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绍霞
2017年A股市场走出二八分化的结构性行情,蓝筹股强势上涨,高估值的小盘股、垃圾股走势疲弱。今年2月以来,大盘蓝筹股出现了较大幅度的调整,以创业板为代表的小盘股异军突起,走势强劲。与此相伴的是,“创蓝筹”概念横空出世,一些机构、媒体热心地向投资者推荐“创蓝筹”。“创蓝筹”是个什么鬼?难道创业板市场一夜之间突然冒出了一批蓝筹股吗?
蓝筹股通常是指那些在其所属行业内处于龙头地位、业绩优良、现金红利优厚的大型上市公司股票。其主要特征是企业规模大、盈利能力强,基于行业内的竞争优势和盈利能力,企业经营现金流良好,另一方面,企业已越过了高成长期,虽然业务仍保持一定的增长,但不需要为未来发展而发生大规模的资本性支出,因此,企业能持续为投资者提供丰厚的现金分红回报。
蓝筹股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能够长期为投资者提供较为丰厚的现金分红回报。A股市场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涌现出一批蓝筹股,个人认为,这些蓝筹股目前主要集中在沪深两市主板市场。
2012年8月笔者曾为《证券市场红周刊》撰文《大盘十年零回报,投资者不如择优质股坐等分红》。2001年6月上证综指自2200点跌落,2012年8月仍在2200点下方,大盘十年零涨幅,对于追逐股价涨跌的投资者而言,十年间总体投资收益率为零。而如果投资者长期持有那些持续现金分红回报较高的上市公司的股票,即使坐等现金分红,也可获得可观的现金分红回报。笔者分别以深市的格力电器和沪市的宇通客车为例,对此进行了分析探讨:
如果投资者于2001年底以收盘价9.96元买入1股格力电器并持有到2012年8月的话,则历年累计可获得的现金分红为10.55元、累计现金分红收益率105.96%。如果投资者于2001年底以收盘价13.8元买入1股宇通客车并持有到2012年8月的话,则历年累计可获得的现金分红为17.12元、累计现金分红收益率124.05%。
实际上,在这十年间,格力电器、宇通客车不仅给投资者带来可观的现金红利收益,而且也为其持有人带来惊人的资本利得:2012年8月10日格力电器收盘价20.96元,2001年底-2012年8月10日复权价(不含现金分红)为134.76元,股价较2001年底的9.96元上涨了12.53倍!
而在其后的2012年-2016年之间,格力电器、宇通客车继续为投资者提供了丰厚的现金分红回报:
如果投资者于2012年8月10日以收盘价20.96元买入1股格力电器并持有到现在的话,则最近五年(2012-2016)间累计可获得的现金分红为12.10元、累计现金分红收益率57.73%。
如果投资者于2012年8月10日以收盘价22.89元买入1股宇通客车并持有到现在的话,则最近五年(2012-2016)间累计可获得的现金分红为10.15元、累计现金分红收益率44.34%。
如果投资者于2001年底以收盘价9.96元买入1股格力电器并持有到现在的话,则由于历年送转股,至2012年8月持股数由1股增至6.43股,截至目前原先的1股增至12.86股,2001年底至2016年累计获得现金分红88.35元,不考虑分红再投资、不考虑股价上涨因素,现金分红回报率為887%。
如果投资者于2001年底以收盘价13.8元买入1股宇通客车并持有到现在的话,则由于历年送转股,至2012年8月持股数由1股增至3.88股,截至目前原先的1股增至10.47股,2001年底至2016年累计获得现金分红56.49元,不考虑分红再投资、不考虑股价上涨因素,现金分红回报率为409%。
上述分析表明,2001年以来,虽然A股市场总体上表现平平,但以格力电器、宇通客车为代表的一批蓝筹股为投资者提供了丰厚的现金分红回报,而业绩增长及现金分红增长,也推动了企业内在价值的大幅增长,其股票价格也因此出现了惊人的涨幅。
当前A股创业板市场是否也出现了一些这样的优质蓝筹股呢?笔者对此持怀疑态度。
蓝筹股的显著特征是在其所属行业内处于龙头地位、企业规模大、盈利能力强,现金流好,能持续为投资者提供丰厚的现金分红回报。而创业板以中小型创业企业为主,无论是从企业规模、还是现金分红水平来看,都不具备蓝筹股的特征。
从企业规模来看,创业板50指数成份股市值前十大股票2016年净利润合计数为90.4亿元,而2016年格力电器净利润为154.2亿元,创业板50成份股中市值最大的10家公司利润之和显著低于格力电器一家上市公司的利润。
从现金分红水平来看,创业板50指数成份股市值前十大股票的股息率在0.12%~0.86%之间,低于一年期银行存款利率,显著低于主板蓝筹股上市公司的股息回报率,这样的股息回报率显然算不上丰厚。
上述分析表明,无论从企业规模、还是现金分红水平来看,当前A股创业板市场一些所谓的“创蓝筹”都不具备蓝筹股的特征,仍然是处于成长期的中小企业,至于这些企业将来能否长大,成长为货真价实的蓝筹股,仍然需要经历时间的检验。
创业板于2009年底推出,迄今已近十年,如果这个市场果真培育出了一批蓝筹股,为投资者创造了价值,那么应该是可喜可贺的,但如果并非如此,只是推出一些似是而非的股票,贴上所谓“创蓝筹”的标签,吸引散户跟风炒作,则难免有利用概念炒作、割韭菜之嫌。如果投机性机构一定要炒作,可以为之贴上科技股、成长股、乃至近期火热的独角兽的标签,而不是所谓的“创蓝筹”的标签,“创蓝筹”是一个伪概念。
(作者为无锡万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