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时间:2017年12月29日展览地点:杭州国画院美术馆主办单位:杭州国画院美术馆杭州国画院院长金鉴才和来自全国各地的五百余位书画爱好者参加了活动。中国书法出版传媒集团公司董事长李世俊,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主席鲍贤伦,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中心主任杨华山,杭州国画院美术馆馆长金心明,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杨中良和吴悦石先生出席开幕现场,并接受媒体采访。吴悦石先生的讲座同期举行。此次展览,展出作品72件,而先生正值72岁,也实为一趣事。在作品内容上,涵盖了花鸟、人物、山水及书法,在时间上跨越了吴悦石先生近十几年以来的艺术创作。吴悦石先生秉持高扬传统文人画精神和艺术旨趣,以扎实的国学根基和深厚的艺术素养,诗、书、画兼擅而令佳作迭出、每有新变,成为水墨大写意的大家。其注重继承发展传统中国艺术精神、形式的艺术创作及其成果也成为当代文化艺术创新、发展与繁荣不可或缺甚至日趋显现出重要价值的一部分,成为值得当代中国画学术界研究的艺术现象。
开幕时间:2018年1月1日
展览地点:壹號画院(北京)
主办单位:里程碑国画艺术(北京)有限公司、广东省林若熹艺术基金会、广东省岭南艺术研究院
本次展览共展出包括导师林若熹教授和23位在读硕、博士研究生在内的作品五十余件,他们以新时代的艺术表现形式给观众们带来了全新的视觉盛宴。国学频道、雅昌艺术网、优酷、爱奇艺、腾讯、凤凰网等众多媒体和部分参展画家、收藏界朋友一百余人出席活动。到场嘉宾中国艺术研究院创作院专职画家张爱玲、中国书画杂志社艺术交流中心主任尤德民、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硕士研究生导师曾三凯、国家发改委文化交流中心副主任张军博和参展画家计王菁、黄丹松、罗春辉等林门学子接受了媒体的采访。张爱玲博士就林老师的教学理念及实践发表了自己以往的学习感受,她提到,林老师特别重视学生审美素养与理论修养双提高的学习要求,并通过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意识以及自我求真的本质,不断推陈出新,将中国绘画艺术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罗春辉说,此次展览是林老师“授人以渔”式的教学理念下呈现的部分成果,表现形式多样,涵盖了工笔、写意、没骨与白描。中国画重意象,其意象在有意与无意间形成。一方面,工具材料成为生命意义,是因为有文人的加入,而文人成分的缺失,又是传统中国画的危机。另一方面观念成为形象,具有造型价值,是因为有西方现代艺术的加入,而西方现代艺术的“化肥”,施于中国画的土壤,恰恰是现代中国画的危机。计王菁提到自己的作品以扇面小品的形式呈现在画展中,秉承了导师强调画面构图、布白、造势等的艺术理念,希望以“致广大、尽精微”的画面形式,为此次画展添一抹精致的“色彩”。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2018年3月1日。
开幕时间:2018年1月8日
展览地点: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
主办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艺术创作院组织的骨干画家江西婺源采风写生创作展近期举办。此次展览,即是朱乐耕、郑光旭、李岗、夏冰、王桂勇、姜鲁沂、李思璇七位艺术家深入婺源采风时创作的写生作品,涵盖中国画、油画等类型,每一幅作品均是艺术家们入微观察的诚心之作。婺源是中国最美的农村之一,地处古代吴楚文化交界之地,是宋代理学代表人物朱熹的故里。这里不仅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山峦叠嶂,古树苍茫,还保持有中国传统的人文风光,如白墙黑瓦,小桥流水,更有古村落中淳朴的民风民俗,移步皆景,处处是画。七位艺术家沐浴着温暖的阳光,呼吸着山里的清风,接受着乡土文化的洗礼,跑遍了山村的每一个角落,手握画笔,满怀激动的心情,面对这自然的和人文的景观,体验着无限永恒的宇宙本体,感悟着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也加深了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进一步增加了对本土文化的热爱,增强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心。中国绘画向来讲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即客观的自然景象和主观的生命情调、境界、品格、理想的交融渗化。在这里,艺术家们表示感受到了这种来自古画论的真实总结,也由此沉淀下了朴素与真诚的艺术情感表达。
开幕时间:2018年1月16日
展览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
主办单位:中国国家博物馆、四川博物院、荣宝斋
