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做到以学生为主

2018-05-14 19:19袁菲菲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20期
关键词:因材施教教学活动数学

袁菲菲

学生的主体作用,简单地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出现,他们能够能动地发展自己的潜能。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并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而不是把教学看成“教师灌、学生装”,把学生看成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对象。长期以来,由于中国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老师传授多少,学生就接受多少。这种教学方法极大的扼杀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过度依赖老师,造成学生思考力、创造力的减弱。特别是对于农村里的孩子,很少走出自己的家乡,看到的和想到的都得不到发展,仅仅只是在书本上看到,这些都很抽象,长久,就会使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减弱

如何才能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

一、转变思想,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意识

教师要明白学生不是机械的在学习,在教学中教师要树立新的教学观念,明确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优化教学模式,并落实到教学过程中去。首先要做到的是教师要信赖学生,相信他们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潜能,在自主学习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其次,还要做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老师可以采用分组讨论的方法,或者是自己动手操作,使其自主探究获得知识。

二、以学生发展为主的措施

(一)重视学生个性发展

在教学中不仅要以知识性学习为主还要使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培养学生养成注意倾听别人回答问题的习惯。教师不是教“教材”(书)而是教“学生”(人)。一切教育活动落实在学生身上,始终有教育意义和价值。教师应了解、尊重、欣赏并发挥学生的个性,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教师做好不同的引导,做到因材施教。不仅在学习上要做到因材施教,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在做人上做到因材施教。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学会倾听学生意见,对于课堂中听讲的孩子给予鼓励。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不是一味的批评,而是要做好引导,使用策略使学生投入到学习中去。如果一个学生在课堂上犯了错,老师一味的批评指责,这样不僅会使受批评的学生情绪低落,同样也会影响到其他学生,甚至影响整堂课的气氛。

三、以学生为中心中心

首先在教学开始环节教师要引起学生学习的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出的问题要有讨论价值,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在实际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趣味性,激发学生兴趣。特别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数学书中很多都是情境图,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使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对于低年级的学生难度不易过大,多提几个为什么。其次在教学中要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去做,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发挥出自己的潜能。学生在教室里不只是静态地、被动地吸收知识,也不再过多地证明自已学的知识,而是在教师提供的学习机会中,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进而去解决问题。通过同桌或小组之间的交流自己发现错误,及时改正错误。最后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梳理,整理得出答案。

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不是机械的学习知识,而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由于知识是学不完的,在知识剧增的今天更是如此;知识会衰退,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知识不断出现,知识固然重要,但获得知识的过程与方法更为重要。钱伟长先生亦说:“教师的教主要不是把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处理知识的能力教给学生,这是最关键的”。

五、打破思维的常规定势

对于数学中低年级经常会遇到很多根据图中信息或是表中信息自己提问题的。很多学生就只会提“谁比谁多多少或是少多少”。要不就是哪两个合起来一共是多。比如二年级有个练习题,神州七号绕地球飞行了45圈(大前提),神舟七号:我比神州六号多飞了31圈。神州七号:但我载了3位航天员,比你多1位。问题(1)神州六号绕地球飞了多少圈。问题(2)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很少有人根据图中新的信息和原来用过的信息合起来提问题。所以很多同学的思维就定势在“比多少”,和“一共”上。在教学中就要打破学生的常规思维,鼓励他们多思考,从不同的角度思考。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姚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独立实践能力。教师要相信学生,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放手让学生去做,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精心设计、精心组织课堂结构。

猜你喜欢
因材施教教学活动数学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培优辅差小组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之自主发展的教学活动设计
以数学类绘本为载体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探究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因材施教的实施策略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