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林
摘要:我国当前大地测量及卫星导航定位技术虽然发展速度较快,但在实际测量中经常会出现相应的问题。因此,本文主要针对大地测量与卫星导航定位技术中出现的问题做进一步分析,简单阐述我国大地测量和卫星导航定位技术未来发展前景,提出合理建议。
关键词:大地测量;卫星导航;定位技术;新发展
我国大地测量和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发展速度较快,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经常遭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导致其过程出现各样问题。所以,就需要对大地测量和卫星导航定位技术进一步分析,提出科学合理应对预测,为大地测量和卫星导航定位技术未来发展,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1 卫星导航自身作用
卫星导航主要是向客户提供准确位置,逐渐取代无线电导航,促进全新导航定位技术进一步发展,其自身具备精确性和实时性以及全天候的特点。
1.1 卫星导航创造的经济效益
卫星导航技术在海洋和陆地以及交通运输中运用,促进世界交通运输行业发生较大的改变。卫星导航在工业和资源调查以及社会治安等多个方面得到广泛运用,从而凸显出其自身的应用潜力。另外,卫星导航还在飞船和空间站以及航天飞行行业中发挥自身导航定位作用,在提高飞行定位准确度的同时,简化检测设备的流程,最终促进航天技术的快速发展。除此之外,我国当前发展环境下,卫星导航定位技术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发动机,逐渐促进其系统成为一项比较重要的基础设施。
1.2 军事应用是卫星导航重要发展领域
在军事运行过程中,卫生导航可以充分发挥自身导航定位作用。例如,巡航导弹和空地导弹以及制导炸弹过程中,可以精确其中的数据,在提高武器命中率的同时,提升武器的威力。但由于提高武器的制导精确度,会造成攻击武器的数量大量减少。而在实施卫星导航后,可以成为武装力量的支撑系统和武装力量的重要基础。另外,卫星导航还可以通过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结合,协助作战系统的指挥。除此之外,在实施卫星导航技术后,还可以对定位和时间以及信息准确操作,例如,协调轰炸和搜索以及无人驾驶工作的测绘工作。
2 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在大地测量中的应用
2.1 北斗卫星系统在地籍测量中的运用
首先,在地基测量中应用过程中,需要依照相关管理部门制定的标准和制度,将地基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依据各个城镇地区的规模对其进行适当控制。在通过北斗卫星导航定位对地籍控制过程中,导致其数值的准确度较低。所以,只有确保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地基控制的数据准确度,才可以满足对地基绘画的需求。其次,在大地动态监测中的应用,只有将相关测量数据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才可以满足对土地调查和动态监测的标准和需求。最后,在土地监测过程中,应用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在提高检测速度和精确度的同时,避免传统检测方法的中出现的问题。所以,只有在应用导航定位系统过程中,适合各种复杂的发展需求,最终才可以实现对土地检测的实时性和数值化特点的同时,有效确保调查数据的准确度。
2.2 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在工程测量中的运用
在运用BOS 系统过程中,需要对基准点数据进行计算,将起点作为重要控制点,确保两点之间的位置合理分布。另外,在使用BOS技术对其观测过程中,需要依据相关管理部门制定的《工程测量规范》标准,其内容对测量精度和误差的要求,最终确保下观测位置的准确度。由此可见,在工程和建设测量过程中,只有合理运用北斗卫星导航定位检测系统,才可以获取施工周边环境的实际情况,例如,自然环境影响因素和地质环境等等,所以,只有通过对施工环节严格的检测,在确保施工周围环境良好的情况下,确保检测各项数据的准确性,最终突出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在建筑工程测量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3 地壳运动检测和大地测量地球动力学研究
站在中国地壳运动的角度,对网络平台和数据进行观测,逐渐出现了我国当前地壳运动的速度观测的最新结果,依照我国当前大陆地质实际状况,将大陆进行科学的规划,采取GPS检测技术,对大陆表面运动和震动速度进行全面检测,确保得出数据的准确性。另外,还需要通过中国大陆的多个地区周边环境进行全面观测,从而得出准确数据,依据连续介质的假设,通过双三次样条函数模拟的方法,得出我国大陆整体水平位移的速度。当获取国内大陆水平应变率的情况下,需要依据相关数据,对我国当前实际结果状况进一步分析,依据相关调查数据,对我国当前沿海海岸在欧亚发展环境下的水平运动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最终得出GPS观测技术和连续观测之间的区别。
综合上文所述,我國大地测量和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处在一个快速发展时期,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加强对大地测量和卫星导航定位技术未来发展趋势的分析,最终促进其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程鹏飞,杨元喜,李建成,孙汉荣,秘金钟.我国大地测量及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的新进展[J].测绘通报,2007(02):14.
[2]陈俊勇,魏子卿,胡建国,杨元喜,李建成,朱耀仲,许才军,孙和平,罗志才,吴斌,文汉江,查明.迈入新千年的大地测量学——第22届IUGG大会有关大地测量部分的技术总结[J].测绘学报,2000(01):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