破坏也会影响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协调旅游业与生态环境的发展,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前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但是,黑龙江省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复杂局部地区生态脆弱,黑龙江省旅游经济快速发展同时也带来了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问题影响了黑龙江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如何保持黑龙江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0 相关研究

如何协调旅游业与生态环境的发展,学者们进行了相关研究.Wall和Wright[1]阐述了旅游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机制;Mishan[2]认为环境质量不断下降,最终制约经济的增长.崔凤军[3]等从旅游环境承载力角度出发,分析了生态环境对旅游经济发展的定量研究方法.一些学者利用协调发展度模型分别对兰州市[4]、南京市[5]、杭州市[6]等单一城市进行了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研究.刘定惠[7],生延超、钟志平[8],钟霞、刘毅华[9],崔峰[10]分别以安徽、湖南、广东、上海等省市作为对象进行了研究.庞闻,马耀峰[11]利用耦合协调度对上海、西安两市进行了比较.刘德光、屈小爽[12]采用因子分析法和协调发展度模型,研究了2005年—2014年31个省市自治区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关系,并判断其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滞后类型.吕志强等[13]分别从市、省、全国层面上使用协调发展度模型对旅游经济与环境进行定量评价并提出相应措施.李淑娟、李满霞[14]对我国滨海城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研究.根据国内的研究可以看出,主要体现是针对具体城市进行的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的研究,许多研究选取的指标也不一致,研究方法和手段单一.

黑龙江省依托“大森林、大湿地、大湖泊、大平原、大界江、大冰雪、大农场、大熔岩、大油田”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在旅游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带来了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问题影响了黑龙江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黑龙江省为例,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黑龙江省2001—2014年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进行了实证分析,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有利于保持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提高黑龙江省的综合竞争力.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评价指标选择和数据来源

在指标选取上遵循数据科学性、可比性、关联性、重点突出、可操作性、完备性等原则.为了科学的界定旅游经济系统、生态环境子系统具体指标,参考了相关指标体系[3−6,12],并结合黑龙江省具体情况.旅游经济系统选择了国际旅游人数(人次)、国际旅游收入(万美元)、国内旅游人数(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亿元)、第三产业(亿元)、旅游总收入(亿元)、旅游总收入占第三产业的比例(%)、星级饭店从业人数(人)、旅行社从业人数(人)9个指标.生态环境系统从环境污染、环境投入与治理和环境质量等方面进行指标选择.包括工业废水排放量(万吨)、工业废气排放量(亿立方米)、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万吨)、SO2排放量(万吨)、投资来源总额(万元)、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平方米)、人工造林(千公顷)、森林覆盖率(%)、生活垃圾清运量(万吨)、工业污染治理资金(万元)9个指标(见表1).原始数据来源于2002—2015年《黑龙江省统计年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

1.2 研究方法

分别设正数x1,x2,···,xn,y1,y2,···,yn为描述旅游经济、生态环境的n个指标,则函数方程[6]

用f(x)、g(y)分别代表区域旅游经济、生态环境的综合评价函数.其中旅游经济、生态环境系统的指标权重用ai、bi来表示,分别表示对原始指标进行无量纲和非负化处理,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计算公式为

熵值赋权法较为客观地确定权重,通过各指标之间的相关联程度及各指标重要性来决定指标的权重,可以避免主观因素所带来的一些偏差[15].主要计算步骤如下

根据公式(3)、(4)对原始数据进行量化处理,然后用熵权赋值法对黑龙江省2001-2014年数据进行计算,利用公式(5)、(6)、(7)算出指标权重(见表1所示).

表1 黑龙江省2001—2014年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指标体系及权重

1.3 耦合协调度模型

借鉴物理学中的耦合度函数,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8],指出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的耦合度公式为

其中,C为耦合度,D为耦合协调度,T为区域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综合评价指数,α、β为待定系数.黑龙江省是我国老工业基地,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阶段,同时对于能源、资源消耗较为严重,出现生态环境破坏、环境污染等生态环境承载力不足的问题.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着环境风险,于是把旅游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看作同等重要的地位.因此,α、β取值分别为0.5、0.5,反映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2个系统在黑龙江省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对于耦合度C,C∈[0,1],且C值越大越好.C值趋向于1,表明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间关联程度愈强.反之则表明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间关联程度愈弱.通常情况下,耦合度只能反映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强弱程度,无法衡量综合效益.为了更好地衡量综合效益,引入耦合协调.耦合协调度D数值越大,表明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整体耦合发展程度越好;耦合协调度D数值越小,表明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整体耦合发展程度越低.借鉴相关研究成果[13],按照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D的大小,将耦合协调度划分以下标准(见表2).

