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举环保大旗的万邦达多点开花

2018-05-14 21:30郭冀川
证券市场红周刊 2018年16期
关键词:环境治理领域

郭冀川

随着国家政策对于环境保护的倾斜,环境治理开始由表及里,环境治理效果化逐步成为环保行业“十三五”期间的主旋律,为此万邦达在2017年,进一步加大对传统工业水处理以外的新业务开拓力度,在危固废处理、水环境治理、新材料等领域取得了一定进展,通过全资收购超越科创,进军水环境治理领域,并相继并购了上海珩境、黑龙江京盛华,签署了泰国垃圾发电项目合作意向书,逐步加大对危、固废领域的投资,初步涉足垃圾焚烧发电业务领域,基本形成综合环保领域的整体布局。

危固废业务大幅增长 业绩逐步体现

近期万邦达公布了2017年年报及2018年一季度数据,2017年公司实现营收20.71亿元,同比增长22.95%;归母净利润3.05亿元,同比增长16.44%。其中,工程承包业务收入10.6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8.08%,占公司本年度营业收入的51.29%,主要因惠州伊科思碳五碳九EPC项目设备供货、工程施工顺利推进,乌兰察布PPP项目进展顺利,部分项目完成竣工验收,确认了结算收入;托管运营类项目年内运营稳定,实现运营收入2.2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20%;全资子公司昊天节能,保温管件、保温直管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66亿元;固废处理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8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33.61%,业务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公司公布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70元(含税)。

2018年一季度,万邦达实现营收2.8亿,归母净利润0.89亿,由于原有工程项目处于收尾期,工程结算收入及利润同比减少,新增项目尚未开工,使得万邦达一季度业绩较为平淡,而惠州伊科思碳五/碳九分离及综合利用EPC项目的大额回款,为万邦达带来了充足的现金流。

现金流良好 企业稳健发展

对于企业经营情况,万邦达在年报中表示,公司通过贯彻以安全环保生产作为各生产企业生存发展必要条件的管理方针,完善安全环保制度,加强对重点企业进行安全生产专项检查,2017年全年及2018年一季度,未发生重大安全环保事故。为适应公司以技术为先导的多元化业务发展需求,相继开展分质结晶、浓水母液处理技术研究,新领域、新设备的研发项目比重增加,公司将水处理技术研发的重点从煤化工、石油化工领域不断向更多领域拓展,集中探索高难降解污水处理领域中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开发。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环保产业前期投入高,资金周转慢,但得益于工程、运营及危固废处理业务回款较好,万邦达2017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达到5.04亿元,同比提升382%,2018年一季度万邦达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9879.34万元,同比提升281%。万邦达一季度现金流将近一个亿,对比整个环保产业其回款实力也是不可多得的。从资本市场来看,也是值得投资人关注的一个真金白银的白马股。

围绕核心主业的多元化发展

作为万邦达优势的水务工程及运营业务稳步发展,在传统的大型煤化工类工程项目有所缩减的情况下,在2017年相继中标矿井水、烟气脱硫浓盐水、MBR生活用水处理等项目,有效地丰富了公司水处理项目业绩类别,更进一步实现公司业务对水处理行业细分领域的纵深覆盖。万邦达在2017年通过收购超越科创切入黑臭河治理,拥有了生物酶处理等核心技术、高效絮凝技术及底泥快速清淤干化技术,结合微生物酶技术,可对大型河道进行系统性泥水共治。当前已在上海、常熟、杭州等地开展黑臭河治理示范工程,效果显著。

万邦达还大幅提升环保设备制造业务市场开拓能力,自主研发的MBR集成式一体化污水处理成功应用于高速公路服务区以及城镇污水处理项目,为MBR设备進一步应用与开发打下良好基础。昊天节能中标呼和浩特市4.16亿元、兰州市热力总公司9697万元的保温管道及管件等供货合同,已完成河北省热力节能管道及装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立项及验收工作,对万邦达近两年的经营业绩都会产生积极影响。

通过增资并购及合作发展等方式,万邦达实现危固废处理及综合利用业务板块迅速发展,通过增资控股黑龙江京盛华,同时新投入2.28亿元资金积极推进吉林固废填埋场扩容建设及焚烧炉改造工程;万邦达与泰国三家公司就五个泰国生活垃圾发电项目签订了合作意向书并成立项目公司,这不仅标志着公司危固废处理业务从传统的填埋、焚烧逐步向更有技术含量的处理方式、向环保能源综合利用转变,同时更是公司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提升整体品牌价值的一次有益尝试,预计将于2020年投产运营。

猜你喜欢
环境治理领域
2020 IT领域大事记
领域·对峙
2018年热门领域趋势展望
大宝小神探·逃离冰火领域
社会资本与农村环境治理模式创新研究
绿色转型战略需要更明确的路径选择
浅析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保护
探索小秦岭金矿环境治理问题及解决方法
低碳环保技术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分析及阐述
行为经济学视角下的政府可采取的环境治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