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智慧
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写”一直是学生所头疼的一个环节。学生大量地背诵文章,却不知如何使用;给出话题,却不知如何下笔。这种情况对于作为英语教师的我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困惑。在研磨一节读写结合的公开课中,反复研究探讨的过程让我受益颇多。
我所准备的是新目标八年级下册Unit8 Have you read Treasure Island yet? 这一单元中的一篇文章 A country music song changed her life forever,是一篇讲述乡村音乐改变一个女孩命运的说明文。《初中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八年级学生在读与写上能克服生词障碍,运用适当的阅读技巧与策略理解文章大意;能根据提示独立完成作文。而本篇文章既可以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也可以给学生提供练笔的机会,从而完成由“语言输入”到“语言输出”的过程,使本节课教学目标十分明确。即运用阅读技巧,翻译理解文章,学生会用所学语句来描述自己喜爱的歌手或作家,培养学生运用阅读策略获取信息的能力,提高写作能力。教学目标确立之后,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采集、备课。
一、采学情,确立重难点
作为初中的高学年,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但是对于阅读的方法和技巧掌握的还不是很全面,如在做回答问题这一题型时,不读题,盲目的从文章中找答案,特别是对于细节的处理还欠妥。在初次接触长篇课文时,我发现我所教的学生所关注的只是文章中出现的语言知识点,忽略了文章的结构以及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学生能够表达出自己的思想,但用到作文中语言匮乏,结构不合理,描写缺少逻辑顺序。根据我所教两个班学生存在的这一问题,我将本节课的重点设置为分析文章结构;指导学生写作。难点为培养学生获取并整理信息的能力。通过阅读积累,丰富语言表达,提升写作技巧。
二、采教学素材,激发兴趣
因为本课是节读写课,内容较听说课相比略微枯燥些,这让我在备课时有些迷茫,怎么才能在导入上激发出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又能够贴近本节课的话题“乡村音乐改变女孩命运”。我记得在八年级上学期时班级里组织的英语卡拉OK上,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都有自己喜欢的歌曲,也有自己崇拜的歌手,想起这个我决定在这个环节上围绕Who is your favorite singer ? Which song do you like best ?两个问题进行自由对话,结合比较受欢迎的综艺节目《我是歌手》或许会调动出学生的积极性。不过根据我所教两个班学生的特点可能会出现以下情况:1.学生过于活跃,易偏离本节课主题;2.学生平时不爱举手发言,易冷场。于是我想,要提前做好准备,可以结合我自身提问Do you know my favorite singer ? 这一问题既可以自然地将学生拉回到主题,又可以继续延伸。此环节的设计为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创造了语境,给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同时也为下面阅读与写作奠定了基础。
三、采教材,明确思路
本课的教学任务为“读”与“写”。然而学生在读的时候抓不住关键点,缺少一定的阅读技巧,为此我将设置粗读与细读环节,目的是让学生发现阅读回答问题时必须要先审题,根据问题判断答案特点。可以采用学生合作学习、教师点拨的方式细读了解文章脉络,分析文章结构,为写作打下伏笔。从之前几次考试情况反映出学生的共性问题,在中考题型填空阅读这上得分较低,所以我又反复读文章,将文章改编成中考题型填空式阅读,此环节目的是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掌握,让学生感受到答这类题型的要求——要弄清文章大意以及注意词语的运用。
那么怎么将读与写结合呢?我想到直接给出话题要求,分析结构,但总觉得过渡的太突然,学生不一定能接受。其他老师给了我一个建议,可以在习题上设计一下,对文章的重点语句以习题形式检测,把习题中的句子放在同一语境之内,让我顿时有了思路,再添加一些句子就变成简短的一篇文章My favorite singer 。这样学生读完后会更容易发现由词到句,由句到文是如何转化的。再分析文章结构就轻松了些。必要的话也可以让学生点评我所写的范文,有哪些是自己可以学习的地方,如分段,用词准确,句式新颖,复句的使用等等。
本节课的难点就是写,而且还是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内容可写。备到这我想优秀生对我所给的话题的写作思路应该很清晰,但是还要考虑到的问题是英语学困生较多,对他们来说可能仍然不知道从何下笔。因此我想到了分层写作即优秀生可以自由发挥,中等生可參照板书上的文章结构(也就是题纲),而学困生可以运用模板,就是保留范文的主干,挖空让他们去填写简单的词语。在课堂上我可以根据时间的把握选择学生在黑板上现场写作,让大家共同点评,在点评其他学生所写的作文的过程中,自己也会发现自己写作时所存在的相似问题,同时提醒大家注意写作易错点。
整堂课我根据课文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写作,目的是让学生有话可写,让学生在这节课上获得成就感,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整节课的课堂效果超乎我所预设,我认为在今后的读写结合课上可以作为我的一个参照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