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玉梅
学习话题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指挥棒,它可以是问题、活动等,指导着小组合作学什么、怎样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小组合作学习的话题不具有探究性与合作性,致使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我根据多年的研究、实践、总结,探索出易于操作且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紧扣学习流程设置话题
小组合作学习的话题可以从学生学习流程的不同阶段(或者教学环节)来考虑设置,根据学生在一堂课中不同学习阶段的不同学习任务来构建。
1.设在初读汇报处
学生初读一篇课文后,包括预习后,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收获,或者有自己的疑惑,此时便是一个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可以设置两步走:第一步,小组内交流自己知道了什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整理、归纳,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其他小组补充。第二步,提出自己学习时的疑问,在组内交流、解决,最后形成小组内不能解决的、认为是重要的問题,在班内展示交流,其他小组帮助解疑。全班不能解决的问题作为课堂上师生共同探究的任务。
2.设在内容理解处
课堂教学时可以根据不同文本,设置相应的小组合作学习话题,引导学生自我理解文本。
3.设在读透文本处
课堂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我们引导学生读透文本时,即使教师进行了充分的预设,生成的问题也会“不约而至”。教师可以通过快速捕捉生成的问题,迅速建构相应的小组合作学习话题。
二、紧扣课文特点设置话题
每一篇课文都是独特的,不同的文本有不同的特点。作为教师要努力每篇课文的“这个”特点,而不是“这些”特点,针对文本的“这个”特点设置小组合作学习的话题。
1.设在意境深邃处
诗歌教学的重难点在于意境的领悟。根据诗歌表现优美、意境深远的特点,可以设置一个小组合作学习的话题来引导学生自主解读文本,从而达成“悟意境”这一目标。如学习张志和的《渔歌子》,可以设置这样一个小组合作学习的话题来领悟意境:“斜风细雨不须归”,为什么诗人顶风冒雨还不肯回家?学生通过独立学习从诗中寻找理由;班内交流,小组间补充、质疑、评价。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能够探究出了众多的理由:桃花流水鳜鱼肥——希望多钓些鱼;西塞山前白鹭飞、斜风细雨——景色美;青箬笠,绿蓑衣——有备而来……学生寻找的理由富有趣味性、哲理性,学生乐于探究。
2.设在“千篇一律”处
这里的“千篇一律”指的是文章的结构段落结构或者内容相同或者相近,或者是我们对每个段落挖掘的课程内容相似。这样的文章,我们只需引导学生抓住一处着力,设置小组合作学习话题,就能带动整篇课文的学习。如《乡下人家》,教师将目标确定为培养概括能力,就选择第二自然段作为话题设置的切入口,设置“用几个字来概括”的话题,分解设计几个活动:第一步,研读这个自然段,练习概括。(1)这个自然段写了哪些景物?分别用一个字概括。(2)如果分别用两个字、三个字、四个字又该怎样概括呢?先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形成最佳意见,最后分小组在班级内展示。第二步,扩展全篇,迁移运用。(1)运用上面的方法,抓住主要景物和关键词,用几个字词第一、三、四、五、六自然段。先独立概括,再小组内交流。(2)以小组为单位在班内展示汇报,其他小组倾听、质疑、评价。这样教学由于话题紧扣目标设置,教学朴实、扎实,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够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学生从中品到了语言文字丰富多彩的滋味。
3.设在概念集中处
有的课文,很多概念(或者名词术语)集中在某些段落,而这些概念如果一个一个地去解决,枯燥费时低效乏味。在这样的文段处就可以设置一个小组合作学习的话题,引导学生自己去解决。
如《长城》的第2自然段,就集中了城砖、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等词语,这些词语学生很陌生,但又只属于认识程度,如果一个一个讲解,就枯燥费时低效乏味又没有必要。可以设置一个小组合作学习的话题:请你当一名小导游,向其他同学介绍长城。(1)结合课文中的图画,自读第2自然段,弄清楚什么是城砖、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以及它们的作用。(2)依据黑板上长城的简笔画,结合第二自然段组织导游词,并练习讲解。(3)小组内互讲互评。(4)班内班内展示讲解,师生共评。这样就能够将名词术语的认识蕴含在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中,教学效果会很好。
小组合作学习话题设置恰当,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