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冰
现代学徒制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一种有效途径,是满足我国产业不断更新换代对人才需求的有效手段。 现代学徒制有利于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本文针对中职学校中现代化学徒制的育人模式进行研究。
1 背景与意义
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当代人类进入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发展时代。经济发展、科技爆发,越来越多的信息时代特有知识涌入青少年的眼中。当代青年教育与以往有着极大不同,知识的学习需要贯穿整个人生。面对这样的形势,教师是培养未来人才最前线的执行者,因而必须从更高的角度来思考如何进行教育改革,从而跟上时代的步伐。传统的理论知识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信息时代,只有通过学习各种学习方法,生有涯而学无涯,才能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现代学徒制是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不再是学校的特有的任务,各企业各行业也应加入到技能教育的队伍中来,为行业培养更多的各行业人才。
2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2.1 学校与企业二者深度合作
现代化的学徒制度通过对各企业各行业的职业特点进行分析,以当代社会上各公司要求的基础,通过企业和学校的共同合作,以在读学生做为核心,半工半读做为形式,由师傅和教师之间的双方支持互动来推广进行的教学活动。双方通过各自的专业知识,分工培养学生。将正式工作中的技能培训与学校提供的课堂教学结合到一起,通过对操作技能和理論知识的双重培养,将企业和学校有机的组合到一起。
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中,公司成为教育主体的一部分,学校借助公司充足优越的设备条件来帮助学生技能培训,通过专家和教师的共同努力,解决职业学校设备条件不足的问题,使学生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学生和企业签订学徒合同。
2.2 学生可通过其获得劳动报酬
学生在企业学徒期间,不仅能够得到知识、技能的提高,也能得到相应少量的劳动报酬。通过劳动报酬的动力作用,可以增加学生学习动力,减轻学生经济负担,减轻家长经济压力。这是传统的学校教育所不能达到的高度。
2.3 充分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
现代学徒制更注重“学中做”与“做中学”,与以往的单纯理论知识学习大为不同。通过学校与企业共同提供的实训课程,让学生能够在正式上岗之前掌握应掌握的技能技术,提高专业素质。在学生实习过程中,企业可以同时进行考核与观察,可以将优秀学生在毕业后纳入自己企业的员工体系。因为是自己企业培养的员工,所以大多数学徒可以在毕业后被企业聘任。就业前景更加明朗。
2.4 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现代学徒制脱离了传统的教室环境,进入实际的企业车间与企业岗位,是一种真正的情境教学。与传统教学环境的不同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另外,师徒实时交流中,遇到问题时,及时给予指导,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 中职院校中现代学徒制模式的建议
3.1 合理重建课程
在现代学徒制里,学校和企业交替成为学习场所,学生的身份也在学生和学徒之间转变,从而对课程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当前职业学校的课程体系仍然是以理论教学为主,专业教学更注重传统的知识教学,如此一来岗位知识就不能有效有机的融入当前知识体系。反之,如果将职业教学完全搬到企业中,就会缺乏知识系统学习,而完全倾向操作技能学习。这二者都不能全面完整的培养职业学校学生。
3.2 变革教学组织与管理
现代学徒制既不是在学校里办技能培训,也不是在企业里办知识教学。现代学徒制是一种新型的,与之前有所不同的新型教育。它跨越了种种界限。譬如企业与学校,学生与学徒等等。现代学徒制的教学管理也要进行创新、创造,不能单独由学校或是企业一方进行,而是需要二者合作,通过共同实施的管理与评价,达成有效、高效的教学目的。
3.3 加强师傅的选拔
现代学徒制的具体实施完全依据于教师和师傅。师傅的选取是否合适、成功,是关系到现代学徒能否实现的关键之处。师傅的选取要公正公开,要同时注重职业技能的水平和做人的作风,要在技能和人品上都能为人师。师傅的选拔需要社会、企业和学校共同合作,各方面进行考核,通过社会公开招聘,把各行业顶尖的人才纳入到师傅的队伍中来。
3.4 构建考核评价体系
首先,现代学徒制需要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中职学校不能直接拿来现有的考核系统来使用,应该根据学校理念、行业特点、企业情况等等来进行量身定做。现代学徒制考核系统是对学徒制考核的重要工具,是进行反馈的理论支持。
其次,要建立学生学习评价体系。学生是现代学徒制的主体,只有对学生/学徒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价,才能更好的改善学徒制教学。
现代学徒制在当前的教育体系中还是一种新兴的、创新的教育模式,需要社会各界给予支持。教育一直不是某个学校、某个行业所特有的事情,教育是关系到人类未来、社会进步的重中之重之情,各界对教育所付出的心力就是对人类社会所付出的心力。现代学徒制是需要行业学校共同参与共同合作的一种模式,需要在推广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改善,真正为人类社会培养出有用、能用的技能人才。
(作者单位:长春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