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悦
突发的混乱正是最好的教育契机。如果一个教学活动中,孩子没有任何问题地持续进行着,我们反而要思考一下,这样的教育方式是否带给孩子足够的发展价值了。所以,不慌张、不纠结的态度,才是教师直面问题的专业状态。这样才能静下心来分析问题、寻找对策。
如果老师的教育視角足够宏观,对孩子足够信任,就能够发现这些看似捣蛋的行为背后,隐藏着异于一般的创意。王老师读懂了林林的翻滚,那是模仿小球的滚动。读懂孩子的行为,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需要教师有心理学、教育学的知识储备,还需要教师能耐心观察与等待。课前关于“风”的主题活动开展得比较全面,孩子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才会在音乐活动中表现出这样生动形象的肢体语言。音乐活动的目的是欣赏感受与表现创造,而林林的行为正是因为对音乐旋律充分感受后,才能运用已有经验进行表现和创造。作为老师,应该肯定他的这一行为。事实上,王老师做得也很好。接下来还可以怎么做呢?
顺势实践。如果教室的地板够干净,那么滚一下也无所谓。如果教室里有备用的地垫,临时铺一下也可以。如果孩子有更换的衣服,那么活动结束再换一身也无妨。孩子的创意要肯定,同时要基于教学领域的关键经验来进行能力的提升。此时,教师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根据音乐来表现小绒球轻轻滚动的样子,不仅有节奏的变化,还有动作力度的控制。
转变方式。如果地上很脏,也没有备用地垫,那老师可以先肯定林林的行为,再和孩子讨论。如老师可以说:“怎样可以既不躺在地上,还能用身体动作来表现小绒球随风滚动呢?”一方面,能够让孩子明白,如果行为不恰当要停止,这是规则;另一方面,启发孩子思考,找到更好的办法。顺势引导孩子进行转变和再创造,会产生更好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