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教学研究

2018-05-14 10:49莫玉年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17期
关键词:经典著作中华文本

莫玉年

加强小学生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教育可以促进小学生优秀人格品质的形成,全面提升小学生人文素质,对学生健全发展意义重大。

一、小学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经典诵读的重要意义

一是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可促使学生高尚品格形成。在一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著作中有很多能够对小学生思想道德品质起重要影响的文字,如“香九龄,能温习。孝于亲,所当执”能够教导小学生养成温和谦逊的品质;“不为五斗米折腰”可以让小学生树立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理念。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著作都能够促使小学生形成高尚道德品质,对小学生今后成长发展来说都具有重要价值。

二是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可促使学生记忆能力提升。对小学生来说,少年之记犹如石上之刻,青年之记,犹如木上之刻,而老年之记,则如沙上之刻。由此可见青少年阶段培养其记忆力的重要性。对小学生加强优秀传统文化诵读能够让他们在反复阅读过程中将文字信息牢牢记在脑海中,不容易忘记。长此以往,学生通过不断诵读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著作,其记忆能力也会得到显著提升。

三是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可增加小学生语文识字量。小学生在诵读经典著作过程中,遇到一些不认识的文字时,教师可以对其加以指导,或者让小学生自己查阅字典来达到识字目的,这样能够在无形中增加学生识字量。

四是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可促使学生文学素养提升。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些经典诗词文句是我国经过上千年发展沉淀下来的文化瑰宝,其中蕴含有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能够让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潜移默化影响其文学素养,促使学生文化水平的提升。小学生在进行优秀传统文化诵读过程中,其文学语感得以培养,在小学生心中埋下文学的种子,并在不断的诵读过程中促使种子发芽生长,最终让文学素养深入小学生骨髓,从根本上提升小学生文学素养。

二、小学语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策略

(一)营造良好诵读氛围

氛围的营造对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起到重要影响,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应注重优质诵读氛围的营造,为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奠定基础。一方面教师可以在教室墙壁上张贴一些名人名言警句,能够在学生日常生活中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教师还可以在班级中成立有“图书角”,搜集一些经典文化名著放在图书角中,让学生在课余时间也可以实现随时诵读。另一方面,学校也应加强配合,比如可以定期在校园内组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为学生搭建诵读平台,激发学生主动进行文化经典诵读的热情。

(二)创新多种诵读形式

在引导小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过程中,教师应避免采取某一种单一模式,创新多种诵读形式,以免学生在长期单一形式下丧失诵读兴趣。诵读方法主要可以采用朗诵法、吟诵法、唱诵法、演诵法等几种。其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便是朗诵法,即为让学生使用普通话进行大声朗诵,在朗诵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准确把握诵读文本中主题情感,深入理解文本哲学内涵及蕴含意境,并通过音色变化、語速变化、音调变化、节奏变化等来呈现出经典著作中的内涵美;吟诵法是古人的读书方法,具有方言色彩、个人色彩及一定音乐性,这种诵读方法有助于准确理解作品。在进行吟诵时要掌握吟诵基本规则,并能加以灵活变化;唱诵法即为采用歌唱的方法诵读,具有较强音乐特性,通常在进行一些诗歌诵读时可以采用,在诵读时要注意循音韵、文字之美,突破传统形式,可采用演唱形式来进行经典诵读;演诵法是朗诵与表演的结合,也可以叫做情景朗诵法。适用范围较广,是音乐、声音、表演、朗诵、舞蹈、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的融介,采用这种方式能够将学生带入当时时代、情景及语境当中,让学生可以准确理解经典文本思想内容。

(三)指导学生诵读技巧

首先是掌握正确读音。有效的经典诵读必须建立在正确朗读上,了解文本中生字词的音、形、义,同时分析一些重点句子结构、句法等,从整体上对文本有初步的了解,为之后的吟诵奠定基础。教师指导朗读,主要是要读准字音、明确字义。其次,是指导学生掌握“平仄”规律。主要是在诵读一些经典诗词中需要对学生进行平仄指导,经典诗词的声调分为平、上、去、入四个部分,主要是指声调的平调、升调、降调和短促,通过四种升调的合理搭配构建中国古典四个的韵律美。最后是诵读节奏指导,简单的来讲就是停顿节奏的划分,这对理解诵读文本句子内容来说意义重大,对此教师应依照句子排列规律及表达的意义来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掌握正确停顿划分,从而更好理解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著作内容。

(四)开发多元诵读内容

经典诵读开展主要是依托在语文学科基础上进行,对此教师还可以创新开发多元化诵读内容,将其他学科内容与经典诵读联系在一起,进而最大程度上丰富经典诵读内容。一是开发语文学习内容,挖掘语文教材中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挖掘中应注意结合学生年龄特点、理解能力等来选择,联系学生情况选择不同的诵读内容。如一年级选择唐诗,二年级选择《小学国学经典教材国学》6~8册,三年级选择《小学国学经典教材国学》9~12册。语文教师还推荐其他课外诵读的内容。二是开发数学学科中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引导学生感知数学思想的同时,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比如在“圆的认识”中渗透“一中同长”和“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思想。三是在书法学习中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从毛笔的使用,到各种名碑字体的认识,小到笔画的临摹,大到胸有成竹的挥毫,授课过程中无不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的浓浓韵味。在墨香中,学生被感染和熏陶。

三、结语

经典润人生,书香伴成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能够给学生带来一片明朗的天空,对此教师需不断努力将传统文化经典诵读始终贯穿在学生日常生活及学习中,必然能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实现文化育人功能,为社会、为国家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

猜你喜欢
经典著作中华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马恩经典著作引用的学术出版规范
材料成形及控制专业经典著作自主学习情况的调查分析