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红色文化”既是一个特定的文化概念,也是一种具有丰富内涵的历史文化现象。红色文化形成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之中,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年代领导中国人民创建的无产阶级政治文化,蕴含着共产党人的政治理想、爱国情怀、思想观念和道德诉求,凸显共产党人優良的革命传统和崇高的革命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在新的历史时期,继承、弘扬、创新红色文化,增强红色文化的感召力、吸引力、生命力,是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精神诉求。近年来,黑龙江省鸡西市红色文化事业不断发展,红色文化资源不断丰富、研究基础不断夯实、挖掘与保护不断深化。但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缺少规划性文件、政策措施有待完善、产业化发展不成熟、文化建设从业人员匮乏、文化影响力不足。基于此,鸡西市主要从统筹规划文化发展战略、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搭建人才发展平台、完善产品传播渠道等方面探索红色文化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红色文化;鸡西市;传承;发展
[中图分类号]D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284(2018)01-0116-04
红色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深厚的民族特色,红色文化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撑。加快发展红色文化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历史的必然。
一、鸡西市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现有基础
鸡西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在物质文明发展迅速的今天,红色文化作为一种强势文化,刮起了红色浪潮。2017年以来,鸡西市文化战线以“构建七个体系、实施六项重点工程、开展五项主题活动”为目标,加强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开展系列群众文化活动,大力挖掘弘扬地域文化灵魂,重点推进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组织具有地域特色的生态旅游节会活动,开创了鸡西文化改革发展的新篇章。与此同时,鸡西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事业发展,明确提出了红色文化传承的核心理念,重视文化资源在地方文化、经济发展中的突出作用。
(一)红色文化资源不断丰富
鸡西市红色文化资源较为丰富,不仅拥有以北满国际交通站纪念馆、知一镇地下国际交通站旧址、永安乡火车站侵华日军据点旧址、东海镇东北抗日联军第四军纪念馆、东海火车站侵华日军据点旧址、东海镇新华村东北抗日联军第四军成立遗址为代表的多处遗址踪迹类红色文化资源及由此而衍生出的一系列重要历史革命文物与文艺作品,还拥有以“百年矿山精神”“北大荒精神”“闯关东精神”“东北抗联精神”为代表的宝贵鸡西红色革命精神。此外,东北航空学校旧址纪念馆、侵华日军鸡西罪证陈列馆、北大荒开发纪念馆、侵华日军虎头要塞遗址等4处景区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二)红色文化研究基础不断夯实
一是文化人才队伍不断壮大。表现为文化人才培育渠道更为畅通,人才队伍结构日趋合理,新一代红色文化科研人才队伍逐渐成熟。二是协会、学会、研究会等科研组织作用得到有效发挥。以鸡西大学为前身的黑龙江工业学院,拥有国家级红色文化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边疆文化研究中心及兴凯湖文化研究所,积极开展课题研究,编著出版了《东安根据地研究》《东安根据地回忆录》等,是鸡西市红色文化研究的主阵地。三是有关鸡西市红色文化的理论研究成果日趋丰富。推出了一批高水平的理论研究成果,组织专家学者编写了《抗联在鸡西》《孙越崎出山》等20余部红色文化理论研究书籍。此外,积极组织召开以“鸡西市红色文化发展学术研讨会”为代表的各类红色文化研讨会,力求促进理论研究成果的应用性转化,释放红色文化资源的“乘法效应”。
(三)红色文化挖掘与保护不断深化
鸡西市各级政府部门在现有条件下,抓住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予以高度重视这一重要节点,不断创新开发模式和保护方式:从经典著作故事发生地入手,对当地红色文化加以厘清;组织专家学者,对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实地考察,进行历史研究,寻访到了大量亲历者和见证者;坚持与时俱进、创新思维,加强了对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利用多元化传播途径,扩大宣传范围,充分运用文字、音像制品、图画、电子文本等形式,建立红色家谱。为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功能和价值,带动鸡西市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鸡西市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主要问题
总体而言,鸡西市文化事业的传承与发展虽取得了比较大的进步,实现了一定转变,但在整体文化建设与发展方面仍存在一定不足。在国家提倡文化自信的大背景下,红色文化产业作为我国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发展红色文化是历史的必然。具体而言,鸡西市红色文化事业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缺少规划性文件
