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建议助推新能源汽车产业协同创新

2018-05-14 14:06张永伟李靖
新能源汽车报 2018年18期
关键词:整车动力电池协同

张永伟 李靖

如果没有突破核心零部件技术、缺乏上下游供应链协同、不能跨界融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就很可能重蹈传统产业的覆辙,陷入技术空洞、产能驱动的窘境。核心零部件涉及电池、电控以及关键电力电子芯片等,涉及上下游协同尤其是电池上游资源、关键设备、生产工艺以及协同创新链、整车与零部件企业间的关系协同等。

跨界融合不仅包括汽车与信息的融合,还包括材料、制造、互联网等多方面的融合。为落实国家汽车强国目标,推进新能源产业链协同发展,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近日召开了产业协同发展研讨会,邀请有关部门、企业及行业专家,围绕整车与零部件协同发展、上游材料和动力电池协同发展、行业内部的技术突破以及协同发展等问题展开了讨论。

问题 产业不协同制约发展

整车与零部件企业之间还需寻找更佳的协同路径。

新能源整车与零部件的关系有三种情况,协同效果不一。一种是整车企业完全依托外部技术和零部件供给,自身没有关键性控制领域,更多的是一个组装车间;另一种是整车厂走内部封闭路线,大而全,风险是缺乏专业深度和规模经济;第三种是整车厂与关键零部件企业走合资模式,风险是很可能导致零部件商失去行业中立位置,而被迫纳入某一整车厂的供应体系,很难发展出一个面向全行业、有核心技术支撑的第三方零部件商。

此外,一些行业联盟或协同创新平台缺乏实质性运作,效果堪忧。部分产学研平台、产业联盟、技术中心、创新中心、跨机构的实验室等,名目众多,但是多数还未能找到有效的内部运作机制。有的平台缺乏实质性运作;有的缺乏真正的投入,背离公共平台、共性技术的定位,变成与业内企业“抢食”的同層次竞争者;有的平台一开始就只为一些企业内部研发服务,缺乏技术分享,尚需做出更多的行业贡献。

产业链发展尚不平衡,企业内部能力失衡。如电池上游材料价格非理性上涨,挤压了中游材料企业和动力电池企业的成本空间,也同样让受到补贴退坡影响的整车企业或难以调整售价。电池回收、充电设施、二手车交易、汽车金融等发展相对滞后等,也限制了新能源汽车的生产与推广。

业界专家指出,其实更大的失衡是人才跟不上产业的发展,出现了技术与管理人才缺乏,一些企业与行业个人参与者缺乏充分的时间积累。部分专家也提出,一些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新进入者由于缺乏对制造及工艺的重视,在量产时容易陷入困境,新企业亟需补齐内部人才结构、能力结构,要加快形成高效、优质的供应链体系。

策略 协同发展四大建议

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协同发展,首先,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突破,探索有效的整车与零部件厂商协同关系。尤其是应该高度关注新一轮的整零合资模式,要支持有竞争力的关键零部件企业做大做强。

其次,我们要制定实现产业链协同发展的政策。包括上游资源科学管理政策,限制资源价格非理性高涨;重视动力电池的回收再利用,进一步加快可追溯性体系建设,制定和实施动力电池回收激励政策;重视标准建设,在充电设施、电池统一、数据接口等方面尽快实现协同;重视从全球角度来布局研发、生产、供应链、市场等,同时也要高度关注核心技术长期在国外的风险。

再次,我们要评估各类创新平台的运作效果,探索更有效的协同创新路径;搭建真正有效的平台,必须先确定利益共同点,有共同目标,在此基础上再依据各自参与方不同的需求进行具体方面的研发,形成合力;建立平台动态调整机制,建议对长期达不到目标、缺乏行业贡献的平台进行调整。

最后,我们要高度关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产能问题。市场是决定产能的根本性力量 ,但也要警惕由于地方及社会资本助推,导致新能源汽车中低端产能过度扩张,要关注其可能带来的风险;要关注一些企业利用高杠杆多地投资建厂形成的潜在金融风险等。

猜你喜欢
整车动力电池协同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融合创新 协同发展
前5月重庆汽车整车出口量价齐升
中国铁塔(新乡):动力电池回收与创新中心揭牌
EPR下关于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决策研究
EPR下关于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决策研究
《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拆解规范》
基于整车的汽车ABS性能检测研究
京津冀协同发展
我国汽车工业整车与零部件关系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