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情境下的供应链金融风险应急决策研究

2018-05-14 07:11陆林玉姜丽宁
知识文库 2018年14期
关键词:供应链安全性互联网+

陆林玉 姜丽宁

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兴起,打破了传统金融行业的壁垒,但也存在新的风险问题,在风险发生时做好应急决策,关系到互联网金融平台的稳定性发展。本文研究了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发展的现状,并分析了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存在的风险,最后给出应急决策建议。

“互联网+”行业的兴起,突破了传统行业间的壁垒,由此诞生了很多新兴产业,而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就是将传统的实体经济产业建构在互联网平台上,用供应链的思想运营的一种金融业新模式。以阿里巴巴为首的网络商业金融平台的出现以及它所贯穿的一整条的金融行业供应链的运营模式,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同时也改变了传统行业的运营模式,重构了整个金融市场的价值体系。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凭借其独特的运营模式和风险管理战略,不仅解决了传统金融行业信息孤岛的问题,消除了传统产业链上各上下游环节脱离的现象,它创造性的网络借贷的模式,解决了中小型企业融资难问题,而且有利于合理分配盘活金融参与主体的流动资产,提升产业链内参与主体的运作效率。

然而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和发展,人们对于互联网金融这个“新生儿”开始产生质疑。人们对信息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互联网行业的安全性问题却日益增多,互联网的不安全性和使用者對安全性的隐私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而将互联网与金融业相结合形成的互联网金融一旦出现重大安全性问题,这造成的损失将是无法估计和衡量的,这显然不利于就金融业的健康发展,所以对于互联网金融行业的风险管理尤为重要。只有对互联网金融风险实现事前的管理和监控,才能保证互联网金融朝着良好的发现发展。

1 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发展现状

随着网络迅速普及,互联网与金融行业的融合越来越深入,逐渐形成了“互联网+”背景下新的供应链金融模式,即服务加强型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技术型加强型互联网供应链金融、产业联合加强型供应链金融。

1.1 服务型互联网供应链金融

传统的供应链管理只是对商品流通过程的管理,而忽略了商品管理的服务性。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服务型产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要。而互联网平台催生的线上服务平台,更加注重对客户的需求和反馈服务,大大提高了商品的服务性。通过互联网技术的供应链金融是采用线上线下“双渠道”的销售经营模式,弥补了传统金融行业的不足,增强了产品的服务性。比如传统的供应链中完整的链条包括生产、运输、销售等方面,这些行为都是通过线下来完成的。而采用互联网技术将这些供应链上的信息实现共享,将有效地减少信息不对称行为,更好地帮助企业内部做出决策,有助于用户进行实时查询。

1.2 技术型加强型互联网供应链金融

随着“互联网+”战略的提出,互联网技术和金融行业的融合在不断地加深,借助于高智能的互联网技术平台的发展优势,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转型到金融行业。比如电商巨头阿里巴巴的“支付宝”“余额宝”“蚂蚁花呗”等业务,互联网企业通过自己的技术优势和用户人数优势,创建了一套完整的供应链金融系统。与传统的供应链相比,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可以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技术等信息技术立足于多边利益构建信息网络,进而优化供应链的运作模式和商业模式,进一步促进产业间的融合。

1.3 产业联合加强型互联网供应链金融

在整个供应链环节中,有很多中小型的企业,无法与主导型的企业联系密切,导致这些中小型的企业存在较大的融资困难性。而互联网供应链金融衍生出的虚拟市场,能够将这些中小型企业进一步融合,从而发挥各自在供应链内部的价值和作用。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加强了产业间的联系,有助于家底供应链的运作成本,从而降低交易成本,同时也有助于帮助中小型企业迅速成长,增强市场竞争力,增加市场活力和创造力。

2 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国金融业“基因革命”大势所趋,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在我国获得了迅猛发展,其在提升我国金融业服务质量和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促进金融业深化改革和开放创新、推动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重大风险问题,如信息安全性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网络借贷风险等,具体区别如表-1所示:

