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对于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要求逐步提高,因此也为高校的育人模式提供了新的机遇、挑战和思路。从目前的市场需求来说,更偏向于综合性人才,这种综合性不仅仅体现在人才的综合素质上,更多的体现在对于多学科知识联合运用的方面,单一学科的精通已完全无法满足高水平项目的内容需求,而作为培养学生此类特性的主要机构—高校,在这种需求下其发展也应该逐步实现联合话和深层次化。中国药科大学(下称“我校”)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下称“我院”)近年来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笔者以此为基础对新型联合运营模式下的高校育人工作应如何开展进行了探讨。
[HTH]关键词:[HTK]联合;学风建设;教育效果;工作渠道
1 深化“联合”培养
联合培养一直是我院甚至我校的重点培养方式之一,目前我院有众多联合培养方式,包括校企联合培养、高校联合培养及中外联合培养等,培养方式的多样性长期以来为学生的就业和进修都提供了巨大的帮助,各类联合培养的方式也趋于完善,在此基础之上,我院将在“十三五”期间进一步深化联合培养的模式,在现有“校外”联合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加大“校内”联合培养的建设力度。
1.1 院部联合
高校一直被认为是学生人生职业规划和身份转变的重要场所,长年以来,我校在大力进行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也在积极开展各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和学工活动。基于当下学生工作发展的需求,我院在“十三五”期间应进一步加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我院由于培养模式的特殊性,低年级学生均在理学院进行学习,所学习的内容均为基础理论类知识,这一培养模式确保了学生在进行专业学科学习之前有足够的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但对学生自身发展的指导性不足,学生初入大学正处于人生规划的懵懂时期,也是自身发展方向的成型阶段,现阶段培养模式中基礎能力的强化无法补足学生在职业规划中存在的不足,学生对专业内容的了解、发展方向的确定以及人生理念的成型均对学生在高年级甚至毕业后的发展方向和发展前景有长远的影响[13]。
1.2 政教联合
十二五”期间我院行政与教学各部门通力合作,在校、院各级领导的带领下完成了一些列如品牌学科建设、学科宣传、学术交流及社团建设活动,在各学生及教师群体中引起了良好的反响。现阶段我院行政部门与教学部门在学生培养方面均已建立了较为成熟的模式,但两部门在相互的交流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造成此现象原因包括员工自身专业方向的差异性,也有交流活动形式的局限性。基于以上因素,我院在“十三五”期间应加强不同部门员工的培养,对行政部门员工加强其学科专业方向性知识的学习,对教学部门员工加强其学生发展方向及就业形势的学习。与此同时应深化部门间交流方式,从以往的工作成果交流逐渐转变为工作问题及工作困难的交流,求同存异,互补互助,从而完善现有的学生培养模式。
2 改革学风建设,稳步建设学生优良学习环境
2.1 推行自主考勤制度
我院现阶段已完全落实辅导员查课制度,但由于工作性质的限制,使得目前学生到课考勤制度存在一定的缺陷,经院内研究,在坚持完善辅导员查课制度的基础上,推行学生自主考勤制度,到课统计负责到人,由辅导员不定期抽查各班级到课情况及其真实性,对抽查结果不良的个人按《学生手册》进行相应处理[4]。
2.2 落实新型帮扶制度
我院由于培养模式的特殊性,目前属院内管理的为大三及以上年级的学生,经过长期调研讨论,在高年级学生中,“一对一帮扶”制度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原因为就业、考研及实习等内容在学生学习生活中占比的加大,导致帮扶对象和主体均对此种制度产生一定的抵触,降低了“一对一帮扶”制度的效率。在此基础上,我院在“教育管理年”将试推行以淘汰制为基础的班级帮扶制度,减少因帮扶而对优秀学生产生的影响,同时针对性较强的对学风、班风存在问题的班级进行风气改善。
3 推行立德树人,切实提高学生道德教育效果
3.1 强化文明礼仪教育
举办“厚德端行,励志修身”主题教育活动,打造文明课堂、文明宿舍、文明实验、文明考场、文明网络,增强学生的文明意识,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设立青年文明岗和党员示范岗,加强文明督导和纠正,促进学生的素质养成;会同有关部门做好普法宣传教育,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和公民意识。
3.2 开展素质拓展活动
继续在本科生中开展素质拓展训练营活动,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组织协调和团队协作能力;暑期组织学生参加海外交流和用人单位夏令营活动,开拓学生视野,提高综合素质。
4 新建考评制度,积极拓展完善学工工作渠道
4.1 新建院内互评制度
由院部内院长和书记牵头,对各辅导员阶段性工作的进度和成果进行评价,同时由辅导员自己对自身阶段性工作中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不足进行总结,在辅导员群体中开展互评活动,对辅导员工作形式、工作成果及工作习惯等进行综合评价并提出改善意见[5]。
4.2 落实学生直评制度
将学工工作的主要对象—学生直接纳入考评制度,有分管书记牵头,从各班级民主选取学生代表参加辅导员考评会议,会议按季度举行,由学生直接反应辅导员各季度学生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实时性地改善辅导员的工作方式和方法,并对上一季度中问题的改善情况进行总结,切实提高学工工作的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郅庭瑾.论我国教育管理伦理的缺位与现实对策.教育科学研究, 2006,(10):59.
[2]安世遨.教育管理范式的历史发展与趋势.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32(05):125132.
[3]周湘林.大数据时代的教育管理变革.中国教育学刊, 2014,(10):2530.
[4]严万山.浅谈大学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改革与开放, 2011,(10):7980.
[5]张运红.人性假设视阈下中西教育管理的分歧.现代教育管理, 2012,(05):116120.
作者简介:田野(1989),男,汉族,硕士,辅导员,初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