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爽
近年来,高职院校退学学生数呈现上升趋势,以陕西某理工类技术学院为例,近五年退学学生总数达330人之多,这引起了学院领导高度重视和作为教师、教育工作者的深刻反思。在“双一流”建设大背景下,对高校学生退学现象进行比较深入系统的研究既是提高高等教育管理水平和教学教育质量的迫切需要,也是契合 “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选择。
纵观陕西某理工类技术学院2017年整个年度学生退学情况,我们发现退学学生中男生占多数,女生约五分之一。各个年级均有退学,当年退学新生占退学总人数的20%左右。仔细分析这一年内学生的退学原因,我们发现,除个别学生因违反校纪校规开除学籍外,有15位学生因个人放弃学业,未按时报到注册或不参加教学活动,又以各种理由不来学校办理休退学手续,依据学籍管理办法按照自动退学处理。其余70余名学生均为主动退学。学生主动退学的原因大致可分为以下七类。
(1)个人原因退学。厌学、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不适应大学生活或课程学习、成绩不合格太多等。这类退学占退学总数的三分之一,学习困难或学习畏难情绪成为多数退学学生的主要原因。这与学生过去十多年的学习习惯、学习的获得感体会、读大学难度小“严进宽出”的教育引导有着密切关系。
(2)工作或创业等实践原因放弃学业。这是当前退学的第二大原因。社会中不少行业低门槛就业,催生了学生中“读书无用”的想法,部分学生想尽快参加工作。国家自2015 年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创号召后,各大高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学生创业资助活动,不少学生借此“东风”进行创业,选择退学专心创业的学生大有人在。
(3)回原籍复读,梦想考入更心仪的院校和专业。这是新生退学的主要原因。学生或家长对考入院校在学校层次、办学规模、行业环境、课程设置、育人氛围等诸多方面不甚满意;亦或家长和学生对学历层次方面有较高要求,希望通过复读考入本科院校。
(4)因病退学。当前学生因身体疾病和心理疾病皆有主动申请退学。尤其是心理疾病的退学学生令人惋惜。7人因病退学,其中1人因心理问题无法坚持学习。
(5)入伍、出国有了其他提升途径后主动放弃学业。近年来,国家鼓励在校大学生参军入伍,有少数同学在部队深造后考取军校,或者长期服役于部队,这些同学大都主动申请退学。随着国门的进一步开放,居民家庭收入的不断增加,出国求学业已成为部分学生的选择,一旦成功走出国门,随之就会办理退学手续。
(6)家庭原因退学,个别学生因照顾家人、结婚生子等原因主动申请退学。
(7)沉迷游戏、陷入传销或校园贷等不良行为无法自拔,个别学生因以上困境,导致无心学习、无力负担等情况发生,被迫无奈申请退学。
综合来看,大多数学生退学不是因为家庭经济拮据、无力支付上学费用,而是经济原因之外的多种因素促成的。在充分尊重孩子及家长慎重选择、理性选择学业的前提下,我们深入分析退学原因发现,一方面,保持合理的淘汰,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营造更好的学习环境是正常的竞争和发展需要;另一方面,我们需主动研究问题,积极采取适当的、有针对性的手段和方法,健全退学机制,不同层面协调努力,帮助更多学生顺利地完成学业,为社会发展进步输送更多优秀人才。
首先,学校需不断完善退出机制,健全退学制度,理性看待学生主动退学现象。
这里既包括了对学生退学选择的尊重,也有理性诚恳的挽留和合理合情的劝退教育。学生主动退学,从更广的视角看,是社会进步、有更多机会进行个人选择的结果。社会对放弃学业也有了更高的宽容度。
我们的学籍管理中,对退学设置了重重审批和多次考量的机会,可慎重考虑去留问题。建议老师和家长们可以给予学生一个考量缓冲的时间,可以首先考虑办理休学手续,休学的一年时间内,可以更好地思考人生,不至于今后为冲动的选择追悔莫及。在休学期间,应提醒家长抓住学生休学中的关键期(如工作招聘期、工作瓶颈期等)做好学生思想工作。
其次,不断进行培养方案和培养过程优化,增强学校、专业和教师的吸引力,从根本上留住人。
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学校不断完善教育教学体系,提高教育的适应性。尤其在当下供给侧改革影响下,减少教育产能的过剩,增加个性化培养需要的供给,显得更为迫切。这对高校应当结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校自身的特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学校政策层面上,我们希望可以实行学分制改革,为处于不同能力范围内的学生营造更为宽松的学习范畴;适当放宽转专业政策,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使学生不会因为报考或招录种种原因错失自己喜欢的专业,可以更好地避免新生退学现象激增问题。