表2 耦合协调度等级划分标准

2 黑龙江省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的实证结果分析

2.1 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评价指数的时序分析

根据以上公式,分别计算出黑龙江省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各项综合指数以及耦合度、耦合协调度(见表3).由图1、表3可以看出,2001—2014年黑龙江省旅游经济子系统指数变化较大,2003—2008年是上升态势,2009—2012年增长幅度较大,2012—2014年是下降趋势.也有个别年份是下降的,2002年是0.127 0下降到2003年的0.102 5;2008年的0.533 4下降到2009年的0.466 8.受2003年“非典”的影响,2003年旅游经济子系统下降,国际旅游人次、国际旅游收入分别从2002年的717394人次、29717万美元下降到2003年587127人次、24 364万美元,2003年国内旅游相对于2002年增长相对缓慢;受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国际旅游人次、国际旅游收入分别从2 006 116人次、86 995万美元下降到2009年1 425 122人次、63 868万美元,入境旅游者下降,导致2009年旅游经济子系统下降;2013、2014年黑龙江省经济结构处于转型期,整体经济发展缓慢,也会影响旅游经济子系统下降,这说明黑龙江省旅游经济发展受到国内外及自身因素的影响,使黑龙江省旅游业的发展处于不稳定状态.

根据生态环境指标的变化可以看出,工业三废排放量中,工业废水有增有减,2001年是49 444万吨,2014年是41 984万吨,相对排放量是减少的;工业废气排放量、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是增加的;2001年SO2排放量22.2万吨,2008年达到最大值44.1万吨,2014年又降到31.7万吨,这表明SO2排放量得到一定的治理,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森林覆盖率这两个指标都是稳步提高;人工造林的面积、生活垃圾清运量、工业污染治理资金这三个指标都有所改善,有利于生态环境改善.工业三废、SO2排放量影响了生态环境,不利于生态环境的发展,进而影响到旅游业的发展.

生态环境子系统指数相对于旅游经济子系统指数整体上变化不是太大,大多数年份处于0.4∼0.6左右,相对较为稳定,只有2012年处于0.3多,仅仅2002年生态环境子系统指数超过0.6.旅游经济子系统指数与生态环境子系统指数相比较,2001—2007年、2009年、2014年生态环境子系统指数大于旅游经济子系统指数,说明旅游经济发展的滞后性.2010—2013年旅游经济子系统指数大于态环境子系统指数,表明随着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发展的滞后性越来越突出.由于旅游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态环境质量开始下降,生态环境子系统发展较为缓慢.同时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以及旅游交通设施的改善,黑龙江省旅游产业日益繁荣,带动了关联产业的不断发展.但是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缺少科学规划以及旅游者自身素质较低[15],导致在旅游开发与规划过程及旅游者游览过程中屡次发生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旅游业具有较强的辐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16].旅游产业对黑龙江省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容小觑,已受到愈来愈多的关注与重视.从黑龙江省的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数来看,除了个别年份下降外,整体上还是上升趋势.

图1 黑龙江省2001—2014年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数

表3 黑龙江省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各项综合指数以及耦合度、耦合协调度

2.2 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的时序分析

根据表3、图2可知,黑龙江省旅游经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的时序变化来看,2001—2014年黑龙江省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变化不是太大.除了2001年耦合度0.3108,2002—2014年耦合度都在0.7∼1之间.耦合协调度2001年为0.294 3较低,2001—20014年耦合协调度的范围在0.2∼0.9之间,只有在2013年耦合协调度为0.8242,大多数属于旅游经济生态环境系统协调程度的中低水平,耦合协调类型逐渐演变为以旅游经济发展超前型为主,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向着不协调的方向发展.2001年属于发展不平衡阶段,且f(x)<g(y)是旅游经济滞后的中度失调衰退阶段.2002—2006年属于转型发展阶段,2002—2004年f(x)<g(y),是旅游经济滞后的濒临失调衰退阶段,2005—2006年f(x)<g(y),是旅游经济滞后的勉强协调发展阶段.2007—2014年是协调发展阶段,2007、2009、2014年f(x)<g(y),是旅游经济滞后的中级协调发展阶段,2008、2010—2012年f(x)>g(y),是生态环境滞后的中级协调发展阶段,2013年f(x)>g(y),是生态环境滞后的优良协调发展阶段.耦合协调度相对于耦合度来说,耦合度数值高于耦合协调度.究其原因,根据黑龙江省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数分析可知,旅游经济子系统与生态环境子系统发展不一致,旅游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系统承载力的阈值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对于黑龙江省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阻碍作用.

