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过对中高职院校会计实践课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了课堂教学管理难的原因,总结出了课堂讨论教学的诸多优点,并进一步提出了采用讨论课的形式解决中高职院校会计实践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高职会计;讨论;管理
近些年来,我国教育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课堂教学和管理方面,微课建设和翻转课堂由改革尝试慢慢变成了正常的课堂教学方式,丰富了教师课堂教学的教学方式;信息化教学工具的应用,使得教师的教学手段不再单调落后。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不能满足现阶段大学生的需求,可也依然存在改革不到位的死角,比如中高职会计实践课堂,因职校和会计行业的特殊性,在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
一、 中高职会计实践课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中高职院校中,会计课堂的管理无疑是一个难度非常的问题,主要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缺乏兴趣;二是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教师和学校对学生的强制约束性很小,很多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管理难度很大;三是学习氛围不浓厚,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例如玩手机,导致学生课堂注意力不集中,没有认真听课;四是会计课程本身的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大,不能如物理课程那样与生活中的自然现象紧密相关,也没能像经济学那样案例丰富多彩。
二、中高职课堂管理难的原因
中高职的教学和管理都存在许多困难,从职校生源、学习氛围和环境因素分析,原因有以下几点:
(1)学生基础薄弱。从其生源来看中高职院校的学生主要来源于初高中学生中考试分数比较低、成绩落后的那部分学生。一般在初中阶段学习成绩好的学生都进入了高中,很少能被吸收进中高职院校;而同样在高中阶段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大都进入了大学,剩下的一部分学生通常都是自制能力较低,失去了积极想学的进取心,故而进入中高职院校后,有的学生自我放任,不服管束。
(2)学习的氛围不够浓厚。好的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学生之间相互影响的效果很明显,好的大学中,学生容易营造一种主动学习积极向上的氛围;而在中高职院校中,学生本身的自制力较弱,抵挡不住游戏的诱惑,很容易导致原本想学的学生也变得不爱学习了,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3)学生的学习态度受社会对其不正确的看法所影响。在社会中,很多人认为中高职院校就是差学生的收容所,这让很多中高职学生感觉不光鲜、甚至自卑,学习也变得消极应付。
三、 中高职会计实践课堂解决问题的方法
针对中高职学生的基础薄弱、自制能力低、学习主动性不强,我们将会计实践课堂采用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解决了中高职课堂教学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在教学中总结出这种讨论课具备的优点。优点如下:
(1)有利于巩固学生的学习。在会计实践课堂中进行讨论交流,将所学到的知识用自己的话讲出来,这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比如原来容易忘记的会计科目分类、会计准则等,在学生的讨论中可以消化吸收;而且在学生对知识点的讨论讲述过程中,容易不自觉中总结出其中的重难点和归纳出知识要点。同时,学生思考的同时,学习会迁移,会将更多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形成知识网络,这样将会使得学习更深刻和系统化。
(2)促进学生交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现阶段的学生在高校中与人交往的机会虽然更多了,但因为上网和玩手机往往变得很少与人交流,这样很不利于学习氛围的营造与提升,也容易使学生沉溺于网络和手机,从而让学生没有了学习目标与动力,使得课堂教学效果不高。在课堂讨论中,可以自动约束学生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想捣乱的学生也找不到同伴。通过讨论课的形式,让学生之间相互沟通交流、探讨知识点,这样学生之间的共同语言也变得更多,带着同学主动学习积极向上;同样的,通过讨论课中与学生的交流,教师便于了解课堂中各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做到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3)便于教师的课堂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在课堂上进行讨论,教师将会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对课堂纪律以及学生学习的管理,这对中高职院校的教师而言无疑非常适用。除了课堂纪律、氛围等,在课堂上教师需要把握讨论的主题方向,正确及时的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展开讨论,同时还需要教师不断地对学生的讨论发言进行归纳与总结。
四、结论
对我国现阶段的中高职会计实践教学而言,引入课堂讨论适合于当下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改变现在学生中存在的诸多弊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让学生的会计实践课程不再枯燥,在课堂讨论交流中促进彼此的学习,寻找到学习中的乐趣,让中高职学生乐于学习。
參考文献:
[1]贡峻.会计案例教学的理论、实践与建议[J].会计评论,2006.11.
[3]王耀文,陈丽霞.课堂讨论教学方式的实践与认知[J].中国电力教育,2010(1).
[3]丁欣欣,杨宁宁.高职院校课堂问题行为成因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13(18).
[4]龙麒任.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5(11).
作者简介:何平(1981-),女,硕士,讲师,主要从事会计实践教学工作和经济学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