2.1 信息安全性风险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海量的信息增长,导致了数据的备份和恢复时间增加,难度增大。在技术发展有限的情况下,怎样才能更好地将用户数据保护起来,将核心数据进行抽离,并保障企业能够快速地进行数据排查和风险应急,这都是关系到互联网供应链金融信息安全性的重大问题。互联网服务所提供的内容已经发展到社交、购物、金融贸易等多个非常敏感的领域,且直接和金钱打交道,网上银行、支付宝、余额宝等多个网络支付渠道安全性问题日益突出,用户的切身利用越来越受到威胁。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信息安全性问题是一个必不可免的现实性问题。

2.2 市场风险

由于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我国金融市场的进入门槛越来越低,很多刚成立的新企业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参与进来。由于一些刚成立的企业并不具有完整的企业性质和企业稳定性,企业数量的增加导致金融市场的虚假繁荣,同时由于互联网行业的低门槛性,他们都可以参与到供应链环节上来,导致供应链结构的不稳定性。无论是企业的规模、股东数量、盈利能力等都没有经过细致的考量,这就增加了互联网供应链金融交易的风险性。

2.3 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又称为违约风险,指的是在双方协定交易行为后其中一方不能履行承诺而对其另一方造成的损失的风险。信用是现代社会商业活动的通行证,无论个人还是机构都必须要重视信用问题。传统的金融行业的信用风险等级较稳定,供应链上的参与主体少,主要是大型企业和银行,信用评价体系健全。然而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导致供应链上的参与主体变多,将面临更多的虚假信息和联合欺诈行为,同时由于互联网金融的信用评价体系建立不够完善,导致信用等级评价不够客观正确,这就导致了越来越多的信用风险问题。

2.4 网络借贷风险

信用风险催生的另一大风险就是网络借贷风险,主要集中于当下高校的网络“借贷”现象。一些不合法的平台借助互联网金融这个“假面具”,进行不合法的放贷活动,以高额的贷款诱导大学生进行贷款。这些虚假的互联网金融平台扭曲了信用价值体系,用“门槛低、额度高、利息低”的条件诱导大学生进行贷款,并且以人身安全作为担保条件,实现自身的暴利,严重损害了大学生的利益和自身安全。“校园贷”风行的主要原因還是由于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审核松、门槛低、放款快,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进行约束。

3 互联网供应链金融风险规范建议

3.1 加强法律约束。

我国目前尚未有一部专门的法律对个人信息数据,特别是个人金融信息的收集、使用、披露等行为进行规范,这使得我国现行的关于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的法律法规都过于原则化、抽象化,实际操作性不强。另外,大数据企业往往跨界金融领域,尽管政府本着金融创新、加快金融改革的理念表示支持,但是金融监管机构尚无明确的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制度来给予规范。正是因为法律方面的缺失,让很多人钻了空子,打了法律的擦边球,让个人信息安全得不到保护。再者大数据企业必须认真学习传统金融机构监管政策,积极关注政府出台的新措施,及时调整业务。

3.2 建立健全我国的信用机制。

一套行之有效的信用机制的完善,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社会的整体信用度。然而,这套机制的建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过程。那么如何保证众筹行业的信用度朝良性发展呢?比如实际的做法是,监管机构对众筹平台赋予责任,将强众筹平台对项目发起者的深度审核,跟进项目的发展,直到最后众筹项目对所有的投资者做出相应的回报。

3.3 建立企业内部的应急控制机制

企业内部要有自己企业的风险应急决策机制,要加强对企业内部人员风险识别能力的培训。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相比于传统的企业,会面临着更多的风险更大的挑战更多的不确定性,因此在对互联网金融产的设计、生产、销售的供应链环节上需求更多更优秀的风险识别人才。同时在对供应链金融上下游企业的交易中,还需要考虑到双边风险,对企业自身的风险应急措施要求更高,对人才的要求更高。

项目:南京邮电大学实验室项目号:P040061042。

(作者单位:南京邮电大学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供应链安全性互联网+
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
西药临床应用中合理用药对其安全性的影响
关于桥梁设计中的安全性与耐久性问题的几点思考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改变集装箱供应链商业模式
产品可靠性与供应链集成优化设计研究
全氢罩式炉的安全性
基于顾客满意度的供应链绩效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