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宏达
自2016年党中央提出“两学一做”系列学习教育以来,各基层党组织围绕重要的安排与部署,在如何立足于本岗位做出更大的社会贡献等命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尤其是在党员教师群体中,其由于工作性质等特征更应该在学习理论、完善行为等方面形成更高的约束力,更应该成为党员及群众中的“一盏明灯”。本文结合党员教师党员“一盏灯”要求,对其创新模式进行分析,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今后的相关党员活动、提升党员形象等作出应有的贡献。
2016年党中央提出了“两学一做”学习要求,在全党、全社会引起了广泛的反响。2017年至今,在深入开展两学一做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形成以党员为核心带动,树立岗位模范,立足岗位做贡献等核心理念与思想。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从根本上解决了我党基层组织建设涣散、党员社会认同度不高等客观问题,在树立了党员形象的基础上,拉近了党员与群众的距离。基于上述背景,我校创新性的开展了党员教师“一盏灯”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以此为基本研究对象,探究此项活动中的具体创新性,希望能够为后续类似的党建活动开展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1 党员教师的要求内涵
教师是教书育人的排头兵。而在现代教育理论中教师通过言传身教对人格与价值观的塑造尤为重要。基于此党员教师与其他职业的党员相比较,更应该强化自我要求从而达到上述根本目的。从其核心要求的角度来看,大致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紧密围绕党中央的有关部署,完成相应的基层党支部建设任务。要主动加码、体量,在标准化建设与规定动作的基础上努力创新,做到内容与形式的双丰收。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上则是需要在完成国家规定的基本“动作”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特征、结合教师群体特征、结合党员规模与支部分布等实际情况开展更为丰富多彩的支部活动,使得党员在参与支部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更高的认同感与凝聚力。
第二,多措并举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采用宣传、公开等多种手段向社会公开与报道,广泛要求党外人士参与党组织的活动中来,即是对活动的监督,同时也能够建言献策。宣传要立足与学校,在党建的过程中充分结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各自优势。就教师团体而言其较为丰富的人生阅历与理论知识水平可能在较为稳重的情况下形成系统化思维;就学生群体而言较为年轻的学生党员头脑较为灵活,接触新鲜事物的能力较强,能够较好的完成创新,二者的结合则能够在最大的可能上在创新与规范中找到平衡点。
第三,要树立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以领导带头、党员带头为核心,树立一批在工作中突出、在岗位上具有特殊贡献的典型,支部对其进行宣传,号召支部成员对其进行学习,形成一人带动一个支部,一个支部带动一个集体的良好效果。
第四,针对教师这一特殊群体形成有特点的要求体系。将党中央对于党员的要求与岗位职责对于教师的要求进行有机的结合,同时考虑到教师工作岗位以及环境的特殊性可以形成别具一格的价值体系与活动模式。要使得教师在成为党员活动中优秀份子的同时还要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带头人。只有如此才能够在行为上对学生产生更大的吸引力与引导作用,才能够使得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社会知识以及生活道理等方面进行统筹发展。
2 党员教师群体的“一盏灯”活动现状
针对党员教师的核心要求,我校创新性的开展了党员教师“一盏灯”活动,其活动的主旨主要如下:
2.1 基本原则
综合来看,“一盏灯”活动需要遵循如下几方面原则:一是以党支部为单位,经过民主推荐及综合素质考量确定一名“一盏灯”党员教师。被确定为“一盏灯”的教师要具备业务素质过硬、政治思想过硬等基本特征,并能够在工作与生活过程中积极主動帮助他人,形成有效的带头作用;二是各党支部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采用物质、精神激励等方式激发党员教师的参与热情,并在一定程度上形成有效的竞争环境,进一步提高党员教师“一盏灯”的含金量,原则上不得直接奖励现金;三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一盏灯”后,各个党支部要通过多种方式与手段对其进行宣传报道,重点在于其严谨的科研作风、优良的教学质量、严苛的道德要求等多个层面,形成良好的带头作用;四是通过交流与学习,确立其在其他教师队伍以及学生中的榜样作用,最终达到集体提升的关键性贡献。
2.2 活动内容与现状
基于上述的基本原则,在党员教师“一盏灯”活动过程中取得了丰硕的成绩,全校14个党支部(以学院部门为单位)中全部推选除了党员“一盏灯”优秀人物代表。其中值得肯定的是旅游管理专业党支部在经过集体推选的过程中评选出一名学生作为该党支部的“一盏灯”党员。为此,校党委通过开会集体审议学生资料,发现其在日常学习、生活过程中基本达到合格党员的核心要求,并积极参与各类的社会义工活动,荣获生源所在市的“学雷锋标兵”等荣誉称号,特破例确定为“一盏灯”候选人员。
