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职业教育的发展与规划要求坚持以人文本,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建设研究也把人才的培养放在一个新的高度上,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和长期发展需要依靠培养合格的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为核心。随着高校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和育人理念的重大变化,高职院校要时刻以国家方针政策为依据,坚持医学生为中心,建立健全的人次培养制度,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 以人为本;高职;人才培养;研究
一、理论依据
十八大报告以来,高职院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作为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德艺双磬全面发展的人才。针对高职院校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怎么培养学生的问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紧紧围绕国家方针政策的导向,落实国家关于育人的根本理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要求高职院校要以学生为核心,改造客观世界,促进学生思想上,专业上的全面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落实以人才强国的重要战略,未来的竞争是知识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因此高职院校要把教学作为育人的基础,科学开展,正确实施。对于学生来说,立德树人理念是实现自身成长的内在需求。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目标
(1)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健全学生品格。以学生为中心是体现教育主体地位的一种方式,高职院校教学任务建立在学生本位的基础上,能够将每一个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发挥出来,同时也可以让学困生积极投入到日常学习教育中,点燃学生的自信是实现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的重要基础。
(2)传递文化底蕴,习得一技之长。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主要竞争力在于教会学生一门技术,在传统文化育人的基础上,要把专业的技术传授给学生,使得学生在文化素养提高的基础上,逐步提升自身专业技能,解决日后生存和发展的技术瓶颈。
(3)锻造工匠精神,培育顶尖人才。培育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育人内容,是市场紧缺人才供给矛盾环节的一个重要手段。当前技术人才比比皆是,但是能够专一行爱一行的人才还是非常紧缺,高职院校在培养人才的时候要鼓励学生坚持持之以恒,坚持精益求精。
三、具体措施
(1)完善专业设置,抓主流、抓关键。党的十八大报告和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指出要培养时间能力强的学生,突出技能创新和理論创新。按照教育部关于人才培养的精神,要培养综合素质较高的技能型人才。通过专业委员会建设,合理规划专业设置,按照人才紧缺的知识,设置相应的课程,带动理论和实践的双向发展,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中心,开展相应的素质教育作为专业设置的补充。把课堂教育这个关键抓好,把专业教育这个重点抓好,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2)引进人才,强化师资队伍建设。高职院校师资队伍薄弱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状,因此补足优秀的专业建设型人才是提高高职院校专业水准的有效措施。目前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对人才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创新。对教师的素质和专业技能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通过深造培训,提高了专业技能,传递给学生更多的专业知识。学生通过优化结构的师资队伍,能够在更多教学方式的引领下学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3)丰富教学内容和规划教学课程建设。高职院校教育主要侧重于技术教育,但是文化教育也不能忽视,因此在课程设置当中要以学生的喜好为标准,剔除一些鼓噪乏味而实用性又不高的理论课程,增加一些实践课程的设置。同时学校也可以组织网络教学,以新的教学方式,触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课程设置上要按照学生的成长规律,逐步设置,不能急功近利一步到位。从教学内容的转变逐步向 “以学生为中心”的高职人才培养创新和改革工作健康发展。
(4)营造氛围,丰富校园文化。以社团活动为抓手,打造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以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作为着手点,并反作用在培育特色校园文化上面。一是通过社会实践让学生掌握创新创业的技能;二是通过活动带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未知领域。
(5)完善实训机制,提供社会服务。高职院校教育是理论教育是实践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因此在理论教育相对薄弱的情况下,高职院校要更多地提供学生实践场所,重点把学生的精力放在科学研究上,借助校企合作的企业导师制度,推行双重管理,既要让学生沉得下心去学习技能,又要让学生得到社会的认可,提高自身能力。
(6)以就业为导向,解决后顾之忧。高职院校就业问题是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关系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标杆。高职院校应该结合自身特点,按照学生顶岗实习的表现以及企业公司给予的反馈,查缺补漏,弥补人才培养模式上的不足。通过实习让学生提高就业竞争意识,团队合作意识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战斗力。
四、总结
我国非常重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既是一个机遇又是一个挑战。首先高职院校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从专业课程设置入手,解决重点难题。其次从丰富教学内容,以学生的爱好为基础,因材施教。再次从优惠师资队伍入手,解决人才引导困境。最后从文化育人着手,借助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通过实践能力的增强,引导学生顺利过渡到就业实习过程当中。本文从医学生为本的角度阐述了六个方面育人模式的改变,目的在于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人综合能力,提高社会竞争力和学生的专业技能,为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参考文献:
[1]丁金昌.实践导向的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与创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1):119124.
[2]袁清萍.“以学生为中心”的高职人才培养改革与创新[J].池州学院学报,2015(3):128130.
[3]冯小君,吴晓琴.“以学生为中心”的高职护理人才培养改革[J].卫生职业教育,2016(18):6162.
[4]沈燕燕.浅析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长沙大学学报,2011(6):128129.
作者简介:曾婷芳(1981),女,讲师 ,豫章师范学院教师,研究方向:学生管理和思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