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野 刘艳阳 秦旭磊
1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意义
1.1 电子技术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电子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现代社会对高科技人才呈井喷式需求,尤其是在21世纪这个人才济济的时代更是一个人才发挥自己才能,不断展现自己价值的一个社会,所以培养高技术、高水平的电子技术人才是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必不可少的条件。此外,科技创新在大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成为核心竞争因素,谁手里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技术谁就能在竞争中拔得头筹、占得先机,这是电子技术人才培养的必要性的另一个原因。
1.2 电子技术人才培养的目标与意义
1.2.1 国家社会的健康发展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电子科技的这类电子竞争越来越成为竞争中的中坚因素,新时代下更是需要科技创新使我国在国家间的竞争中取得话语权的先机,培养电子技术类的创新型人才有利于我国拥有强大的人才队伍,并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献计献策,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不断做出卓越贡献。
1.2.2 自我价值的实现
人在不断地成长过程中会不断发现新的自己,想要成为更好的自己而不断地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同理,高校的大学生在选择这个专业的时候一定是出于某种目的和动机,就近来看,该专业的学生主要是想在学业的考试中取得一个不错的成绩,获得老师的喜欢和自己学习上的满足感,而后他们会在老师的鼓励下,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直至立志做一名优秀的电子技术人才,为国家的健康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在社会与个人的统一中既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也对社会的进步出了一份力。
1.2.3 学科完善的要求
一个学科从成立以来就不断地摸索着为实现自身更好地发展而不断探索新的发展途径,电子科学与技术这门学科也是一样的,为了能实现更好的发展必须不断地在发展过程中不斷完善自己,从而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科的健康发展。而学科的发展完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避免在发展的过程中走弯路。学科的带头人起着大抵就是这样一个特殊的教育功能,带领全体学科教学人在实践中不断走向更好的发展。
2 人才培养的现状
人才培养现状总是与人才就业息息相关,所以将二者结合起来讨论更加具有现实意义也保证了讨论的完整性,主要涉及以下几点现状:
2.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期间的主要矛盾
按照以往对电子技术人才的认识而言,该专业人才的培养一定要具备开展算法分析与运用的能力。这是一项以专业发展为导向的培养人才的形式,在此形式下,学生偏注重理论的学习而忽视了学科应用的实践学习,使专业的走向偏向学科类型方向发展,缺少了独立化解问题的能力。再者,对电子技术的管理工具和手段运用的不成熟、经验值不够、缺少对实际事物的抽象反应能力等因素的缺失,导致社会的信息化追求与专业的职业化追求出现了偏颇。因此,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掌握过硬的理论知识,还要同时具备扎实纯熟的实际操作能力。
2.2 人才现状分析
社会对电子科技人才的需求日渐强烈,信息时代社会需求多样化的电子科技人才。但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子科技在培养人才方面也显现出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创新意识淡薄、实际操作能力不强、掌握的技能与社会的需求脱节。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一方面社会对科技人才的需求增大,而另一方面科技人才并不能完全地符合社会的健康发展,二者的发展出现了脱节,其实这就充分反映了我们在电子科技人才培养方面的问题。为适合新时代新发展下对电子科技和人才的需求,我们要对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进行适当地改革调整,以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高校大力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也是高校顺应新时代潮流的正确选择。
3 电子技术人才培养的体系的构建
3.1 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五月四日北大师生的讲话中强调,高校办学的根本是坚持好正确的政治方向,即毫不动摇地坚持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牢牢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们要一直坚持的原则。同样,电子科技培养的人才也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的人才,而不是为什么别的建设培养人才。
3.2 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学队伍
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应具备这样的美好素质,第一要过硬的政治素质、第二是要有精湛的业务能力,最后是要有高超的育人水平。只有具备三者的教师才是培养人才的粮食益友。电子科技的教师要努力培养自己这些素质,使自己不断在教学的过程中同学生一同成长。
3.3 创新教学体系和管理体系
电子科技作为一门操作技能极强的专业,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首先,培养学生扎实的基础操作技能;其次,成立专门的基础实验室,分层级的进行教学实践;最后,开放性的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到专业技能。
4 结语
通过对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思考,提出了构建专业特色突出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思想。希望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可以被广泛采纳,努力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全方位提升。
本文系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分层次人才培养体制研究。
通讯作者:秦旭磊
(作者单位:长春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