张大千先生是20世纪中国画坛的艺术巨匠,是在国内外都具有典型性与影响力的艺术大师。他不凡的人生经历与卓越的艺术创作为世人所瞩目。本展览分为“集古得新”“临摹敦煌”“大风堂收藏”“大千师友”“大千用印”五个单元,展品共一百余件套,系统全面地展示了张大千一生的艺术历程。其中既有张大千的代表作《龙泉寺检书图》《华山云海图》《临摹晚唐劳度叉斗圣变图轴》等精品佳作,也展出了其收藏的陈洪绶 《右军笼鹅图》、石涛《长安雪霁图》等重要古代绘画珍品。通过本次展览,观众将对张大千先生的艺术成就形成更为深刻的认识和体悟。
开幕时间:2018年1月17日
展览地点:中国美术馆
主办单位:中共青海省委宣传部、中国美术馆、青海省文化和新闻出版厅唐卡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文化艺术瑰宝,2006年“藏族唐卡”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热贡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近年来,在文化部、青海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下,青海唐卡绘画艺术得到了迅速发展。此展将集中展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娘本、西合道、更登达吉、斗尕,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青海省工艺美术大师罗藏旦巴、扎西尖措、桑斗合等二十余人的唐卡绘画艺术作品三十余幅,主要包括彩绘唐卡、红唐卡、黑唐卡、金唐卡等多种手绘唐卡,旨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民族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培育工匠精神,进一步宣扬青海唐卡绘画艺术。
开幕时间:2018年1月20日
展览地点:荣宝斋(桂林)拍卖有限公司美术馆
主办单位:荣宝斋(桂林)拍卖有限公司
展览展出了郑友深近期创作的重彩山水作品,吴耀中评价到:“郑友深的重彩山水画追溯宋元画风,他运用在中国美术学院学习到的宋人那种清新氤氲和敦煌莫高窟壁画的宁静雅致使他收益匪浅。他走万里路,观一花用一世界禅定的审美心境,以现代创新精神追宋元和自然的生命样态,如歌的行板吟唱而出,有如晚唐诗的意味。”郑友深在展览访谈中也畅谈了自己的创作心得:“我用颜色来融合一起轮回花开花落的景象,表达自然赋予生命的秉性、法则。也同时感受到了笔触所产生的力量……从品位意境、享受意境,到用笔墨大胆、自由的表现意境,这就构成了我的感性画面。”郑友深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杂志社书画院、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南方分院、岭南画院院聘画家,《荣宝斋》推荐艺术家。
开幕时间:2018年1月20日展览地点:《中国书画》美术馆主办单位:中国金融书法家协会、中国保险书画艺术研究会展览展出鲁望先生的书法、篆刻、刻瓦等六十余幅作品。张铜彦、丁永康、周兆金等致开幕词,李庶民、孟会祥、西中文、吴振峰、刘思凯、吴川淮、亓宏刚、赵邯平、傅飞舟、张明庆、郭志龙等在鲁望作品展研讨会上发言,充分肯定了鲁望先生在书法篆刻艺术上取得的成绩。鲁望默默无闻,执着追求、勤奋耕耘,他把“师古而不泥古,拟古而得古意”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用功于北碑南帖、古篆汉隶。鲁望,1952年出生,陕西咸阳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金融书协副秘书长、中国保险书画艺术研究会副秘书长。
2017年12月29日18∶30至20∶30,由中国书画杂志社、北京市锡纯艺术教育公益基金会、湖北美术学院联合主办,河南美术出版社协办的系列公益讲座“中国书画大讲堂”在湖北美术学院(江夏校区)成功推出了第七讲“文本与权变—王铎的文语”。此次讲座是中国书画大讲堂系列讲座首次尝试走出杂志社,走进高校等其他艺术、教育机构和平台,从而更加有效地扩大辐射面、更广泛地服务于社会。湖北美术学院的师生以及从邻近城市闻讯赶来的书画爱好者、美术史研究者数百人聆听了薛龙春的主题演讲,在互动环节,并就相关问题展开了交流探讨。讲座现场座无虚席,气氛热烈,甚至有听众专程从宜昌乘坐三个多小时的高铁,赶到现场。据薛龙春近年的研究发现,在王铎(1593—1652)的传世作品中,有些是独白,有些则像是与他人的谈话(研究者一般称之为“文语”),这是一种独特的文本—作为一种方便的应酬手法,文语在王铎以前从未出现过,在后代也绝少嗣响。在讲座中,薛龙春从文语的性质出发,讨论其文本与形式上的特点。薛龙春严谨的治学方法和对学术问题的敏感,使到场师生深受启发,获益良多。据悉,该系列公益讲座的主讲人多为在美术史论方面卓有成就的专家以及在书画创作领域颇具影响力的名家,内容涉及古代书画名家名作个案研究、书画理论及美学研究、当代书画创作研究、印学研究等,力求以深入浅出的方式,辐射和服务不同层次的爱好者,彰显《中国书画》开放包容的文化追求,传达北京锡纯艺术教育公益基金会真诚公益的服务理念。而本次作为系列大讲堂辐射社会更多层面和机构的尝试,则彰显了主办方践行公益、笃志学术、变通服务的胸怀及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