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涵
在马来半岛东海岸,有一处马来文化、泰南文化、华人文化交汇相融的独特所在。它北接泰国,东北为南中国海,西接霹雳州,南临彭亨州,东南为登嘉楼州,这就是马来西亚的吉兰丹州(Kelantan)。
作为马来西亚建国历史最早的州属,在中国汉书中即有记载,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吉兰丹旧时国号为Darul Naim,意为幸福之邦。这里是华人来到马来西亚后落脚的最早地域,同时也是马来西亚最早开办华文学校的一州(达眉祟德学校始创于1906年)。这是一处独特的旅游胜地,不仅因为景色优美,更因为这里是马来文化的摇篮。千百年的历史往事,多元文化在这里交融升华。
王城往事知多少
在清朝时期,海员谢清高曾于1782~1795年间到过彭亨、丁加奴一带,其著作《海录》一书中,详细记载了吉兰丹当地的人文风俗、王城情形、华人生活状况等。
吉兰丹王城建在河边码头不远,此码头地带,即为早晨集市之处,人们在这里互市往来,各商船在码头上抛锚,上下取货。据历史记载及各方面的考证,吉兰丹华人约于18世纪初已经来到吉兰丹州定居。每年从外地到来的华人有数百人,其中以福建人为多数,他们主要住在码头集市附近,广府人则住在山地一带。各国货船到码头后,会根据船只大小以及货物的轻重而纳税,大型而载货多者,要缴纳五六百银币,小的200至300银币。而无力缴纳钱税的,则由华人甲必丹向国王陈情,免除钱税。
吉兰丹每年均会举行一次盛大的庆祝会,各地的酋长均来拜见国王,在空旷的草场上将礼物送给国王,居住在那里的华人亦会参加这一盛会。值得一提的是,华人先辈来到吉兰丹后,最先聚居在海边,沿吉兰丹河两岸的荒山野林,冒着瘴气瘟疫、毒蛇猛兽的侵袭,披荆斩棘、筚路蓝缕地开拓出一片又一片的土地,建立了四十多个以农为生的华人村落。再后来,村落逐渐发展为市镇,华人开始发展工商业,创办学校,培育人才,延续传统文化,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华人文化。
边城的泰南风情
在古代,吉兰丹曾为暹罗属国,又因其位置在泰国北大年府的东南边,其风土与物产和泰国的北大年府十分相近。如今,吉兰丹道地的马来人,除了外州移民之外,多是泰南古代马来民族的后裔,其文化体系亦属于泰南马来人的文化。
而自古以来,吉兰丹和南暹的马来人、暹罗人和福建人,文化关系非常密切,在伊斯兰教传入之前,其生活、习俗、宗教是一致的。到1400年伊斯兰教传入后,穆斯林的宗教信仰才开始转变。而吉兰丹的华人居民,至今仍然保持其由泰南传下来的“祀神會”的民俗。
虽说吉兰丹人口以马来人占最多数,达到了95%,是马来文化色彩最浓郁的一州,但是比起其他州属,因地理位置和历史渊源的缘故,吉兰丹还有着独特而浓郁的泰国风情。尤其是与泰国只有一水之隔的道北,无论是语言、生活习俗还是饮食习惯,都可轻易地找到与泰南的相近之处。异域文化与当地传统的结合,形成了吉兰丹别具一格的风土人情。
吉兰丹有30多个佛教寺庙,随处可见富丽堂皇的佛寺、暹庙,明显受到泰国风格的影响。这里有着世界或者东南亚数一数二的佛像,从卧着、坐着到站着都有:Wat Phikul Thong的行佛、Wat Photivihan的卧佛(东南亚最大及世界第二大的卧佛)、Wat Machimmaram的坐佛(东南亚最大的坐佛)。无怪乎到过这里的人会感慨,行走在吉兰丹的道北,会有种置身泰国的错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