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挑战与对策

2018-05-14 21:50敬海新
知与行 2018年1期
关键词:意识形态挑战对策

敬海新

[摘 要]意识形态建设是中国共产党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工作。十八大以来,党对意识形态工作更加重视,认识更加深刻,目标更加明确,效果更加明显。党的十九大更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下我国的意识形态工作的方向、着力点做出重大部署,进一步明确了意识形态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乃至我国总体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意识形态工作思路更加清晰明确。意识形态作为观念的上层建筑,在现代社会领域发挥着三个功能的作用:整合功能,批判功能,教育功能。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对于振奋中华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形成我国社会发展整体合力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要按照党的十九大的部署,高度认识意识形态工作在我国总体发展大局中的重要作用,创新开展,善作善为。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认真抓好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第一,要以发展的实绩,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公信力;第二,要以创新的理论,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感染力;第三,要以正面的引导,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引领力;第四,要以有效的传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力;第五,要以比较的视野,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借鉴力;第六,要以负责的精神,统筹推进意识形态工作的执行力。

[关键词]意识形态;挑战;对策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284(2018)01-0077-05

随着冷战的结束,“核弹与火箭”的时代离去了,“意志与思想”走到台前,或者说,意识形态领域的较量和斗争从来就在我们身边。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对于振奋中华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形成我国社会发展整体合力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深刻认识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客观分析当前意识形态工作的挑战与形势,找准着力点,打好意识形态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一、当前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在马克思的视域中,意识形态作为“虚假的思想体系”是指,“在不同的所有制形式上,在生存的社会条件下,耸立着由不同的情感、幻想、思想方式和世界观构成的上层建筑” [1]。作为观念的上层建筑,意识形态主要包括政治、法律、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意识形态在现代社会发挥着三个功能的作用:其一,整合功能。主流意识形态具有对多元社会思潮的引导力、对非主流意识形态的整合力,其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其二,批判功能。是国家维护文化安全的重要途径,通过批判各种形形色色的反主流意识形态的社会思潮,为国家文化安全提供思想武器。其三,教育功能。特别是在我国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主体思想宣传工作发挥教化育人、加强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等方面提供了正确指引。我们要深刻认识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扎实推进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重要源泉

执政党常常凭借权力以外的因素和非暴力手段,特别是意识形态的吸引力,使群众自觉或自愿主动接受党的执政和领导地位。毛泽东同志曾指出,革命年代中国共产党人通过“两杆子”改变了旧中国,“两杆子”一个是指枪杆子,槍杆子里出政权,中国共产党通过武装斗争、通过革命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另一个是指笔杆子,就是思想宣传工作,就是意识形态工作,不仅教育了广大共产党员,也向广大人民群众、各种进步力量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从而赢得了最广泛的支持。在和平年代,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意识形态工作依然重要。当前,能否抓好经济工作,攸关我国综合国力和人民福祉,而意识形态工作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同样是国家社会生活中的大事,必须常抓不懈。

(二)党的建设的优良传统和重要经验

中国共产党一直把思想政治工作看作生命线,毛泽东同志认为,如果一个人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而且,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依然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不论是知识分子,还是青年学生,都应该努力学习。那么学习什么?除了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知识,提高业务素质,还要在思想上、政治上都有所进步。这种进步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时事政治得以实现。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进行了梳理和总结,最后确定为六条基本经验这六条基本经验:第一,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第二,坚持把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同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保证党始终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第三,坚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保证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第四,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第五,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党的生机活力;第六,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提高管党治党水平。,其中明确把“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放在首位,这正是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历史之后的结论。

(三)应对意识形态领域新挑战的必然要求

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成为世界共产主义历史上的重大悲剧,也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一度陷入了低谷,深层次原因就在于其文化软实力大厦的坍塌和对意识形态工作失去掌控。1990年苏共和苏联政府放弃了对报纸、广播、电视的掌控权,一些被反共、反社会主义势力控制的媒体成为攻击党和政府的喉舌,反共、反社会主义的思潮极大影响了群众的思想和行为,最终瓦解、摧毁了苏联意识形态大厦的根基。今天,如何面对社会变化,巩固和扩大党的社会基础,争取更广泛的支持?如何面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挑战,强化政策和政绩以获取民心?如何拓展党内民主和社会民主,提高党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如何继续反腐倡廉,使中国共产党、各级政府及公务人员保持清正廉洁的公众形象?如何应对新媒体下舆论引导的挑战,学会在信息社会的条件下求生存、谋发展?这些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课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当前意识形态工作的挑战与形势

