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昕
【摘 要】
目的 : 总结缺血性脑卒中急救措施与护理经验。方法 : 回顾性分析总结江苏省中医院急诊科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成功抢救的3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抢救护理要点,将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生活能力评分进行统计和对比。结果 : 对于患者在急诊抢救的总时间、分诊的时间、确诊的时间明显缩短。30例患者中,26例显效,4例无效,总有效率为86.6%;而生活能力评分方面,治疗后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护理满意度调查方面,由患者满意率为90.0%。结论 : 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急救治疗,急诊急救治疗能很好的治疗患者,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有助于早期康复。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急诊急救;护理
脑卒中(Stroke)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CVA),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颅内血管突然破裂或阻塞了血管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出现脑组织损伤或功能障碍。脑卒中包括缺血性(cerebral ischemic stroke)和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hemorrhage)。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占脑卒中总数的60%~70%,明显高于出血性卒中。依据 WHO的报告,脑卒中是全世界的第二大死因,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第三大死因。世界第2位的脑卒中的发生率却在中国[1]。另一方面,我国40岁以上人群脑卒中前6位危险因素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房颤或瓣膜性心脏病、吸烟、明显超重或肥胖。因此,脑卒中的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在本研究中,回顾分析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抢救护理,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江苏省中医院急诊科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成功抢救的3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男22例,女8例;年龄45~84岁,入室时患者神志清楚,可以配合。纳入标准:1)患者病情符合2010年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2],并且经头颅CT检查确诊;2)具有溶栓治疗指征;3)初次发病6h以内;4)患者或家属知情和知情同意书的签署。排除标准: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患者伴有严重心肝肾功能异常;3)超过溶栓治疗的时间窗。
1.2 急救護理
1)评估、分诊患者。由急诊预检台护士采用格拉斯哥评分表,在接诊患者的3min内快速评估患者病情,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诊至急诊抢救室,开启急诊绿色通道[3]。
2)迅速通知神经内科、影像科。
3)对进入急诊抢救室的患者立即取平卧位,头部制动,抬高床头20°~30°并吸氧。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开放静脉通道,据医嘱予患者采静脉血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电解质、血糖、肝肾功能的检测,及时送检。详细询问患者和或家属获得简要病史,包括症状开始的时间,既往史,近期患病史,近期用药史。通过询问掌握患者基本病情信息,对患者身体进行各项指标检查[4]。
4)由绿色通道人员和医生护士陪同,在患者病情稳定的情况下,进行头颅CT检查。护士在转运患者时,密切观注患者的生命体征情况。
5)患者返回抢救室,行床边心电图检查。并根据患者病情据医嘱予控制血压、控制血糖、营养神经、抗凝、脑细胞活化剂等药物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血压升高,收缩压≥200mmHg或舒张压≥110mmHg,可以选用降压药,避免使用血压急剧下降的药物。血糖≥11.1mmol/L时给予胰岛素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应严格控制血压在130/80mmHg。
6)头颅CT确诊患者为缺血性脑卒中,及时取CT片子和报告。启动急诊溶栓治疗,所有检查结果由医生综合分析确定是否进行溶栓等治疗。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溶栓的目的、方法及操作后的注意事项。耐心向患者和家属讲述病情,介绍溶栓的必要性和存在的风险。知情同意书签署后,帮助家属办理入院手续,确保信息的准确。
7)抢救室护士应尽快通知脑卒中的救治单元做好准备迎接患者。病房护士在接到急诊抢救室的通知后,立即准备好床单元、心电监护仪和溶栓所需药物以缩短溶栓时间,以保证抢救的成功率。
8)医生评估转运风险患者或家属签字,同时护士做好转运药物仪器的准备。由绿色通道人员和医生护士陪同,在患者病情稳定的情况下,进入病房,做好病情用药管道皮肤的交接。
1.3 评价标准
1)疗效标准:有效:患者肌力恢复2级,症状有所改善;无效:患者体征及症状仍然存在异常。2)生活能力方面使用Barthel指数,予以评定,对进食、洗澡、修饰、上厕所、平地行走45m、转移、大小便控制等10项内容评分,总分100分。3)护理满意度评价。患者或家属填写本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包括不满意、一般、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4个等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显著。
判断患者病情,将患者转至抢救室,开放绿色通道 通知神经内科和影像科 心电监护,吸氧,开放静脉通道,采集相关血标本送检 CT确诊,通知脑卒中救治中心备好溶栓用物 完善检查用药,办理入院手续,签好溶栓同意书 由绿色通道人员和医护陪同进入病房,做好交接
2 结果
2.1 临床效果
急救效率:观察并记录患者抢救总时间(从入院到开始溶栓时间)、分诊时间、病情确诊时间。从入院到开始溶栓的时间,30例患者均控制在1h内,3min内完成分诊,20min内确诊病情。30例患者中,26例表明有效,4例表明无效,总有效率为86.6%。
2.2 分析患者的生活能力及护理满意度
治疗前,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为(55.63±2.61)分,治疗后,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为(73.16±4.03)分,护理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
患者中,不满意、一般满意、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分别为3例、5例、12例、10例,其满意率为90.0%。
3 讨论
护理人员必须按照《2014年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的要求,熟练掌握急救流程,思维敏捷,有迅速的应急能力,抢救室护士需要有预见性,能在抢救过程中配合好医生的各项急救措施和护理措施。
治疗急性脑梗死唯一且有效的目前公认的手段是溶栓治疗,但受时间窗的限制,因此,进行护理流程的优化势在必行,以提升抢救的成功率。通过每个环节有关工作的提前准备和安排,来确保每项工作能够得以顺利的完成。通过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可以最大限度地缩短了患者入院后的抢救的整个时间,提高了急救效率。其次,专业的护理对患者的预后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极大的改善其生活质量。在这种情况下,得了患者家属的充分肯定和认可,进而护理满意度有了质的改变。
参考文献
[1] 周培毅,吴自强,谢志泉,等.脑卒中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6):3590-3594.
[2] 王建伟,陈红芳.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新旧版本比较[J].浙江实用医学,2016,21(03):233-235.
[3] 宁伶英.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效果的影响[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5,23(01):152-153.
[4] 于群涛,梁辉.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的管理和实施[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6(07):781-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