图2 黑龙江省2001—2014年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度(C)及耦合协调度(D)

3 结论与分析

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二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具有两个方面影响,一是旅游经济的发展,促使生态环境的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提高,又有利于旅游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旅游经济发展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反过来,生态环境的恶化,又阻碍了旅游经济的发展.本文通过对黑龙江省14年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从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评价指数的时序来看,旅游经济子系统呈现M形状,先上升又下降再上升又下降.黑龙江省旅游经济发展受到国内外及自身因素的影响,使黑龙江省旅游业的发展处于不稳定状态.生态环境子系统整体上变化不是太大,相对较为稳定,但是整体发展水平不是太高.旅游经济受外界影响较大,旅游业的发展波动性较大.同时由于旅游经济的不断发展,资源消耗增大,污染物排放增多,导致生态环境质量下降.旅游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系统承载力的阈值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对于黑龙江省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阻碍作用.从黑龙江省的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综合评价指数来看,除了个别年份下降外,整体上还是上升趋势.

(2)从2001—2014年黑龙江省耦合协调度的时序变化来看,整体耦合协调度是上升的.多数旅游经济生态环境系统协调程度处于中低水平,耦合协调类型逐渐演变为以旅游经济发展超前型为主,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向着不协调的方向发展.生态环境对于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旅游业的发展需要生态环境的支持.在发展旅游产业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3)从黑龙江省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发展类型来看,2001年属于发展不平衡阶段,且f(x)<g(y)是旅游经济滞后的中度失调衰退阶段.2002—2006年属于转型发展阶段,2002—2004年f(x)<g(y),是旅游经济滞后的濒临失调衰退阶段,2005—2006年f(x)<g(y),是旅游经济滞后的勉强协调发展阶段.2007—2014年是协调发展阶段,2007、2009、2014年f(x)<g(y),是旅游经济滞后的中级协调发展阶段,2008、2010—2012年f(x)>g(y),是生态环境滞后的中级协调发展阶段,2013年f(x)>g(y),是生态环境滞后的优良协调发展阶段.整体而言,没有达到优良协调发展阶段.还需要提高生态环境发展水平,优化产业结构,稳定提升旅游经济的发展.根据2001-2014各指标值变化来看,需要控制工业三废、SO2排放量,改善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森林覆盖率、人工造林的面积、生活垃圾清运量、工业污染治理资金;调整产业结构,增加旅游从业人员的数量,提升旅游业在第三产业的比例.因此,为了更好地发展旅游经济,需要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完善旅游服务质量;形成旅游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提升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度.

参考文献:

[1]WAGAR J ALAN.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wild lands for recreation[J].Forest Science,1964,3:1-24.

[2]MISHAN E J.The costs of economic growth[M].London:Staples Press,1967.

[3]崔凤军,杨永慎.泰山旅游环境承载力及其时空分异特征与利用强度研究[J].地理研究,1997,16(4):47-55.

[4]石惠春,刘鹿,汪宝龙,等.兰州市旅游经济与城市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8(4):108-114.

[5]吴耀宇,崔峰.南京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关系测度及分析[J].旅游论坛,2012,5(2):79-83.

[6]王宁.2001-2012年杭州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态势研究[J].旅游论坛,2015,8(3):60-65.

[7]刘定惠,杨永春.区域经济-旅游-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研究-以安徽省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20(7):892-896.

[8]生延超,钟志平.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研究—以湖南省为例[J].旅游学刊,2009,24(8):23-29.

[9]钟霞,刘毅华.广东省旅游—经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分析[J].热带地理,2012,32(1):568-574.

[10]崔峰.上海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18(5):64-69.

[11]庞闻,马耀峰.城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度比较研究—以上海、西安为例[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1,26(12):44-48.

[12]刘德光,屈小爽.中国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测算及区域差异分析[J].广东财经大学学报,2016,(4):89-96.

[13]吕志强,庞荣,代富强.近10年来我国旅游产业与旅游环境协调度的时空演化分析[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5(1):634-637.

[14]李淑娟,李满霞.我国滨海城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研究[J].商业研究,2016(2):185-192.

[15]穆艾塔尔·赛地,瓦哈甫·哈力克,阿依努尔·买买提,等.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的新疆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空间差异分析[J].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7(3):269-275.

[16]王天军.少数民族体育与旅游经济优势互补研究[J].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17(4):89-92.

猜你喜欢
耦合度子系统黑龙江省
不对中转子系统耦合动力学特性研究
2022年1-6月黑龙江省各市(地)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双速感应电机绕组耦合度研究
黑龙江省财政厅 黑龙江省民政厅 黑龙江省体育局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彩票监督管理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
GSM-R基站子系统同步方案研究
黑龙江省海伦市永和乡中心小学简介
驼峰测长设备在线监测子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动车段(所)控制集中仿真测试平台中TDCS/CTC仿真子系统的研究
合并高校耦合度测评模型的构建
动词的时态中考高频考点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