为了进一步强化此次活动带来的可能影响,学校对不同支部中的“一盏灯”人员进行了集中宣传,并建立了不同党支部之间的互通平台,通过此次活动的开展也使得全校师生对于“两学一做”等系列党组织活动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同时对于党支部建设的重要意义也得到了较高的重视与肯定。
可以这样讲,在党员中选出一两名优秀人员作为代表与榜样并不难,也不是此次活动的主体,而在活动过程中形成一种良性的常态化“竞争”则是此次活动的根本性目的。
3 党员教师“一盏灯”创新模式
在教师党员“一盏灯”活动中,为了保障其有效性及规范性,我校进行了有效的创新,具体总结如下:
大力实施“三五工作法”。即每月的5日、15日、25日被确定为党员活动日。在此过程中党支部要避免生搬硬套的“理论学习”和缺乏创新的“集体讨论”等非有效模式,转而深入学生中间、深入教学团队中间,充分的从实处形成有效的活动效果。一是知学情。突出重心下移、工作下沉,教师党员进课堂、接地气,察学情、听学声、解学忧,扎实办与学生相关的各类事宜,学院党政领导要以身作则,从学生身边小事做起,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
形成党员谈心制度。党委领导定期找党支部领导谈心、党支部领导定期找支部党员谈心、支部党员定期找学生谈心的三层级谈心体系,并通过制度的形式予以固定。活动确定明确的主题与思路:坚持把提升政治素养、加强道德修养、锤炼诚信品质放在第一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成才必先成人”理念,努力培养有理想、讲党性、重品行、守纪律、知荣辱的高素质文明大学生;全方位了解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心理、情感等方面的状况,重点干预学生心理危机和情感问题;倾听学生对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的反馈意见,收集教师在教学中的优良作法和存在的不足,促进教学相长。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建立如下创新性制度:建立学院党政领导每周五下午定期接待学生访谈的机制,这一部分内容作为固定时间访谈活动予以固定,除此之外还需要积极开展领导与“一盏灯”教师的随机访谈与不定期访谈;任课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教学实践和科研成就,指导学生如何学习、如何做人。
关注特殊群体。创建“心灵驿站”聊天室,邀请心理辅导老师、优秀班级心理委员、优秀学生干部和优秀党员等,在每周一至周四晚上定期与性格内向或有心理疾病的学生开展朋辈交流活动;主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每学期与党支部干部、团委学生会干部、新生班级养成教育辅导员等进行两次交流恳谈;学生辅导员每学期与所带班级的每个同学进行一次全面细致交流,重点关注家庭贫困生、学习落后生、沉迷网络生、感情受挫生、心理障碍生等“五生”群体,实时掌握“五生”的思想、心理、行为动态,防止发生人身意外事故。
4 可能存在的优化策略
通过上文的研究确定了党员教师“一盏灯”活动的主要内容、主要成效以及其在活动过程中的主要创新模式。从取得的成效实际来看,此次活动较为成功,同样也需要全体师生共同努力将其建设为一种长效机制而推广下去。但是,从实际活动推进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出发,此次活动在后续的延续过程中势必需要通过多次的调整来达到更好的效果。笔者认为,其在现阶段至少在人员选择、宣传以及交流等三个方面尚存在不足,未来针对上述三个方面进行有效优化必然会进一步提升活动的创新水平。针对这一情况本文做如下建议:
第一,在“一盏灯”人员选择方面。要确定明确的标准,采用更多的更为灵活的方式进行选择。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一盏灯”人员不仅仅需要自身素质与党性的过硬,更需要其表达能力具有较高的水平。由于“一盏灯”活动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筛选优秀党员教师成为全体党员的榜样,并在宣传过程中全面提升全体教师的素质,故而宣传能力与表达能力也是其作为榜样的核心关键。基于此,建议通过演讲竞选的方式对各个支部的“一盏灯”人员进行选定,如此才能够满足后续宣传以及榜样带头的关键性作用。
第二,在宣传方面。现阶段的宣传模式与宣传规模还仅限于党支部内部。按照“一盏灯”创新模式的总体要求,其势必需要向党支部外部进行延伸。而此项工作由于延伸的方式与形式尚未达成有效共识而进展缓慢。建议一方面采用党员扩大会的方式进行宣传,可以有效的吸纳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外人士的参与提高宣传面;另一方面则可以采用专题报道等形式进行统一宣传。
第三,在交流方面。目前针对“一盏灯”的交流活动还仅限于教师与学生之间,尤其是不同党支部之间基本被专业与学院进行人为的分割,而各个黨支部之间的活动也多有“各自为政”的趋势,没有考虑学院或学校的整体的统一性。为此,要以学校的名义建立统一的宣传与交流平台,一方面能够使得交流在更广阔的空间中进行,大家可以互通有无,相互扶持;另一方面还能够在活动过程中增加学校这一集体的核心凝聚力,使得各项工作能够在更好的平台基础上有序推进。
5 总结
党支部活动是学校党建的重要核心,我校根据中央的规定与要求创新性的开展了党员教师“一盏灯”活动。本文就其活动的要求、主要内容与现状、创新之处以及未来的建议等几个方面开展研究,重点对创新模式进行介绍,并为下一步持续创新与模式优化提出自己的见解与意见。希望在本文的研究基础上,我校党支部活动能够越办越好,党员素质可以得到有序提升。
基金项目:2017年江西省高校党建研究规划一般项目,(项目编号:17DJYB095)。
(作者单位:南昌理工学院工商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