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校建设对课程改革的推动作用(二)

2018-05-14 13:45莫荣林
科技风 2018年16期
关键词:一体化课程学习任务教学模式

莫荣林

摘 要:依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战略部署,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和《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计划的意见》要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与办学水平。本文以广西机电技师学院数控技术专业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为例,分析在一体化课程改革较传统课程的的推动作用,为职业院校课程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学习任务

在职业教育的各种课程体系中,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将西方先进职教课程理念和中国教育实践相互融合,这是一个全新的课程体系,是被职教界、社会和学生普遍认可的课程体系,其目的是适应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方向和技能人才培养目标。

广西机电技师学院的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于2012年6月正式启动。在教学内容改革建设中,要求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体现当前企业的先进制造水平和职业要求,打破学科体系,构建工学结合的一体化课程体系,编写出符合国家规划的一体化(校本)教材。下面以数控车专业为例介绍一体化课程改革较传统课程的推动作用[1]。

1 传统课程、传统教学的弊端

数控车专业(C班)(二年级)专业课程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理论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与教学内容相同步。但其配套了三门教材:理论课程《数控编程技术》和《数控加工工艺学》、实训课程《数控加工技术》,且教学理论课程与实训分开教学,导致存在以下弊端:

一是,理论和实习教学不在同一场所,且每一教学课题的时间上也很难同步,出现教学内容脱节、教学进度不统一、知识条块分割、学生早学易忘等现象。理论和实训教师不由一人担任,重复讲授教学内容,学生不能将理论和设备的操作过程紧密有机结合,导致理论教师纸上谈兵,实训教师知其然不知所以然,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差。二是,《数控编程技术》和《数控加工工艺学》教材内容比较抽象,理论教学方式单一,学生不感兴趣。理论教师虽然花费许多时间和精力讲解,学生仍然不知教师所云。三是,理论课程过于强调系统性和完整性,忽视了其应用;实训课程中缺乏对零件加工工艺分析、零件加工质量分析能力和总结能力等的培养。

2 一体化课程改革

2.1 一体化课程特点

一体化课程的开发以一体化专业课程标准作为指导文件,将企业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课程,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任务,岗位职业能力转化为学习日标,工作过程(技术规范)转化为课程教学设计,岗位评价转化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评价,遵循“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局部,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的认知规律[2]。

2.2 一体化教材(工作页)内容

例如:《数控车床切削加工》是我校数控车专业一体化班(C班)(二年级)所用的教材。此教材是以典型的代表性工作任务为学习任务,以具体的工作过程为学习内容,以实际的工作环境为学习背景,精心组织了十二个代表性工作任务。任务包括:认识数控车床、光轴的数控车加工、滚轮轴的数控车加工、圆锥轴的数控车加工、手柄的数控车加工、多槽轴的数控车加工、轴承座套的数控车加工、酒杯模型的数控车加工、螺纹轴的数控车加工、螺纹套的数控车加工、综合配套件的数控车加工、国际象棋的数控车加工。每个任务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清晰,把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工作任务有机结合在一起,突出了学生专业技能、职业能力和素养的培养,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观,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是“凸显工学结合,学做一体”一体化特色的校本教材。

2.3 一体化教学模式

教材中每个学习任务的展开通过“明确任务、加工工艺分析、编程与仿真、零件的车削加工、检测分析、工作总结与评价六个活动进行的。可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六个环节执行教学,开展实施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小组合作法、提问法及多媒体教学法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

2.4 一体化教学环境

为满足本专业人才培养需求,以任务为载体,创设真实生产场景,构建了学、做一体的教学环境。将多媒体教室和实训教室组合成一体化教室,按一体化教学要求分为小组讨论/仿真学习区、资料区、学习成果展示区及实训操作区,教学环境实现企业化。

2.5 一体化课程配套资源

主要包括一体化教师培训、一体化教材、教学资源库(电子教案、试题库、习题库、一体化教学课件、微课课件等)、一体化教学车间等。

3 一体化课程的推动作用

3.1 学生学习状态明显改善

3.1.1 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及学习效率

“一体化”教学——改变传统教学的老师讲学生听、理论与实践相互分离的教学模式,将学生置于仿真数控加工或真实的数控加工的车间环境,有形象、直观的教学环境,并且在仿真系统上或真实环境中,跟随老师的讲解,动手实践,学生不自觉地就进入了学习过程,老师也不用刻意地制造课堂气氛。老师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分别加以指导,共性问题集中讲,个性问题针对讲,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理解并掌握学习内容,提高了学习效率。

3.1.2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技能水平

“一体化”教学是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相结合的教学,在教师教学过程中,二者相互融合,既增加了课堂中学生的动手学习时间,又在其过程中加大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在操作中出现任何问题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及时解决,操作技能明显提高。

3.1.3 养成对知识积累总结的习惯

每个学习任务的学习活动六是:工作总结。在教学过程中,以小组形式展开专题讨论,要求每组学生轮流担任主题讨论的记录员、讨论资料整理员和讨论内容汇报员;要求每个学生在一个知识单元结束后都交一份学习总结,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和心得体会。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说出来、动手写出来、让他们上台讲出来、对同学作出点评、让他们独立思考、提问题并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通过不断的训练后,专业知识越来越扎实、职业能力不断提高、学习兴趣不断提升,对自己所学专业的更加感兴趣。

3.1.4 学生分工协作,促进讨论交流

每个学习任务都有“明确任务、加工工艺分析、编程与仿真、零件的车削加工、检测分析、工作总结与评价六个学习活动,完成这六个活动需要小组讨论讨合作完成,如:在情景模拟时,就需要小组进行讨论分工,把組员分成(组长、技术员、操作员、工量具管理员、质检员),然后组长带领组员一起协作完成明确零件加工要求、零件工艺分析、编程、仿真、加工,检测及质量分析,总结评价活动。他们在在分工讨论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学习,合作交流,激发学习兴趣,增进同学感情。

3.2 教师业务素质显著提升

一体化课程改革的优势还在于教师体现出的自信和成熟,教师业务素质也在一体化教学实践中加速提高。“广西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优质课”,多名教师荣获;“首届全国机械行业职业院校微课大赛”中,一名教师获一等奖,两名教师获二等奖。全区一体化教学改革交流会在我校召开,和业内专家对话,相互交流对经验进行碰撞融合。这种自信离不开对一体化课程的深刻领悟运用和在教学改革实践中的实质性推进。

4 结语

实践证明,一体化课程是契合职业教育的规律和特点的成功课程,适应当前职业学校学生基础和身心发展。我校经过三年的课程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是学校内涵建设中的亮点,尤其是基本解决是学校学生厌学的问题,大大提升了教学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洪陆英,殷振波.示范校建设对课程改革的推动作用[J].时代教育,2015(6).

[2]赵福忠.一体化课程改革推进示范校专业建设的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12(09) .

[3]孙丽丽.一体化教学《数控编程与加工技术》课程中的实践与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2013(10).

[4]赵黎,董科.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机械制造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1(13).

猜你喜欢
一体化课程学习任务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一体化课程
基于一体化教学《电子产品生产与管理》课程的改革
浅谈一体化课程的教案设计
浅谈一体化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技工院校礼仪课课程建设
基于学习任务分析的教学设计
科普学习任务在网络RPG游戏中的设计
技工院校物流课程一体化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