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的一个重要传统,并成为中国共产党长期保持先进性、纯洁性、战斗性、原则性的成功密码。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意识形态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党的凝聚力进一步增强;主流媒体的公信力增强,党和政府的正面形象进一步彰显;思想文化阵地更加巩固,舆论正面引导力再度增强;随着中国国际影响日益增强,在意识形态建设方面面临的挑战也日益增多,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依然十分严峻。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主流意识形态边缘化和认同危机

冷战结束后,关于“马克思已经死亡”“应该埋葬马克思”“共产主义已经死亡”“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垂死的意识形态”等论调一度颇为流行,这也对我国的意识形态工作构成了现实挑战,特别是在一些青年中,存在主流意识形态边缘化和认同危机。主流意识形态被边缘化,被淡化和弱化,被误读和教条化。社会上也存在一些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观点和错误认识,如马克思主义“失败论”、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等,特别是西方敌对势力、反华势力在中国国力日益增强的情况下,更是加紧了对我国意识形态的渗透,把其作为遏制中国发展甚至颠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手段。他们在文化渗透、文化交流、宗教渗透的幌子下对我国展开立体式的渗透。据朝日新闻报道,美国的国家民主基金会向中国“民主和人权”研究团体提供了9 652万美元的资金,巨额资金分别流向了我国境内103家团体,其中有关西藏问题的团体分得625万美元,有关新疆问题的团体分得556万美元,剩下的散布各地,其中包括世维会、藏青会。 西方国家遏制我国发展战略图谋是不会改变的,他们绝不希望我们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大国实现和平发展。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要保持高度警觉,不能抱有任何幻想。我们要通过民生富裕、社会公正以及党的纯洁性建设引领主流意识形態认同。

(二)多种错误社会思潮交织传播

除了马克思主义作为主流意识形态在各种社会思潮中发挥引领作用之外,在我国国家社会生活领域中,还存在非主流的,非马克思主义的,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思潮,在客观上也引起了人们思想意识的困惑和混乱。这些思潮有:

1.宪政思潮。这是近些年一直对公众产生较大影响的一种社会思潮。其主要是宣扬西方宪政民主,否定我国政治制度。这种社会思潮的源泉是西方宪政民主。西方宪政民主的理论支撑主要包括普选制、议会制、三权分立、多党制以及军队国家化、司法独立等内容,这也构成资产阶级的国家理念、政治模式和制度设计。在我国的宣传主要有:党的领导凌驾于宪法之上,中国“有宪法无宪政”;“宪政民主是唯一出路”,如有的学者宣扬宪政民主代表了中国社会中温和理性成分的最大公约数;否定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就和努力,认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方向是宪政民主[3]。 鼓吹西方宪政民主的实质是主张西方政治制度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会议制度,把西方政治制度模式搬到中国,实现改旗易帜。

2.新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作为影响现代西方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宣扬实行贸易、市场自由化,完全私有化,鼓吹全球经济、政治、文化以美国为主导实行一体化。“市场万能”是我国一些新自由主义者常常宣扬鼓吹的论调,这些新自由主义者对宏观调控十分抵触并主张取消。在他们的思想观念中,加强宏观调控就是在扼杀市场效率和活力;他们特别反对和否定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生产资料公有制,他们认为国有企业效率低下,是“国家垄断”的直接体现,应该实行“全面私有化”。宣扬新自由主义的实质就是削弱政府对国民经济命脉的控制,否定和改变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从根本上动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深厚基础。

3.普世价值论。普世价值论是一种迷惑性很强的社会思潮,这种思潮认为民主、自由、法治、人权为核心的西方价值观才是人类文明的主流,如果否定西方的普世价值,中国没有前途。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曲解为中国共产党接受了普世价值,是“普世价值的胜利”。普世价值论具有极强的迷惑性和欺骗性,一些知识分子、青年学生,甚至国家公务人员可能都受到这种思潮的干扰。普世价值实质上就是美国价值,普世价值论实质就是宣扬美国价值的全球化。