由政府牵头制定出台文化发展规划,目的是积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更加自觉、主动地推动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2017年2月23日,《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正式出台。2017年5月7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目前鸡西市尚未出台科学合理的全局性的文化发展规划,未做到将发展文化产业提升到当地政府发展战略的高度,这就意味着其在文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现状、拟达到的目标任务、重点扶持的工程项目及保障措施等方面均缺乏方向性和纲领性指导。由于缺乏文化事业及文化产业两方面的顶层设计,鸡西市在文化科学研究、文化对外传播、文化遗迹保护、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未能有效形成合力[1]。
(二)政策措施有待完善
鸡西市现行的文化政策存在“避重就轻”的情况,呈现出“碎片化”趋势。在多种文化类行业中均存在单纯以行政区划为标准的市场分割,这极易导致行政区域内部的无序竞争,致使区域内文化呈现出“同质化现象”。一方面,近年来,我国文化改革形势发生了变化,文化发展方向有所转换,与此相对应的,鸡西市也应根据自身特点,取长补短,科学借鉴,出台与形势相匹配的政策规定。事实却是,截至目前,在国家高度重视文化发展与保护的现实条件下,鸡西市尚未出台相关政策规定。另一方面,鸡西市原有的部分文化类政策规定,已不适应发展变化的新情况,即便这样,政策更新的及时性也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多半是雷声大,雨点小,落实不够到位。从政策环境看,文化政策中涉及对文化的资金支持方向单一,力度不足。此外,鸡西市现有的文化单位大多是国有文化事业单位,在政策制定过程中,政府对民营文化经济这一新生事物的投入明显不足,使得鸡西市文化产业的保护与发展向企业化过渡,实现市场化管理的任务较为艰巨。
(三)产业化发展不成熟
鸡西市的文化产业发展尚显不足,表现为以下四方面:一是文化旅游景点呈分散式布局,未形成合力。在旅游景点设计上,目前已经确认的文化产业范畴内的旅游景点相距较远,景点相对孤立,单个景点的路程消耗時间过长,这对打造成熟的旅游路线提出了现实挑战,也降低了旅游的体验预期和性价比。此外,文化旅游景点的同质化程度较高,景区千篇一律,重复建设现象严重,景区资源整合力度不够,缺乏核心竞争力。二是文化产业总体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经营机构少。近些年来,随着社会资本进入的步伐逐渐加快,文化产业多元化格局逐渐形成。文化产业的门类庞杂,鸡西市由于起步较晚和条块分割、市场壁垒等原因,目前文化产业存在经营机构数量尚少、门类不全、集约化程度低、缺乏骨干企业和知名品牌等问题,文化产业链尚未形成。三是缺乏规范、有序、健康的文化市场体系。严重阻碍了该市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流通,影响了其产业化发展。四是产业技术含量偏低,缺乏创意。当前,互联网技术发展迅速,数字化信息具有无损复制性和良好的传播性,能够很好地被查询、使用和管理。将文化资源进行计算机图像处理及数字摄影,有利于其保存的完整。近年来鸡西市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打造鸡西特色文化过程中,虽有所创新,但手段思路仍稍显陈旧,科技含量偏低,数字化程度不足,使其文化产业普遍缺乏创新性。
(四)文化建设从业人员匮乏
人才是新时期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文化的开发利用需要有一支属于自己的队伍,包括相关文化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文化资源的研发队伍、基层文化宣传从业人员等。鸡西市目前从事文化发展建设工作的人才相对匮乏,首先,该市“经营型”人才相对匮乏。主管文化产业的领导,半路出家较多,观念较陈旧,使其在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经营不够科学合理。大多数人并未将“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很好区分开来。鸡西市是我省历史文化资源富集区,除《红灯记》原创地相关文化资源外,更要关注其他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和传承。其次,文化体制机制尚未理顺、人员报酬偏低、管理相对滞后,使得很多文化研究人才无形中流失,导致鸡西市文化理论研究队伍多半由本地专家学者构成,出现人才结构不合理、尖端专业人才缺乏、分布不平衡等现象。最后,在基层文化宣传方面,缺乏创新能力强、文化修养高、懂经营、善管理的从业人员的同时,也缺乏文化创意、包装、营销人才和复合型文化经营管理人才。
(五)文化精品少,影响力不足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鸡西市文化发展的传播载体和渠道以网络技术、文字印刷、影视宣传和思想教育为主,传播数量和次数都有所增加。由于部分从事文化发展方面工作人员的专业性、细致度及经验积累的不足以及一些脱离实际、不以史为据的文艺作品泛滥,真正能反映鸡西市文化特色的成熟作品较少,文艺精品不足。反映了其传播能力的有限、传播作品的不严谨,凸显了文化传播方式粗放、传播载体单一、宣传力度不足,致使鸡西市的红色文化代表媒介形象未形成普遍共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缺乏体验式的分享,就难以形成多层级的话题传播,这将反过来影响传统媒体宣传的效果。
三、鸡西市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路径分析
鸡西市的红色文化具有开拓性的特点,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探索其传承与发展路径过程中,可首先梳理鸡西市文化发展的具体措施,以此为据,发挥资源复合优势,建构富有特色的多元区域文化,通过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实现优势互补,以实现鸡西市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优化升级。
(一)统筹规划文化发展战略