在课程设置和课程教学层面上,不断优化更新课程体系。从人才培养定位的角度度出发,实现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根据学生长远发展的需要,灵活设置相关课程;以课堂学习为中心,以学生需求为主,锻造教师核心教育能力,加强教育教学过程管理,促进师生有效互动。 重视学生入学后的学习和生活管理,完善新生辅导机制、学生学习学业预警机制、家校联合教育机制、素质类课程建设等。学得好、学得开心,才会从根本上打消退学念头。
加强教育教学好政策的宣传落实力度,宣传我们所做的努力。这是因为主客观难以短时间内同步,改革是客观的,可学生的评价却是主观的。我们要引导学生辩证发展的看待问题,理性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针对他们对专业和学校与自己理想中的大学有偏差,我们可以采用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引导,使他们打消退学的念头。
第三,学校育人层面上,树立全员育人观念,增强服务意识,用情感人,用爱留人。助力留人措施具体到位。
归属感以及学生对学校的感情是我们留住学生重点考虑的因素。如果学校不能让新生产生归属感,那么学校对于大学新生来说就失去了吸引力,学校归属感的缺乏也会导致新生辍学或者退学。学生教育不是某门课程或某个老师个人的事,是学校的大事,是我们教书育人的本分,全员重视,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至关重要。在校的每个环节,感知到“爱”、关怀、温暖、“家的温馨”将很快建立对校园的归属感。有了深厚的感情基础,即使学生有选择的“动摇感”,在美好的校园生活、温馨的集体环境中也会“知难而退”。
应对退学问题,辅导员及班主任工作策略需重点加强。作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和重要领路人,朝夕相伴的辅导员和授课教师,应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入手,从新生入学教育开始,重点排查有退学思想动态的学生,结合学生个人的兴趣特点,通过班级活动和一对一交流的方式,帮助学生尽快建立新的阶段目标。学校利用各类课程和平台加强学生校史和专业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学校和专业的信心,引导学生把个人目标与学校、行业的发展目标紧密结合起来,主动将学校的要求逐步内化为自己的目标,理想教育贯穿学生教育始终。
除了以上方面,良好的班风学风是留住学生的重要保障。切实重视学风建设,加强监管力度,经常深入学生中,辅导员和班主任加强与授课老师、教辅人员、管理人员的沟通联系,用恰当的方式方法与学生沟通交流,及时答疑解惑,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定期组织丰富多样的班级校园活动,吸引学生对科学知识、保健知识及学习生活的兴趣,助力学生摆脱电脑网络的依赖,防止学生陷入传销、校园贷魔窟。
第四、充分发挥心理咨询的作用,加强学生心理教育和疏导,解决青春期的冲动与现实的冲突,实现学生主动留校。
針对年轻人草率决定退学,可以采取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的办法,打消其退学年头,以于慧慧《是退学还是继续学业----一例认知和绘画心理技术结合的咨询个案》文章为例,年轻人遇到来自家庭或学业上的挫折,一时迷糊,不知道前方到底该往哪里走,只要用他们能够接受的方式给予适当的引导,他们一定能够作出正确的选择,这个选择的过程也是他们成长蜕变过程中的一次经历。应用绘画心理技术进行心理疏导成功解决学生退学危机树立了学习典范。专业问题需要专业介入,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日益凸显。
总之,大学需要解决增加的退学问题,更多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即使学生退学了,我们也要关心学生今后的成长,鼓励他们走好今后人生路。
(作者单位: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