4.历史虚无主义。这种社会思潮近几年社会影响极大,其广泛散布在媒体、互联网当中。他们否定我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合法性,否定中国共产党对我国社会发展前途的巨大推动作用,认为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误入歧途。此外,他们还通过篡改历史事实,捏造政治谣言,贬损中国革命历史上一些英雄前辈的事迹,诋毁党的领袖的丰功伟绩,比如有些人散布“刘胡兰是小三”“狼牙山五壮士是土匪”等论调,随意歪曲事实,还有一些人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割裂甚至对立起来。苏联的自由化分子正是通过历史虚无主义,丑化苏联历史,抹杀苏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功绩,在戈尔巴乔夫等人支持下搞垮了苏共。俄罗斯前国家杜马主席谢列兹尼奥夫在谈到这种历史虚无主义时指出:“那段时间,把一切都忘记了,都失去了理智。共产党所做的事情都被忘记了,对共产党领导苏联人民在二战时期建立的功勋、取得的伟大胜利也都被忘记了,共产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成就也被忘记了。”历史虚无主义的宣传者希望通过否定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合法性,复制苏联解体的“奇迹”,企图在我国达到和平演变的目的。

此外,还有散布改革失败论,质疑中国社会主义方向,歪曲成 “国家资本主义”“新官僚资本主义”,要按照西方制度标准搞所谓的全面彻底改革;还有一些人宣扬西方新闻观,我国实施党管媒体原则和新闻管理制度是在搞专制,剥夺言论自由,等等。对此,我们一定要保持头脑清醒,要认清这些社会思潮的实质和危害,以马克思主义统领和引导各种社会思潮健康发展。

(三)网络领域的意识形态斗争愈演愈烈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网络的出现使迅速涌现的新事物、新思想、新潮流对传统三观产生很大冲击。网络上大量西方文化产品正潜移默化地在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价值取向上影响人们,功利主义、享乐主义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影响较大,而集体主义、理想价值观念受到冲击变得淡薄脆弱。特别是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对青年大学生的影响非常大。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从中看到了颠覆别国政权、达到自己战略目的的机会。兰德公司在《美国全球软实力的战略报告》中指出,要利用互联网推行美国的战略,将网络连接到不喜欢美国思想观念的国家,在世界范围推行“信息自由”,制造信息分享空间,以便公开讨论某些问题,等等。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妄图借助其在互联网的垄断性优势去颠覆一些国家的政权,实现美国的战略目的。美国2016年总统候选人,民主党议员希拉里更是在她倡导的“互联网自由计划”中鼓吹“以外交与技术手段相互配合的方式推进互联网自由”。对互联网领域的意识形态斗争的严峻性,我们一定要重视并保持警惕。

(四)当前意识形态工作存在诸多不适应

其突出表现在:理论阐释的说服力不强,宣传内容实效性不足,宣传手段创新不够。意识形态工作存在重理论轻实践,方法生硬、教条,缺少针对性,导致理论难以服人,意识形态工作效果不明显。以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为例,思想教育传授内容和学生心理需求不匹配,教师对学生的分析不足,思想教育空泛,“授”和“受”相脱节,缺乏针对性;人生观和价值观导向有问题,传统文化教育不够;课程设置机械,教学方法单一,等等,这都给当前意识形态工作构成现实挑战。

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形势仍然严峻,特别是在现实生活中,一些错误思潮和政治谣言妄图掀起波澜、制造事端。因此,要注意防范社会心态负面情绪滋长蔓延,侵蚀社会思想根基、消解党执政的群众基础;要注意防范社会热点问题被蓄意泛政治化、泛意识形态化,酿成意识形态事件;要注意防范国际议题的负面舆论投射和有害信息倒灌,防范境内外敌对势力勾结合流、联动搅局;要注意防范有人利用社交媒体等网络平台进行社会动员、煽动“街头运动”。

三、努力形成意识形态建设的整体合力

十八大以来,党对意识形态工作更加重视,认识更加深化,从上到下达成几点共识: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意识形态工作的任务更加明确;对意识形态工作的职责和落实措施更加系统;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创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视,要围绕理论创新、手段创新和基层工作进行;要树立大宣传的工作理念,各级党委要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切实抓好意识形态工作。

