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该过“半称心”生活

2018-05-14 10:56
祝您健康·文摘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晚年生活李先生精力

杭州灵隐寺有这样一副对联:“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这副对联语言朴素直白,却蕴含深刻的哲理,妙处就在“半称心”这个“半”字上。

李先生是一家国营企业的领导干部,今年刚从岗位上退休。一直公务缠身的他自认为会享受退休后悠然自得的生活,可是没过几个月,原来经常高朋满座的家,变得安静下来,空闲时间是多了,可价值感却少了,他开始闷闷不乐。如果李先生能早些看到这副对联,或许能重新看待自己退休前后的生活转变。退休前,他总是被工作需要,被他人需要,显得自己很有价值,可是时间却是属于别人的;退休后,时间属于自己了,而他却似乎不再被需要。鱼和熊掌总是难以兼得,若李先生能抱着一份“半称心”的心态,或许就能接纳所失,珍视所得,重新寻找生活的意义。

老年人皆已过了追名逐利的年纪,需要开始逐渐回归自我。与处在奋斗路上的年轻人不同,老年人不再具有太多精力和时间,若对身边的人或事要求过高,只能徒增烦恼。这并不代表老年人不能继续发挥余热,老年人仍可以追寻梦想,只是要少些刻意,多一份享受过程的心情。所以,“半称心”首先应解读为:不追求完美,更能接受遗憾。

进一步讲,“半称心”在提醒我们,要多看到称心的一面,忽略那些不称心。这是一种美好的生活态度。揪住问题不放的人,总是深陷于问题之中。只有跳出对问题的纠结,人才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看见麻煩以外的世界。生活中,老年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践“半称心”。

健康“半称心”。正所谓“年轻时,病怕人;年老时,人怕病”。年纪大了,各种疾病容易找上门来,有些老年人会感到痛苦。“半称心”是接纳生命变化的自然规律,坦然面对日益衰老的身体机能,避免过分为身体健康纠结。

生活“半称心”。退休工资不如别人,老朋友过早离世,投资理财不如意……晚年生活不可能是完美的。“半称心”是学会接纳生活的不确定性,由此提醒自己避免深陷于问题所带来抑郁状态,保持更为积极的生活态度。

子女“半称心”。为人父母总希望子女过得好点,因此有些老人会期待子女按照自己期待的方式生活,例如早结婚、稳定工作等,或对媳妇、女婿较为挑剔,容易与年轻人产生摩擦。“半称心”是看到时代的变迁和两代人的思维差异,试着尊重年轻人的选择,少些控制,多把注意力放到自己的晚年生活上。

“半称心”不是无奈和消极,而是一种把琐事看淡、眼界放远的豁达。以“半称心”态度生活,是为了卸下自我的精神枷锁,让晚年获得内心真正的自由。

(马健/文,摘自《生命时报》)

猜你喜欢
晚年生活李先生精力
睡着了还能到处走动
过第一等的晚年生活
Excerpt from Three Days to See
别把精力拿去掩盖缺点
谁是最佳选手
相亲男跪守门口数月“求爱”
离退休支部工作在帮扶离退休职工晚年生活的路径探讨
已无头发可寄
文心悠悠步匆匆
对离退休老同志安度晚年生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