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峰秀
摘 要:因外部经济形势所致,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趋势,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就业压力逐渐增大,就业难度日益突出,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逐步增多,需要大学生本人及社会各方面积极面对,如果应对不力,不仅可能对人力资源市场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还会影响社会稳定。通过了解我国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分析了我国当前大学生就业所面临的问题与原因,针对上述问题和原因,作为一名计算机专业在校大学生,积极思考,以身在高校的大学生身份前瞻性的总结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对策和方法。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就业;问题;对策;方法
一、计算机专业毕业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1)毕业人数日益增加。
以2015年为例,全国高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数量达到近九万人,数量提炼较大,且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随着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数量的增长,开设计算机专业的高校也逐渐增加,近十年来,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呈现爆发式增长的态势,很多高校在专业开设时跟风跟进。缺乏社会对计算机专业毕业生需求量的准确认知和调研,计算机专业毕业生进入社会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就业前景不甚乐观。
(2)计算机专业就业职业多样化。
随着计算机专业就业方向的发展,相关就业方向呈现多样化趋势,在很多单位和岗位,岗位虽同时属于计算机大类,但分工日益细化。如一般有点规模的公司,现在都有自己的IT部门,且在国家提倡的互联网加大背景下,这个部门的地位十分重要。而IT人才现在也不止是那些技术岗的位置,也有一些非技术岗,比如产品、运营,每一个岗位多少都包含计算机专业技术的成分。而且,随着新兴技术的发展,大数据,云计算领域的岗位也有各种各样。选择的余地很大。
(3)职业生涯长。在计算机专业就业初始几年,面对这个新兴的产业和岗位,社会及各行业对该行业存在观望和犹疑的态度,不确定这个职业能存世多久,甚至很多人说IT行业是吃青春饭,其实不然。IT人才是通用人才,不受行业发展的限制,也不受年龄和体力的影响,经验越丰富,也就越值钱。正式因为这个原因,计算机专业技术专业、经验丰富的工作者日益受到社会的认可和欢迎
(4)薪酬高。
IT 行业的薪酬,是一直以来被其他行业所羡慕的。根据2016年发布的,2015-2016年IT行业职场薪资报告显示:六大类岗位中,产品岗位的平均月薪是最高的,高达14.46k。
而北京市是IT行业里面平均月薪最高的,有12.4k。
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1)计算机专业领域内就业不均衡。计算机专业作为专业大类,随着社会就业需求的日益细化而演进。本专业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计算机专业技能培养,而是与时俱进的关注社会就业目标及需求进行完善和变化。再该领域内的各专业方向就业形势不尽相同,如软件设计、IT等方向的就业情况较好,而其他方向则相对不乐观。
(2)高校专业课程设置与社会应用需求技能相对脱节。作为技能和实践要求较高的专业,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在毕业生毕业后需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熟知专业领域内的专业技能。但从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角度观察,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在校期间基本在学习理论知识,而缺乏实际解决专业问题的动手能力锻炼,这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高校学生培养定位与社会用人需求目标相脱节的尴尬局面。
(3)因为计算机专业通用技能的泛华,受到其他专业复合型人才就业的冲击。因为计算机知识的日益普及,高校各专业学生在日常的课程学习中,已经加入了计算机知识基础课程,非计算机专业同学同样也可以参加计算机二级考试认证,并可以在公选课中选修计算机专业知识课程,这种学习方式和课程设置对相关专业同学历练成复合型人才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有利于相关毕业生毕业之后的就业发展和职业生涯成功。但从另一方面讲,也对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带来了挑战,推促其需在专业领域内成为专家,相较于其他专业同学,在计算机知识领域技能及专业知识层次要更高。
(4)用人单位对计算机专业毕业要求日益提高。正因为计算机专业技术实践能力要求高,从事相关职业的工作者经验和知识积累较为重要,丰富的工作阅历和积累,能够帮助劳动者迅速上手,用人单位招来即可用,也为用人单位节省劳动力成本。但正因这种原因,部分单位招聘更倾向于招聘有工作经验的计算机专业从业者,而刚从高校毕业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则往往不受青睐。
三、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对策
(1)高校专业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已到了迫切与市场接轨的境地,相关专业的课程应以市场需求为第一信号,增强高校学生的就业时间课程环节,提升学生就业时实践动手能力。同时,努力探索“高校+企业”办学新模式,加强与行业、企业和技术推广单位的合作,根据市场需求来培养专项人才,使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很快进入角色,适应职场环境。
(2)畢业生应科学定位自己的就业起点和目标。良好的就业平台,较高的就业起点,优厚的单位待遇,轻松的工作环境,这是绝大部分高校毕业生包含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时所追求的。根据相关调查问卷,相当部分的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将就业目标放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大型国企。很少有毕业生将工作岗位着眼于基层岗位,边远地区及服务乡镇农村。这就导致了就业结构性矛盾,造成结构性失业,过多的就业期望,一方面导致部分岗位无人去做,另一方面,一部分毕业生宁愿待业也不愿去以上岗位工作。
(3)加强学生就业指导工作。高校作为毕业生就业的生源地,在高校毕业生步入之初,要抓住关键就业节点,做好就业的指导工作。就业指导不应该是一蹴而就的工作,不能奢求在大四毕业节点上简单做些工作就能保证学生就业顺利。应注重就业指导的全程化,在学生进入大学后就要了解社会及专业的就业形势,树立良好的就业意识和觉悟。
(4)要努力提升个人专业素养和能力。计算机专业学生保证顺利就业及优质就业,良好的个人专业基础,较强的技术能力是根本性决定因素,相关同学应保持积极的心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努力提升个人综合素质。要积极引导学生充分了解就业信息,让其沉着、冷静、客观地面对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受挫后积极调整求职策略,争取新的就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