政府部门应借鉴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并结合自身实际,早日出台《鸡西市文化发展规划》,在文化发展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现状、拟达到的目标任务、重点扶持的工程项目及保障措施等方面给予方向性和纲领性指导,在文化事业发展大环境下找准适合鸡西文化发展的战略方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文化传承与发展领域各方面工作,确保鸡西市文化改革发展沿着正确道路前进。坚持以人为本,发挥广大人民群众在本市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把着力点放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更加突出“以文化人”的社会责任,兼顾“化文为金”的经济功能。“用足”“用好”“用活”鸡西边疆城市的政策优势,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有机结合,加快发展特色鲜明的鸡西文化。坚持从本市实际出发,先谋后动,突出重点,务求实效。
(二) 不断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尽快出台《鸡西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正确认识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在文化产业发展上找准定位、明确市场投资主体、注重资源整合和协作、加强具象设计,同时注重产业融合问题,实现文化产业与工业、农业、旅游业等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一是统筹规划文化产业资源。鸡西市文化产业要注重差异化发展,既要注重红色文化与农垦文化、煤矿文化等的融合发展,又要做好历史文化资源与自然资源的整合。要重视发展规划在资源配置和要素整合方面的指导作用,使得这种指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对于鸡西市内不同规模、不同区域的红色旅游、绿色生态旅游和古色文化旅游的资源应进行充分整合。立足鸡西山水风光,发挥多元文化的复合优势,将文化与旅游密切结合起来,打造具有区域化、国际化视野的精品旅游观光路线。加强各部门各区县、各垦区的合作,着重打造标志性的旅游景点,还原历史场景,增强现实体验。二要建立健全文化产业市场体系。文化资源需要找准突破口转化为经济行为,文化产业包含食、住、行、游、购、娱多产业融合,文化体验和情怀消费需要相关产业配套才能够实现商业价值。鸡西市的产业开发需明确市场投资主体,通过精细分析市场,确定不同群体的不同文化需求,明确文化要素的市场定位。再通过市场拓展,拓展文化产品新的目标族群,积极引导文化产品的生产与消费,形成品牌的生产理念和消费意识,提升全社会对文化主题的认知度,降低文化产业生产成本,精心打造文化优势项目,促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2]。
(三)科学搭建人才发展平台
人才是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重要资源,鸡西市需要将人才队伍建设放在文化事业建设的重要一环,着力打造集创新型、复合型、实干型、专家型于一体的文化人才队伍。人才培养方面,一是由政府负责牵头,依托科研机构及高等院校,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专业从事文化事业建设的人才,着力打造一支结构合理、层次分明的人才梯队;二是以坚持市场调节人才流动为基础,坚持宏观调控和市场分流相结合的文化人才流动机制,主动引导、介入各类人才在文化系统内有序流动,完善高层次文化人才流动机制;三是制定并出台文化人才鼓励机制,以推动不同省市、地区的高学历文化人才来鸡西从事科学研究;四是培养一批有学识、有见地、充满活力且有干劲的年轻队伍,完善、梳理文化人才评价标准,以加快选拔培养人才的步伐。理论研究方面,一是要进一步规范、完善、成立文化研究机构,负责从事文化改革和发展事业的推广,如可在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等相关部门设立文化理论实践与研究中心和文化发展改革办公室。二是发挥高等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部等教学科研组织的理论优势,由政府划拨科研经费,开展文化课题研究,以供高等院校教师进行深入研究,不断丰富文化理论内涵。三是要结合优质学术资源,组建鸡西市文化传承与旅游开发专家团队,群策群力,开展高效的学术研究与务实的决策咨询工作。
(四) 合力完善产品传播渠道
文化事业的市场化运作需要找准定位,分析受众,坚持顾客导向。文化在互联网时代的传播既需要适应年轻一代的文化审美特点,又需要兼顾老一辈的情怀追溯需求。因此,打造多元的文化产品、多样态的传播渠道是适应市场的必然要求。除传统的影视作品、舞台剧形式之外,还应重视短剧、动画、微视频等在移动互联时代的传播优势。当然,这一系列文化产品的打造与推出都要建立在严谨科学的历史性考察基础之上,经过长时间推敲验证,显示出文化产品的严肃合理性。由于体验性和参与性是吸引文化旅游人群的主要因素,在旅游产品的设计上,文化资源与鸡西市的青山绿水结合度高则有利于促发游客的分享动机,主题体验式项目丰富则有利于加深对鸡西市文化的现实认同。爱国主义教育与游乐体验相结合将有助于“鸡西故事”的广泛传播。在宣传手法上应避免传统媒体对象感不强的话语模式,充分利用两微一端(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的社交传播特点,提高传播效果。增强文化传承的对象感,避免说教式的口吻。为增加互联网话题热度,需要设计贯通全年的推广方案与事件营销方案,加强与传统媒体的联动,放大宣传声量。同时,还应重视舆情监测,加强与网民的互动交流,避免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冷热不均”的问题,发挥媒体宣传的矩阵优势。
鸡西市红色文化传承的优势在于区域文化的丰富性和扩展性,同时又具有对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国际视野。在合理规划、投资的基础上,以红色经典故事发生地为亮点,丰富文化产品类型,打造精品旅游线路,把爱国主义教育与文化消费、体验经济相结合,拉动配套产业协同发展,将为鸡西市的城市文化建设与城市知名度、美誉度提升带来积极影響。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要立足大格局,做好大规划,更要有耐心,站在更高的起点上谋划发展问题。
[参 考 文 献]
[1] 卓福宝.提升红色文化软实力研究[D].赣州:江西理工大学,2015.
[2] 周正刚.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刍议[J].武陵学刊,2010,(1) :3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