(一)要以发展的实绩,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公信力

中国共产党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一个个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使得长期以来挑战主流意识形态的新自由主义、社会民主主义、普世价值论、历史虚无主义等反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潮影响力下降,逐渐失去市场,失去人心;国际上的“中国崩溃论”“中国失败论”等渐趋式微。党和人民不断增强“四个自信”,进一步提升了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自信,也提升了对多元社会思潮的引导力、对非主流意识形态的整合力。主旋律更加强劲高昂,正能量更加汇集凝聚,主导力更加强大从容。将来更要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实现跨越式发展,继续以发展成就增强意识形态的说服力和对其他国家民族地区的吸引力。

(二)要以创新的理论,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感染力

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创新。道格拉斯·诺斯指出:“大凡成功的意识形态必须是灵活的,以便能得到新的团体的忠诚拥护,或者作为外在条件变化的结果而得到旧的团体的忠诚拥护。”[4]毛泽东同志指出:“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任何国家的思想界,都需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产生自己的理论家,来为当前的政治服务,单靠老祖宗是不行的。”[5] 社会总是在发展变化,意识形态领域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创新。要立足新实践,总结新经验,升华新理论,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努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为意识形态工作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

(三)要以正面的引导,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引领力

习近平主席在2013年8月19日全国宣传工作会议发表讲话时指出,宣传思想工作要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与文艺工作者的座谈会上的讲话更是明确了当代作家艺术家在意识形态安全和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职责使命,要他们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 [6]。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上,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前所未有,所以要提高宣传思想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充分发挥宣传思想工作正面宣传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发出中国好声音,为社会输出正能量。

(四)要以有效的传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力

善于在舆论场发出自己的声音,构筑主流意识形态宣传大平台,要积极发挥传统媒体公信力优势,通过新媒体与敌对势力正面交锋,在讲坛、课堂上辨析错误思潮,击破意识形态“谎言”,在社会挖掘、宣传感人故事和凡人善举时,大力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要积极起到思想引领和话语主导的重要作用,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引导力。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要提高思想工作者的新媒体素養;二要加强“红色网站”、政府门户网站建设;三要进一步清朗网络空间;四要善于利用互联网平台扩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际传播。

(五)要以比较的视野,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借鉴力

西方发达国家从来就没有放弃过意识形态阵地。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曾指出:在宣传上花1美元,等于在国防上花5美元。西方发达国家在意识形态领域积累了一些丰富的经验,例如:以法律手段强化意识形态;以政府主导掌控意识形态;以思想教育引领意识形态;以宗教形式塑造意识形态;以各种组织推广意识形态。他们通过法律建设、文化宣传、价值灌输,努力扩大意识形态的国内国外影响。西方发达国家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做法和经验,我们都要研究借鉴,不能不加分析、一概排斥。要从我国实际出发,坚持实践的观点、历史的观点、辩证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推进和创新我国意识形态工作。

(六)要以负责的精神,统筹推进意识形态工作的执行力

各级党委要坚守意识形态阵地,切实负起意识形态的主体责任。要时时关注本地区、本部门意识形态,把握好意识形态的导向;要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重要内容纳入议事日程,加强监督检查,切实抓好意识形态队伍建设。

总之,意识形态工作在过去、今天和将来都是一项极其重要、不能有丝毫放松的工作,我们要树立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主动作为的责任意识,与时俱进的时代意识和率先垂范的表率意识,加强和创新意识形态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驾护航。

[参 考 文 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29.

[2] 蓝雅歌,白云洁.美民主基金会向中国境内涉藏涉疆团体提供近亿美元[EB/OL].(2017-9-10)[2016-5-20].http://www.360doc.com/content/16/0520/09/14524588_560641867.shtml

[3] 张千帆.宪政民主应成为基本共识[J].炎黄春秋,2012,(6):64.

[4] 唐爱军.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的话语转型[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4,(5):54.

[5] 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报社,1980:321.

[6]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14.

猜你喜欢
意识形态挑战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意识形态、文艺、宣传与百姓生活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二胎题材电视剧的多维解读
西方涉华纪录片意识形态的建构与展现
叽咕乐挑战
第52Q 迈向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